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机体亚健康状态,中药利用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资源优势成为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主要手段,结合相关实验研究结果,探讨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促进机体最佳机能状态恢复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机理.以期为抗运动性疲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足反射区按摩对有氧耐力运动后自由基的影响,揭示足反射区按摩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机制.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受试者进行一次大强度有氧耐力运动,分别测定运动前、运动后即刻、足反射区按摩或自然恢复后即刻、以及按摩或自然恢复后24h血清中MDA的含量和SOD的活性.结果发现:1)试验强度运动1h,试验者体内自由基的浓度大量增加,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酶(SOD)的活性也有显著性增高,自由基的生成和清除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2)运动后适时进行足反射区按摩,可以减少自由基的生成,加快运动性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支链氨基酸与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就支链氨基酸与能量代谢、蛋白质代谢,支链氨基酸与运动性中枢疲劳、外周疲劳以及支链氨基酸的毒性等方面加以综述并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结果表明:支链氨基酸与人体运动能力关系密切,能够为长时间的耐力运动提供能量储备,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而且可以调节引发运动性疲劳的外周机制,推迟运动性疲劳的出现,运动后补充支链氨基酸还可以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但至于支链氨基酸对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影响及其抗中枢疲劳效应,在长期训练中补充BCAA是否有减少和修复肌肉损伤的能力,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以及服用大量BCAA是否对大脑和肌肉产生消极作用,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则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过程中常见的生理现象,是限制继续训练的因素之一,因此尽快消除疲劳成为运动训练中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针灸在消除运动性疲劳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在分析运动性疲劳中医学病因病机的基础上,总结了针灸在消除疲劳中的多方面作用,探讨了其中的医学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特殊营养补充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动性疲劳影响机体的运动能力,本文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以及特殊营养补充品对快速消除运动性疲劳,加速机体恢复,提高人体运动能力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运动性疲劳的机制,仍是运动医学界尚未完全认清的课题,本文从中医经络角度探讨对疲劳的判断和消除。实验结果提示:运动后各经脉电阻值均升高,某些经脉并与运动前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经脉导电率下降使其机能减退。疲劳时肝经、心胞经、膈经,阴跷脉、任脉远离中位数左右经络电阻值失去平衡;脾经、冲脉、阳跷脉等参与气体代谢其中脾经、冲脉作用较大。提示清除疲劳可推拿上述经脉。  相似文献   

7.
针灸三阴交穴对小白鼠运动能力与某些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中医药对提高运动能力,消除疲劳有一定效果。然而,有关针灸抗运动性疲劳的实验研究报道尚少。为此,我们通过采用小白鼠游泳训练模型,观察针灸三阴交穴在提高小白鼠运动能力,减少或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纠正运动小白鼠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紊乱等方面作用,以期为针灸在体育训练和运动保健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运动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动性疲劳时出现的机体变化较为复杂,涉及物质代谢、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各个方面.其中,HPA轴与机体的物质代谢、运动能力及运动后的恢复密切相关.为此,从急性运动对HPA轴功能的影响、慢性运动对基础状态下HPA功能的影响、慢性运动对HPA轴功能的影响等方面探讨运动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影响,为加快机体恢复,提高运动能力,为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消除运动性疲劳方法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对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但运动性疲劳的生化机制至今还没有被完全阐明。运动医学会提出了多种假设对其进行解释 ,这些假说指出 :在运动疲劳发生时 ,机体内离子代谢发生紊乱 ,自由基增多 ,氨大量生成 ,高能磷酸盐和脂肪酸的浓度改变 ,内分泌、神经、免疫系统的协调平衡被打破 ,从而导致疲劳的产生。在运动的实践中则表现为全身无力、反应迟钝、运动能力下降等身体反应 ,这便是由于长时间从事剧烈的大运动量训练和体育运动所产生的运动性疲劳。所谓运动性疲劳是指由于运动过程中机体生理化的改变 ,从而导致人体运动能力暂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肌细胞线粒体损伤的角度,探讨针刺抗运动性疲劳的效应与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分为针灸组、空白组和运动疲劳组,针刺组取足三里、阳陵泉、内关和肾俞穴,每日一次,留针20min。待针刺组针灸治疗1 h后,运动疲劳组和针灸组大鼠均进行中等运动强度的水平跑台运动,连续14d后取材,在电镜下观察肌细胞线粒体形态、检测骨骼肌MDA含量和SOD活性、测试肌细胞线粒体钙离子含量和膜电位。结果:与运动疲劳组相比,针刺组骨骼肌线粒体形态更趋于正常,其MDA含量低、SOD活性高,且能提高线粒体膜电位和钙离子含量。结论:针刺能有效的减轻运动性疲劳状态下骨骼肌线粒体的损伤,改善线粒体功能紊乱的情况,以解除活性氧自由基的毒性,提高运动机能。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自由基和相关活性氧的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自由基(在中等增长水平)是一种引起运动适应的细胞内的信号分子,长时间的耐力运动和极大强度的运动所产生的大量自由基则毁坏细胞抗氧化荆的保护而导致组织损伤,这种情况下需要有效的蛋白质、脂质、DNA修复系统和充分的恢复才能够产生新的运动适应。  相似文献   

12.
剧烈运动时自由基的大量生成与清除能力下降是导致运动性疲劳和运动性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抗氧化酶在保护机体免受自由基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运动训练能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不同抗氧化酶对不同运动训练的反应不同。本文通过文献查阅的方法,对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关于运动训练对抗氧化酶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中药对运动大鼠肾脏和肌肉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竞技体育中,运动训练导致的自由基增加是造成运动性疲劳、运动性贫血以及其它身体机能低下状态的重要因素.如何消除和抵抗运动训练产生的大量自由基对运动能力的不利影响是当前竞技体育中的研究热点.本实验对游泳大鼠灌服六周中药以探讨中药对肾脏及骨骼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中药显著提高大鼠游泳的时间,对提高运动能力具有积极意义;2)运动训练引起骨骼肌、肾脏MDA生成增加,对这些组织细胞膜的损伤增加;3)中药灌服提高了大鼠股四头肌和肾脏SOD及GSH-PX的活性,促进骨骼肌和肾脏对自由基的消除能力;4)中药灌服有利于抵抗运动训练造成的自由基生成增加对机体的不利影响,对维持和提高运动能力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4.
许多研究表明,自由基是引起许多疾病(如运动蛋白尿)与损伤(如运动损伤)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运动时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介导因素和肾脏自由基代谢。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自由基的产生及对人体的危害,并全面论述了运动与自由基的关系。指出应根据年龄,选择适当的体育运动,以减少自由基损害;通常长期有氧代谢运动可激活人体抗氧化酶的活性并提高酶的合成量,清除新陈代谢和剧烈运动时产生的大量自由基,降低细胞LPO水平,预防衰老,增进健康。  相似文献   

16.
大负荷递增负荷运动导致自由基的生产增加是影响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对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大鼠组织自由基代谢状况及营养干预后自由基代谢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导致骨骼肌、肝脏SOD、GSH-PX酶活性显著降低,组织自由基代谢紊乱;营养干预显著提高运动大鼠组织SOD、GSH-PX酶活性,营养补剂对改善运动训练造成的自由基紊乱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补充抗氧化剂对力竭运动大鼠脑中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探讨力竭性运动以及抗氧化剂营养干预对大鼠脑组织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对抗氧化剂干预和运动对照组大鼠进行的游泳力竭游泳运动实验,测定各组大鼠大脑和小脑组织中的MDA、SOD及GSH-Px活性.结果表明:力竭组大鼠大脑中SOD、GSH-Px活性明显下降;小脑中GSH-Px活性下降;补充抗氧化剂组大鼠大脑SOD、GSH-Px活性显著高于力竭组;小脑中GSH-Px活性显著高于力竭组,其它指标无显著变化.结果提示,力竭性运动大鼠脑组织抗氧化酶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但MDA变化不明显;补充抗氧化剂可以提高脑组织的抗氧化酶的活性,对提高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压氧与运动疲劳的恢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已有的研究显示:高压氧能提高脑和心肌能量代谢、促进血清酶和肝酶谱活性的恢复,从而调整和提高运动员的机能能力。由此表明:高压氧作为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后的恢复手段能增加运动员的有氧耐力,促进运动后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