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解佩启 《武当》2000,(5):37-37
围绕田回所习八卦掌来源的讨论,本刊已先后发表了田克延、黄鑫、康戈武的文章。本期刊发解佩启先生《解铃一席谈——关于我的弟子史俊杰》一文,将这位当事人的解铃谈公布给关注这一问题的读者。不知有关史俊杰是否是解佩启的弟子,田回是否从史俊杰学过八卦掌这个“铃”是否已经被本文解开。对这一问题读者和商榷双方若有新的发现和见解,请继续惠稿。我们希望围绕有关八卦掌的源流和师承问题进一步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去伪存真,还历史之本来面目,以期廓清八卦掌之根源,在武术界树立起实事求是的学风。  相似文献   

2.
黄鑫 《武当》2000,(1):23-24
自本刊去年第九期发表了田克延先生的《经不住考察的“考察”》一文后,武术界反响较大,舆论的焦点是希望获得一个关于“阴阳八卦掌”源流的真实、准确结论。为此本期特发表黄鑫先生《解铃还须系铃人》一文,并在下期专发康戈武先生当年的考察文章,以深入展开对此问题的讨论。需要指出,编者对田克延先生一文所作的按语,以及今后对此问题展开辩论的任何一方所加接语,都不反映本刊任何趋向态度,只视为对学术讨论各方的总体原则性提示。这里还要说明,黄鑫文中所言,《八卦掌知识》一文中“所谓之”被错印成“田回之”,确系编者打印校对之误,在此深表歉意。  相似文献   

3.
路迪民 《武当》2009,(4):31-32
2007年,是太极拳史研究相对活跃的一年,其表现,一是中国武术协会秘书长康戈武先生在杭州第五届杨式太极拳名家传人学术研讨会上做了发言,驳斥杨家的传统说法,并把发言整理在《中华武术》发表(下称《发言》),《中华武术》还为此开辟了“太极拳源流考据”专栏;二是河南温县被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康戈武先生还在《中华武术》发表了《解读“温县被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下称《解读》)。这是多年来少见的官方权威人士对太极拳源流的论述和争辩。  相似文献   

4.
李滨 《武当》2012,(10):34-36
山西科技出版社《太极拳源流之谜》(2009年10月第1版)一书中,刊出中国武术协会康戈武秘书长《解读"温县被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第010~022页,以下简称"康戈武解读"),该文曾刊发于《中华武术》杂志(2007年第12期第7页),康先生在文中对王宗岳进行了解读考。现就康戈武先生的"王宗岳考",径予驳斥。一、康戈武"王宗岳考""康戈武解读"说:"把太极拳与张三峰(丰)连在  相似文献   

5.
路迪民 《武当》2014,(7):45-46
故事新编——康戈武先生言论摘录 康戈武先生长期担任中国武术研究院科研部部长和中国武术协会秘书长,对太极拳史也发表过较多言论。他有一些十分新奇的源流观点。现撮其重要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武当》2003,(6)
VCD光盘 康戈武教授主讲和示范的教学片《八卦掌教程》最近由人民体育音像出版社收入中华武术展现工程,制成VCD双碟。这套教学片以内容丰富、教法得当、示范准确、要领清晰、平视与俯视镜头相结合等特点,展示了八卦掌的风彩,双碟60元。《青少年武术操》单碟46元;由国家级裁判、高级教练、武术七段杨群力先生编著。《形意拳》单碟  相似文献   

7.
名家信箱     
我在解佩启的《八卦掌按摩疗法》中看到这样的话——练内功有三种方法:一、顺呼吸,二、逆呼吸,三、闭呼吸法。练内功要严防三害:一、努气练习,二、拙力练习,三、提胸鼓腹练习。能否具体解释一下?还有,如果出现了这些情况该如何纠正?  相似文献   

8.
路迪民 《武当》2009,(6):30-32
“走出传说”,值得商榷 康戈武先生在《发言》的第三部分,用了“脚踏实地,走出传说,尊重武术遗产的创始人和传承人”的标题。这里把“走出传说”作为一个口号,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精武》2005,(10)
2005年9月11日,由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主办,在北京市大兴区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著名武术家王培生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活动”。中国武协、北京市武协、大兴区领导徐才、王筱麟、吴彬、康戈武、程春和、毛新建、范云江、刘学勃、张有峰、于鲁明、年晓波、郑怀志以及各地武术家、王培生先生的生前好友、家属、同门、弟子、再传弟子、武术爱好者五百余人到会。会上缅怀了著名武术家王培生先生为继承、推广武术所取得的业绩,并进行了太极拳、八卦掌表演和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0.
江乔路 《武当》2007,(10):4-7
《中华武术》第七、八期连载了康戈武先生五月份在杭州杨式太极拳名家联谊会上的讲话,讲话前半部分综述了当前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良好态势,令人鼓舞和振奋。后半部分重点谈了太极拳源流问题,除其主体观点不敢苟同外,现就几个常识性问题与康先生作一商榷。(以下引号内黑体为康先生原话。)  相似文献   

11.
婷婷  良良 《精武》2010,(6):22-23
宗锡元先生,自幼在家人支持下步入武坛,师从著名拳师郑崇亮先生,习武十余年。又师承李氏查拳一代宗师、著名武术家刘东海先生,习练查拳。在刘先生精心培育下,不仅较全面地掌握、继承了查拳系列的真传技艺与精华,而且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真功夫,成为李氏查拳一代很有名望的传人。1994年,随全国著名武术家、武术教授康戈武先生习八卦掌。冬去春来,  相似文献   

12.
上回书说康戈武正与武林名记李伯飞说得兴起,庄主领一客官进来,那人朝康戈武、李伯飞拱拱手:“两位久违了。”两人定睛细看,却原来是《武术博览》的投资人,脉点文化传播公司的总经理汤韬。康戈武:“真是来的早不如来的巧,我和伯飞兄正在说的便是《武术博览》的事呢。”李伯飞:“适才汤韬见也看到了吧,这武苑茶庄自打专题片开拍以来,尤其是《启事》见刊之后,真是高手云集,武林几乎都闻风而动了”。庄主:“我的茶庄能有今日之热火的情形,汤韬兄功不可没呀。”汤韬:“哪里,哪里,都是自家兄弟,何必客气。”庄主:“如今武林中…  相似文献   

13.
谭大江  路迪民 《武当》2007,(11):4-7
2007年5月下旬,在杭州召开的"第五届全国杨式太极拳名家传人学术研讨会"上,笔者不到10分钟的发言,简单汇报了笔者近二十余年来对太极拳源流史的一些研究考证成果。不曾想,发言却遭到了康戈武先生的  相似文献   

14.
编辑信箱     
《武当》2007,(8):52-52
武当编辑部:贵刊2003年第12期一篇《源流悬案清源了结八卦掌研究任重道远》的文章,报道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八卦掌研究会的会议内容,称北京八卦掌研究会对八卦掌源流的调查成果"接受了法律的检验"。事实真相恰恰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15.
《武当》2000,(5):60-60
43、夏旭峰1951年2月生,女,云南昆明人,国家二级武术裁判,一级武师,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研究员、北京都城传统武术发展中心云南分部经理,云南沙国政武术馆暨昆明市武术馆太极八卦门教练。系昆明市武协会员、董海川八卦掌第五代传人。自幼习武,先后师从沙国政、张修林、康戈武、狄兆龙、陈世通等武术家研修八卦掌。擅长陈式太极拳、剑及太极推手等拳械,对太极拳、八卦掌都有一定造诣。1990年,参加昆明市武术比赛,获第三名;  相似文献   

16.
卢艳彬 《精武》2009,(7):28-31
八卦掌第三代传人、著明武术家、一代明师姜容樵先生于1963年出版的《八卦掌》一书,曾再版多次仍供不应求。之所以轰动祖国大江南北,就是因为先师将八卦掌中很多模糊不清、有争议而又众说纷纭的功理功法一一加以澄清、说明,将一生习练八卦掌之体悟和经验合盘托出,将很多秘不外传之法贡献出来,启发、激励一代又一代八卦掌人学有所得,练有所长。  相似文献   

17.
关于八极拳的源流问题和吴氏家族与八极拳的传承问题,我在2001年第六期《武林》杂志《再说孟村吴氏八极拳》一文中已做过较详细的说明,但是目前一些所谓八极拳传人,甚至学者,抓住《八极拳》一书“历史源流”大作文章。对我、对我祖孙三代进行人身诬蔑,一时间令人不得安宁。更甚者要“正本清源”,把罪过加在我身上,借以否定八极拳发源地——孟村。所以对八极拳源流问题,今再赘述于后。  相似文献   

18.
张杰 《武当》2004,(7):28-28
2003年6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赵堡和式太极拳(准确的说应为赵堡太极拳)传人和有禄编著、康戈武作序的《和式太极拳谱》。  相似文献   

19.
山人 《武当》2014,(1):54-55
应大理国际太极养生高峰论坛组委会执行主任李学友先生邀请,10月25日至28日,在云南大理参会。第一次到云南,顺便访访新朋老友,于是提前两日动身。11月23日下午,飞抵昆明,云南省武术协会副秘书长黄鑫先生派学生接机。晚,黄鑫君宴请,把酒话武,谈到云南武术界、《武当》老友、八卦掌、武术段位制等话题。黄鑫君乃《武当》老作者、老朋友,久未  相似文献   

20.
古修玄 《精武》2004,(2):39-41
2002年9月,笔者之《古劳咏春拳阐宗》在《精武》发表后,至今一年有余。闲时又细阅梁挺先生之《咏春传正统》、梁伟明先生之《咏春拳专辑——粤派咏春拳的几个支系》,不禁赞叹两位先生务实求真、不辞劳苦的精神,为探寻本门根源付出不少汗水。但却引起了笔者对梁赞故居说明内容之“咏春拳源流”的质疑,故撰本文,阐述梁赞祖师传下之佛山咏春拳与古劳咏春拳之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