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汪劲武 《百科知识》2006,(4X):46-47
同名不同“姓” 橄榄油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美容功效。已经开始受到越来越多普通家庭的青睐。而橄榄油的原料,是否就是人们茶余饭后喜食的橄榄果?其实,这两种橄榄虽然同名,却不同科。  相似文献   

2.
蓝靛果(Lonicera edulis Turcz.)是一种寒地小浆果,含有丰富的花色甙和多种维生素,在我国有着丰富的野生资源。现通过对蓝靛果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两种方法,研究表明,如果以建园为目的,还是以扦插为主,而扦插育苗从试验结果来看,硬枝扦插的成活率要比绿枝扦插高出10%左右;基质为沙质的成活率要比腐殖土高出10%左右。  相似文献   

3.
绿篱植物是园林工作者在设计中喜欢使用的元素。而绿篱植物中的花篱和果篱,因其独特的观赏性而倍爱青睐。本文通过对我国西南地区城市园林绿化中的花篱和果篱应用现状,分析总结了西南地区常用花篱、果篱植物和具有开发前景的野生花篱和果篱植物,从二者的角度出发,谈及了其在我国西南地区城市园林绿化中的运用特点及可以选择的植物种类,并介绍了相关的栽培管理养护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红龙果     
《中国科技信息》2003,(24):34-35
红龙果学名为(Hylocereus undatus Britt.& Rose),英文名称(Nightblooming Gereus),在日本则称为(Dragon Fruit),属于仙人科多年生攀爬性植物。在我国,红龙果亦称火龙果,仙人掌蜜果、芝麻果。  相似文献   

5.
黄芪为常用中药,来源于蒙古黄芪及膜荚黄芪,临床应用广泛,素有"十药八芪"之称,现在随着中药治未病观念的提出,黄芪作为药食同源的药材,应用越来越多。蒙古黄芪多为人工栽培,膜荚黄芪则多为野生,但野生资源近枯竭,现也多为栽培品。栽培技术直接影响黄芪的质量和产量,针对栽培技术这一关键问题,我们以膜荚黄芪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共有文章480篇,从中找出与栽培相关文献22篇,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西藏昌都地区野生半野生大麦的分布现状和多样性,进一步保护和挖掘有价值的野生种质资源,此次考察在昌都市芒康县、贡觉县、左贡县、察雅县和八宿县开展实地调查、收集,并初步分析所收集野生大麦的特异性和多样性。结果:野生二棱大麦共收集到10份,野生六棱大麦共收集到48份。通过表型评价分析,分别筛选出1份高千粒重和1份长穗的野生二棱大麦资源,以及1份多穗粒数的野生六棱大麦资源。  相似文献   

7.
自然界有一种奇异的植物,这种植物食虫,因此我们称它为食虫植物。 食虫植物的外形同一般植物一样,也是有根、茎、叶和花。不同的是,这些植物的叶片逐渐演变,发展成了形形色色的奇妙的捕虫器,捕捉活的昆虫等,并能分泌消化液消化吸收,作为营养,维持生命。食虫植物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全世界共有500多种。其中,最易辨认的是毛毡苔,猪笼草和捕蝇草等。毛毡苔的捕虫叶呈枝叉状,长有大量红色棒状腺毛,远远望去,成片的毛毡苔像一大幅浓红的地毡。腺毛顶端有一个状如美玉的腺体,腺球总是抱覆着一层粘液,一旦小虫被…  相似文献   

8.
观果树种是依据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分类,以果实为观赏对象的一类树木。它们种类繁多,景观作用显著,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空间,开发利用观果植物资源对丰富园林景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对观果树木在香坊区街路中的实际应用进行调查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唐伟  李佩洪  陈政  龚霞 《内江科技》2014,35(9):35-35
为完善地果在植物志里的资料空缺,对四川野生地果进行品种资源调查,并引种移栽至野生资源观察圃进行生长对比观察试验,初步分类出两类野生地果品种,即米地果(米地瓜)、母地果(母地瓜)。经栽培试验筛选,米地果叶片较细滑、叶色青绿,果实成熟淡红色,食用果皮部分果肉嫩滑,有香味,味道清甜,可作为栽培品种开发。母地果叶片表面粗糙不平整,叶色深绿,但果实暗红色,且果实表面较大瘤装突起,果肉干硬,不可食用,只可做绿化栽培。  相似文献   

10.
陈斌 《青海科技》2007,14(5):6-8
贵南县莫曲沟林区野生花卉资源非常丰富,经初步调查,林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45科,136属,208种,其中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花卉有40多种。本文重点介绍了22种野生花卉的资源、形态特征、分布及在园林中的应用,并提出了该林区野生花卉综合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健康产业成为最具发展前景和潜力的行业之一.黄精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名贵中草药,富含多糖、皂甙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调节血糖和血脂、抗疲劳、抗氧化、免疫调节和延缓衰老等保健功能.多年来,黄精主要依赖野生资源,并以原材料或初加工产品形式销售.掠夺性利用资源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资源有效利用率低、原材料浪费严重、产品科技含量低以及功能性保健产品少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2.
杨玉凤 《华夏星火》2004,(12):33-33
苦瓜作为一种优质的药食兼用食品加工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现将苦瓜的两种主要深加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研究中国和法国的核能消费与CO2排放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和法国均存在由核能消费到碳排放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发现,中国的核能消费与碳排放呈正相关关系,而法国的核能与碳排放的关系则为负相关。但引入虚拟变量后我们发现,法国经历了由正相关转为负相关的过程。中国应积极开发核能资源,尽快发挥核能对CO2的减排作用。  相似文献   

14.
翅卫矛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翅卫矛是一种集观花、观果、用材于一体的优良树种,在黑龙江省大多处于野生状态,没能得到很好的利用,通过对翅卫矛有关生物生态学特性的研究及栽培试验,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为更好的利用和保护翅卫矛资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俊 《科教文汇》2007,(10X):200-200,202
本文就黄石方言中表示程度性状的“果”这个常见字进行分析,从语法和语用两个方面来分析“果”的动态运用,试图揭示黄石方言语法中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6.
宋代历法中记载了多种日食食限和判定日食的方法,直到《纪元历》,这些方法才最终得到完善和定型。中国古代历算家很可能首先知道了春分日正午时刻的月亮视差,然后通过修正得到任意时刻的月亮视差,来解决月亮视差对日食的计算问题。《纪元历》以前的唐宋历法通过推算月亮在黄道内外来判断有无日食,从《纪元历》开始,历法中才使用食甚时刻视月亮到视黄白交点的距离来定义食限。中国古代阴阳历食限不相等的原因是:历法家首先给出阳历食限,即春分正午时真黄白交点到视黄白交点的距离,约为6度,然后定出阴历食限,约为8度。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双江县四个主要民族野生食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民族植物学"5W+1H"提问法和关键人物访谈法,对云南省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这一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四个主要民族的野生食用植物及其传统知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四个主要民族的野生食用植物隶属于48科63属68种,其中代粮植物5种、野生蔬菜51种、野生水果15种、药食两用植物7种、调味植物6种、酿造植物1种;(2)四个主要民族饮食文化中对于野生植物的利用习惯相互影响但又各自传承发展;(3)不同野生食用植物的食用人数有所差别,12种植物食用人数较少,野生食用植物传统知识的传承面临较大危机,应对其进行研究和保护;(4)四个主要民族野生食用植物的野生生长规模逐渐缩小,应在其利用过程中有意识的进行留种和种质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8.
天下第一果     
汪劲武 《百科知识》2007,(7X):38-39
春天,桃花开过之后,随着夏日的到来,桃实渐熟,桃子要上市了。“夏园桃已熟,红脸是胭脂。”这是唐代诗人温庭筠赞美桃实的知名诗句。诗中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夏季是吃桃的季节。在果品资源中,桃以果形美观、肉质甜美被称为“天下第一果”。  相似文献   

19.
紫果型猕猴桃主要是指黑蕊猕猴桃、软枣猕猴桃、陕西猕猴桃三种果实成熟后变成紫红色的猕猴桃,其野生资源仅分布于我国。紫果型猕猴桃具有丰富的花青素,果实皮肉呈紫红色,果皮亮且无毛,可不剥皮吃,营养价值非常高,被当地人称为仙人果、长寿果、牛奶果、羊奶子等。紫果型猕猴桃的引种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况且雌雄异株,必须雌雄植株配套引种才能结果,所以很少见到人工引种成功的紫果型猕猴桃。  相似文献   

20.
以样方框法实地踏查大庆五区四县天然草地典型草原20片草场,调查草场面积约10万亩,每1000m为一个样段十字交叉法进行标本采集制作,查询植物志工具书及求教植物分类专家进行鉴定药用植物种类,估测法分析资源状况。结果表明:甘草分布最广泛,资源量最大,市场最有前途的大宗药材黄芪资源分布少,量小。据调查野生药用植物132种,其中药、食、观赏多用药用植物超过50种,分别是桔梗、细叶百合、萱草、蒲公英等。对策上应坚持把野生药用植物就地保护作为根本,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坚持保护,发展与利用相结合,制订科学的野生中药材发展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