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艾凉琼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9):223-225,234
综观科学史上科学学派的形成,无不具备诸如完备的实验室、帅才的学术领袖、学派成员热衷于学术创新等条件。我国科学界要创建本土的科学学派,需努力创造适宜学派诞生的相应条件,促进学派的产生和繁荣,推动我国科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试论科学学派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李伦 《科学学研究》1997,15(3):17-23
科学学派是科学知识与科学社会“交叉”的产物,科学危机是科学学派形成的前奏,科学社会的需要则为科学学派的形成提供了契机。学派理论纲领的形成有其充分必要条件,学派领袖则是集知识权威、导师权威和组织权威(加上迷人的气质)于一身的科学权威;科学学派的“核”在学派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强大的聚合功能,“师生互择”机制决定其聚合的轨迹,科学论争(科学竞争)则起着催化放大的作用。科学学派的繁衍、分化是其引人注目的两种形成方式  相似文献   

3.
科学学派的形成是科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适应大科学时代科学复杂性的必然要求.科学学派具有内聚性、整体性、传承性等特点使科学学派成为科学研究高效率的组织形式,对现代科学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我国的现有条件下,建立我们自己的科学学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科学学派的历史形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科学史研究的材料出发 ,考察了不同历史阶段科学学派的形态、特征 ,认为一定时期出现的科学学派与当时科学和社会的发展状况有着内在的关联 ,当代科研活动的有效组织和协调必须充分考虑到当代科学发展的特征以及当代科学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学会》2015,(3)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下,本文以笔者翻译出版的《科学的学派》一书欧洲300年科学学派史分析研究为视角,对科学共同体的重要组织形态——科学学派、科学学会、无形学院、实体科研机构等概念内涵、特点功能、规律及相互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对我国科学社会建制发育不成熟不完整,科学共同体的学派、学会处于弱势地位,学派、学会对科学创新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机理作用彰显得不充分等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缕析阐释;对我国加强科技制度的顶层设计、我国建立科学学派制度、加强科学共同体的学派、学会建设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关于科学社会学的推介以默顿学派的理论为主,但对默顿之后科学社会学的发展没有进一步的追踪,而是转而关注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仿佛默顿科学社会学彻底消亡了.事实上,默顿科学社会学虽然在STS领域被彻底否定,在社会学内部也属于边缘化方向,但其学术价值在公共政策领域和经济管理领域得到充分的承认和应用,近年来可见度正在逐步提高.本文试图对科学分层方向、科学合作方向、科学对经济的影响及衍生研究方向做一梳理,以促进后默顿时代的科学社会学在其本源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科学学派的自组织观点。从科学学派的形成、发展、衰亡等方面阐述了可以用自组织理论所描述的特点和过程.  相似文献   

8.
《资源科学》2005,27(6):199-199
《资源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登资源科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论文,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相关的学术评论,介绍学科的前沿动态,为建立和发展资源科学理论体系、促进我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资源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9.
学术争鸣是学派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也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本文探讨了学派学术争鸣的特点,学派与学术争鸣的关系机制,以及学派学术争鸣中的负面现象,指出在学术争鸣中坚持科学精神,对建设学派和推动科学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系统论的角度论述了科学学派的自组织特性,学派的开放性是学派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必要条件,学派内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是学派"进化"的动力,竞争与合作使学派呈现出"远离平衡态"的态势,学派内部的"新思想"是科学学派推动科学进步的源头.科学学派的自组织特征也给科技管理一些有益的启示,就是多一些"自主性",少一些"人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