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技术购买和技术联盟又很难获取核心技术的情况下,有必要通过技术并购获得核心技术。在比较技术型企业与传统制造企业差异的基础上,运用"互适性"等相关理论揭示了技术并购获取并转化并购对象成长力的机理,分析了技术并购的积极效应与负面效应,提出了抑制技术并购负面效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企业技术源的演化趋势与战略要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企业外部技术来源是近年来技术管理领域最引人注目的一种变化,企业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是如何有效地将内部研究开发和外部技术源有机结合起来。在分析国际上外部技术源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企业技术源的类别进行了比较,主要讨论了技术购买、战略联盟和技术并购。说明了有效的技术源模式对于过渡时期我国企业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企业外部技术来源是近年来技术管理领域最引人注目的一种变化,企业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是如何有效地将内部研究开发和外部技术源有机结合起来.在分析国际上外部技术源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企业技术源的类别进行了比较,主要讨论了技术购买、战略联盟和技术并购.说明了有效的技术源模式对于过渡时期我国企业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别从业务、技术和成本三个方面论述了企业进行IT外包决策的分析过程。业务方面,公司的有用业务是首选外包项目,其次是特殊业务和主要但非标志业务;技术方面,技术成熟度和技术整合度越高的IT项目越适合“战略联盟”型外包;成本方面,当项目处于市场领先状态下,即市场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率和管理效率时,更适合外包。  相似文献   

5.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的基本思想,以2015—2020年间出于技术资源寻求型动机实施跨国并购的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分别计算出企业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两个阶段的综合创新效率;进一步构造计量模型并引入企业吸收能力和政府补贴两个指标作为调节变量检验技术资源寻求型跨国并购对中国企业的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技术资源寻求型跨国并购在中国企业创新活动两阶段中均有利于企业创新效率提高;(2)在技术资源寻求型跨国并购数量最多的两大行业中,跨国并购显著促进了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提高,但对专用设备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无促进作用;(3)企业吸收能力有利于增强跨国并购对企业成果转化效率的促进作用,形成“能力强—转化快”的良性循环;(4)政府补贴能增强跨国并购对企业技术研发效率的促进作用,在成果转化阶段中却未呈现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中国企业如何通过实施技术资源寻求型跨国并购来提高创新效率提供。  相似文献   

6.
技术整合是医药企业解决创新问题的新范式,然而医药行业的激烈竞争要求医药企业.必须加速技术整合,尽快推出新产品争夺市场.技术导入方式的恰当选择,能有效地促进技术整合.通过对Eli Lilly公司技术并购的案例研究,说明并购作为技术的导入方式,是医药企业面临技术和市场快速变化背景下解决创新效率低下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程海  戴旭 《中国科技论坛》2004,(5):78-81,85
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特别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问题,阐明技术联盟的作用机理;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对技术联盟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技术联盟创新源系统、中介服务系统、产业创新系统、人才服务系统建设方面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实施“对接工程”,通过加强技术联盟建设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社会技术:改造社会的实践性知识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技术”是存在的,就其本质而言,它是社会科学在实践应用中的一个中间环节,是由一定社会的政府或执政党(主要是)创造、发明(制定)的,由全体社会成员(主要是)或一定社会阶层接受、使用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进而实现改造社会目的的实践性知识体系;“社会技术”可分为“作为意志的社会技术”和“作为制度的社会技术”以及“原生的社会技术”、“次生的社会技术”、“再生的社会技术”等;“社会技术”与社会科学、与社会意识形态、与“自然技术”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社会技术”具有保障社会运行、改造社会和导向、组织、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9.
构建我国企业技术联盟的协调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肖南  钟书华 《软科学》2001,15(4):83-87
在企业技术联盟实践中,失衡与冲突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文章首先从六个方面叙述了企业技术联盟产生失衡与冲突的原因;提出了对企业技术联盟的冲突进行监测与评估,并建立了一个动态监控模型;指出了协调是对企业技术联盟冲突的控制与化解;最后构建了企业技术联盟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0.
企业技术联盟的风险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技术联盟风险分配只作为一种影响力存在于联盟成本分配与收益分配中;风险分配分为期前与期后两个阶段,每阶段有各自不同的分配机制。风险分配的重点,在于期后分配中的风险责任鉴定。  相似文献   

11.
技术导入的范式--逆向导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松  冯国安 《科研管理》2004,25(1):39-42
技术追赶型企业在技术导入过程中存在逆向导入范式,主要表现为技术种类的逆向导入与技术要素的逆向导入。技术导入方的技术差距、初始资源状态、技术的特性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与竞争的压力共同迫使技术追赶型企业不断地逆向导入领先企业的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2.
文金艳  曾德明  王媛 《科研管理》2021,42(11):164-170
利用1999至2013年拥有标准联盟参与经历的170家车辆生产企业的数据,研究标准联盟组合多样性对企业两类技术标准化能力(主导能力、跟随能力)的影响,及关系强度在上述影响中的调节作用。基于负二项随机效应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标准联盟组合多样性与企业技术标准化主导能力呈正U型关系,与技术标准化跟随能力呈倒U型关系。在标准联盟组合资源向技术标准化能力转化的过程中,联盟关系强度发挥了显著调节作用:随着关系强度提升,联盟组合多样性与技术标准化主导能力的正U型关系曲线、与技术标准化跟随能力的倒U型关系曲线将变得更为陡峭。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技术多样化与技术收敛的关系,认为技术收敛表现为技术的逆-多样化发展,并指出技术创新是技术多样化与技术收敛不断交替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分析技术收敛的实证方法 -网络图形分析法,并结合已有的实证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领域的技术多样化与技术收敛特征。在技术多样化层面,从技术领域的多样化角度看,其多样化排序为:ICT燃料电池核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环境相关技术。从技术用途的多样化角度看,其多样化排序为:生物技术燃料电池环境相关技术ICT核能源技术;在技术收敛层面,我国高新技术资源不存在σ绝对技术收敛,但存在β绝对技术收敛,且以2.4%的速度逐步趋向稳态水平。在技术资源的跨产业收敛方面:H05K在ICT领域、A61P和C07H在生物技术领域、B32B、H02J、C02F和C07C在燃料电池领域出现了产业间的技术收敛现象。  相似文献   

14.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national technological size and techn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across fields of innovative activity. This paper shows how the nature of this relationship has changed historically. There has been a downward structural shift in the cross-country size-diversification frontier since 1965—for any given size countries have become less diversified or more narrowly concentrated in their technological specialisation. One explanation is that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sourcing by MNEs has led locations to focus on what they do best. A supporting factor may be a rise in technological interrelatedness, which encourages focus upon a specific selection of complementary combinations.  相似文献   

15.
曾德明  王媛  徐露允 《科研管理》2019,40(9):181-189
本文通过我国汽车产业200家企业1996~2010年专利、标准与企业性质的面板数据,采用负二项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相关和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技术标准化能力对二者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呈正相关,技术标准化能力显著负向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技术标准化能力显著正向调节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研究结论丰富了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为我国企业构建合理的技术多元化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技术创新中的职能分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松  冯国安 《科研管理》2005,26(1):24-28
技术创新过程中创新职能的分工导因于市场交易效率的改进与固定学习费用的增加。职能分工经济来源于企业对重复的固定学习费用的节约。当今全球技术创新中新趋势的出现与市场交易效率的改进导致创新职能分工不断深化,使得以技术导入为基础的创新日趋重要。  相似文献   

17.
Jie Wu 《Research Policy》2012,41(2):489-496
Drawing on the strategic alliances and innovation literature, this study proposes that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collaboration on product innovation is contingent on market competition and sectoral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 Specifically, it argues that the generally observed positive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collaboration on product innovation may be diluted in highly competitive markets, and the interactive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collaboration and market competition on product innovation will be further moderated by sectoral technological intensity. Data on the product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collaboration of 944 Chinese firms across five manufacturing sectors provide robust support for the contingent effects of technological collaboration on product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8.
能力空间与技术跨越能力的积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姚志坚 《科学学研究》2003,21(3):263-267
提出了技术跨越的技术能力开放体系 ,指出技术能力的培育和积累应该考虑技术能力空间 ,即在成本约束下可以有效地组织和调用的内外部能力要素的集合。其次研究了技术跨越的技术能力积累模式 ,即 :引进型、内部R&D型和合作型技术能力积累。最后 ,提出技术跨越的技术能力积累关键在于培育核心能力 ,但同时需要注意核心能力刚性和动态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9.
姚志坚  姚婕 《科学学研究》2003,21(Z1):120-127
技术跨越的过程就是一个技术能力跨越的过程,本文主要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成长型技术跨越和技术能力发展轨迹,并进行了综合案例分析。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存在着以引进模仿吸收为核心和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两种技术能力积累模式。技术能力的积累体现出一个成长型的轨迹,这实际上是成长型技术跨越的机理所在。而在对浙大中控的案例研究剖析中进一步发现,协调的技术能力积累、技术融合和自主核心技术对技术跨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Managing technology alliances: The case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Organizations need to form alliances with external entities in order to acquire or access resources outside ones bounds. In recent times, we have seen an increased number of alliances geared towards acquiring technology capabilities. Alliances for technology capabilities include software application licensing agreements, access to technological infrastructure, and accessing technological know-how. While a lot of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financial, economic, legal, and architectural issues of such arrangements, one dimension has been under debated and discussed—the knowledge component. Knowledge is the critical resource that is exchanged, managed, and integrated, in technology alliances. Managing knowledge in and around technology alliances is of utmost importance if we want to reap the strategic and operational benefits of such engagements. In this case study analysis, we share crucial knowledge management concerns to bear in mind while constructing, governing, and terminating technology allia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