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中的《忆江南》是白居易著名的《忆江南词三首》中的一首。对于这首词,《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课文简说指出:“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  相似文献   

2.
在徐志摩先生(1896—1931)的诗中,这首《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几乎与《再别康桥》齐名。1924年5月,诗人随泰戈尔访问日本,其间,写有组诗《沙扬娜拉十八首》,后收进诗集《志摩的诗》,再版时,诗人删去前十七首,仅存这最后一首。在这首小诗中,诗人满蕴激情地摄取了与日本女郎作别的瞬间情境,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前出塞》 这首诗歌选自《杜少陵集》。《出塞》是汉代歌曲的名称,是歌唱边塞战争生活的军歌。诗人借这一旧歌题,前后写了14首诗,先作9首,题为《前出塞》,后作5首,题为《后出塞》。本诗是《前出塞》中的第6首,它借戍边战士的口吻,表明了对战争的看法,对唐玄宗穷兵黩武的战争政策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4.
电影《非诚勿扰Ⅱ》和电视剧《宫》中都出现了一首小诗《见或不见》,这首诗刹那间风靡大街小巷。一度,大家都以为这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情诗。日前,随着一个叫扎西拉姆·多多的女孩出版了自己的诗词和随笔集《当我途经你的盛放》,这首《见或不见》的小  相似文献   

5.
《山居秋瞑》(王维)、《登高》《蜀相》(杜甫)、《石头城》(刘禹锡)、《锦瑟》(李商隐)、《书愤》(陆游)是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第七课《近体诗六首》中所选的六首诗,这六首近体诗都可称为经典。在教学中,我力图以这六首诗为例来引导学生探究鉴赏古诗的一些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6.
是我国灿烂辉煌的诗歌之流的源头,前几期我们介绍过一首《鹿鸣》,这次我们再介绍一首儿子悼念父母的诗《蓼莪》。这首诗歌共有六章,我们这里节选的是第五章的一部分。清代研究《诗经》的专家方玉润对这首诗评价极高: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节市级公开课,教师正在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古诗两首》(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首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首是杜甫的《绝句》。  相似文献   

8.
一 咏史诗,顾名思义,即以历史题材为内容的诗歌。最早以“咏史”题名的诗,是班固的五言诗《咏史》,写的是汉文帝时孝女缇萦为赎其父之罪而自愿没身为奴的故事。自此以后,咏史之作代不乏人,且不断繁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百花园中引人注目的一簇奇葩。《昭明文选》(下称《文选》)选录诗434首,分为23种类型,其中就有“咏史”一体,说明萧统对“咏史”诗的重视。《文选》“咏史”诗类共选录诗歌21首,它们是:王仲宣《咏史一首》,曹子建《三良诗一首》,左太冲《咏史八首》,张景阳《咏史一首》,卢子谅《览古一首》,谢宣远《张子房诗一首》,颜延年《秋胡诗一首》、《五君咏五首》,鲍明远《咏史一首》,虞子阳《咏霍将军北伐一首》。从诗体看,这21首都是五言诗;从顺序看,这些诗基本上按作者年代先后排列。就诗题来说,其中仅4位作者标题为“咏史诗”,但就内容而言,这21首诗,都是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的。这说明萧统并不单纯以“咏史”名篇与否作为入选标准。  相似文献   

9.
陈亮字同甫,世称龙川先生,他不仅是南宋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而且是当时一个颇有成就的词人.一九七四年中华书局印行的《陈亮集》共收他的词七十四首,一九八○年唐圭璋编订重印的《全宋词》也共收他的词七十四首,可见他的词现存仅只此数.据《陈亮集》注,这七十四首词的出处是:《龙川文集》三十首、《宋元三十一家词·龙川词补》二十八首、《全芳备祖》八首、《中兴以来绝妙词选》五首、《永乐大典》三首.  相似文献   

10.
《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代表作品,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7课。《涉江采芙蓉》的主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与《庭中有奇树》的主题一样,是思妇怀远诗;另一种认为是游子思妇诗。不管是思妇怀远还是游子思妇,都能够成为这首诗的主题,原因是因为这首诗的作者运用"对写法"。这首诗的二元主题表现出了人类普遍的思想情感,这就是《涉江采芙蓉》的独特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1.
《卖炭翁》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五十首中的一首。它描写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教学这首诗,要  相似文献   

12.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曲调来源已久,李鸿章和袁世凯在天津附近的小站练兵时,其军队就唱过。当时的歌名叫《皇帝练兵歌》,至于曲作者是谁已无从查考。辛亥革命后,这首军歌派生出两首同曲而不同词的歌曲。一首是在直系军队中流行的《民主立宪》,这首歌曲曾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被改为《土地革命成功了》。另一首在奉系军队中流行的是《大帅练兵》,这首歌曲主要是讲练兵的  相似文献   

13.
[案例]师:这学期我们背诵过一首叫《临江仙》的词(校本教材选背诗词),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师:知道这首词的出处吗?生1: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唱的就是这首词。生2:我在《三国演义》这部书的前面好像看到过。师:对了,古代作家写小说常常用一首诗或词来开头,叫做开篇之词,它能暗示作品的主题,帮助人们理解作品。《临江仙》就是《三国演义》的开篇之词。今天,我们也以这首词来开始新课文《三顾茅庐》的学习。知道为什么吗?生:因为《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故事。师:你预习得真好。《临江仙》…  相似文献   

14.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代表作品,这首诗已经被选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仅如此,根据《枫桥夜泊》这首诗创作的歌曲《涛声依旧》更是红遍大江南北。"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这句词,仿佛能让人沿着历史的脉络,感受到诗人千年以前羁旅在外的惆怅。因此,文章从《枫桥夜泊》中的"霜"这一意象入手,对《枫桥夜泊》这首诗的意境和感情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5.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发表于1928年8月《小说月刊》上。据戴望舒的友人杜横在《望舒草》的序言中说,当时代理《小说月刊》的编辑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称许这首诗  相似文献   

16.
夜行者梦语     
这首诗和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有同样的价值取向,但其影响却远不如普希金的这首诗。在我看来,拜伦的这首诗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魅力都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之上,特推荐之。  相似文献   

17.
《杕杜》在诗经中有三首。分别是《唐风.杕杜》、《小雅.杕杜》和《唐风.有杕之杜》。《孔子诗论》第十八简、第二十简所论之《杕杜》应是总括这三首《杕杜》,而非其中的某一首。  相似文献   

18.
最近,听了澧县城关一校四年级鲁丙英老师的一堂电教研究课。教者注意发挥幻灯教学的优势,用一个课时教了两首古诗。下面是语文第七册《古诗三首》第一首《望庐山瀑布》的教学实录和评析。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14课《古诗三首》(板书课题)。大家知道,日记讲则,一般文章讲篇,诗歌就讲首。这节课,我们学习前面两首。大家先看第一首《望庐山瀑布》(板书)。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望,是远看的意思。庐读lǘ[同学们已经  相似文献   

19.
方艺璟 《儿童音乐》2024,(1):51-53+74
<正>琴歌《关雎》,也叫作《关雎曲》,歌词取自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周南·关雎》。《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诗经》中列于首篇,通常被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孔子曾赞美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首诗善用“兴”的表现手法,即“象征”这一修辞方法,开篇以“关雎鸟合鸣”引发淑女配君子的联想,其后又以“采荇菜”象征主人公对女子的相思与追求。琴歌《关雎》版本众多,各版本旋律相似,但分段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选取了八首近体诗:唐诗六首,宋诗两首。其中律诗六首,绝句两首。涉及面广,风格各异。反复分析后,我发现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杜甫的《登高》都是写秋天的景象,意境却大不相同;杜甫的两首七律《登高》和《蜀相》抒写了同一作者面对不同景物时的内心感受,但表现的情感又各有独特的内容;绝句《越中览古》和《石头城》都是怀古之作,结构并不相同;陆游的两首七律《书愤》和《临安春雨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