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学讲计划的解读目前,我市教育系统全面推行学讲计划。学讲计划的内容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有效实施"学进去,讲出来"是学讲计划成功实施的关键环节和因素。在学讲计划实施过程中,教学行为的转变是教师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步骤上面临的最大改变。对于学生,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曹芷熙 《现代语文》2014,(12):91-92
“学进去,讲出来”这一教学模式是徐州市推行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教别人”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学进去”是指通过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检测学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调的是达成“学进去”的结果;“讲出来”是指通过同伴互助的“做、讲、练、教”方式,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同伴解疑释难、解决问题,强调的是在“讲出来”、“教别人”的过程中,达成复习、强化所学知识,发展自身综合素质的结果。语文学科本身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现代文教学而言,发挥空间较大,学生可以通过教师设计的中心问题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在教师的点拨下,“讲”出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而文言文对于初中生,特别是七年级学生而言还比较陌生,许多老师总是放不开,不放心学生自己去学,笔者在这里谈谈“学讲”模式下自己在七年级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3.
张允艳 《学周刊C版》2014,(12):112-112
“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质疑等为主要教学环节,以“学进去”“讲出来”“教别人”的方式达成学习目标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学讲方式”课堂教学,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什么”,然后思考让学生“怎么学”,进而使学生“学得通”“学得牢”.  相似文献   

4.
卢大根  唐岚 《文教资料》2014,(11):154-155
“学讲方式”是学习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革,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教别人”为学生学习导向和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学讲方式”进一步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了原生态课堂。教师升级为“导师”,由重教转变为重导。  相似文献   

5.
王正明 《考试周刊》2014,(86):71-71
学讲计划,使教学改革再创新篇,使教学的改革再次掀起高潮。学讲计划是在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再次创新。新课改、学讲计划都把小组合作学习当做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有效课堂的焦点和重心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学讲计划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小组合作的高效性、对学讲计划的实施都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进去讲出来"的学讲方式是通过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方式实现学、做、练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为出发点,本着"从行动中养成道德行为的习惯"的理念,提出了符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学讲方式及具体的行动策略:通过拍摄微视频,以影音的形式"讲出来";通过撰写读后感、倡议书,以文字的形式"讲出来";通过辩论赛,以言语的形式"讲出来";通过制作漫画、宣传板,以图文的形式"讲出来";通过备课、组织教学,以授课的形式"讲出来";通过问卷调查、践行道德规范,以行动的形式"讲出来"。  相似文献   

7.
<正>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为学习目标达成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学进去"是通过学生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等完成学习目标,"讲出来"是通过小组交流、班级交流等达到解疑、释疑、巩固、提高。落实学讲方式,重在搭建平台,提高学生参与度。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躬行其中、参与探究,才能真正收到实效。就"讲出来"而言,学生参与前,必先自行阅读,尝试找到或解决教师预设的问题,即首先通过阅读来感知教学内容。在教师讲的过程中,学生对感知的内容进行思维加工和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物教学》2019,(12):17-18
<正>"学进去,讲出来"是近年来徐州市施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简称为"学讲方式",推行该教学方式的目的是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学讲方式注重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任务,强调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与他人合作提高学习效率。生物学科知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所以学讲方式适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借助学讲方式让学生"学进去,讲出来",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对于提高高中生物学教学效  相似文献   

9.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其中,“教学做合一”是“教学合一”发展而形成的。新一轮“课改”在中小学课堂中实行“学进去讲出来的教学方式”(简称“学讲课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积极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近几年,按照新课改要求,依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实施“学讲课堂”的教学形式,深刻理解“学讲课堂”的内涵,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动手实践和集体合作的能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学讲计划”理论为指导,从理论上阐释了让学生“讲出来”的内涵意史,分析了让学生“讲出来”的前提基础,探索了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讲出来”的行动路径.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深刻领悟和丰富“学讲计划”的内涵,让学生大胆“讲出来”,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成果外化并适时呈现出来,在恰如其分的“讲出来”中启迪思维,促进认知内化,演绎精彩课堂.  相似文献   

11.
徐州市近期开展以“学讲方式”践行课堂教学的巡课活动.所谓“学讲方式”即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其突出点在于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即通过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的“学进去”,进而使学生“讲出来”“教别人”,从而真正地实现课堂教学“以学为本”“以学促教”的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2.
地理教学中,推进学讲计划,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势在必行。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案,促使学生"学进去";课前给学生足够多的交流时间,促使他们"讲出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导""引"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等三个方面,论述高中地理教学中学讲计划的落实策略。  相似文献   

13.
学讲计划是新课改实施十几个春秋以来的新形势下的必然产物,由徐州市教研室率先提出,并广泛推广的新型课堂模式。学讲模式突出两个关键点——学进去、讲出来。如何实施学讲计划,开展学讲模式,作者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14.
"学讲计划"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改变学习方式和教学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通过"学进去""讲出来"和"教别人"等方式探讨"学讲计划"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目的在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实现授人以渔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学讲课堂”通过学进去,讲出来的方式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颠倒,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时间规划,重塑课堂结构,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学讲课堂”实现了教师、学生、家长角色的转变,在三者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采取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促进三者之间共享成长。应用过程中发现该模式在学习环境、学科适用性上存在一些问题,同时对教师与学生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王计军 《考试周刊》2014,(78):73-73
为顺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教育部要求在教学中实施新的学讲教学模式,其改变了过去的以教师的讲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了学生学进去讲出来的新的教学理念,并将学讲精神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9,(76):44-45
"学讲计划"实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法,广大教师应当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待学讲计划的实施,强调自主学习和研究探讨,重点应当是如何推动学讲计划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落地生根,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更需要兴趣。如何保持它,使之成为学习的动力,就应实施趣味教学,即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19.
<正>传统的"满堂灌"课堂虽然能够传授知识,但缺乏探索知识的过程,缺少学生的充分参与。而通过"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达到了获取生物知识、提高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师生交流、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学进去"是"讲出来"的前提,"讲出来"是"学进去"的升华。"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可分为以下六个基本环节。一、自主学习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学提纲自主  相似文献   

20.
<正>我作为一名担任语文学科的教育工作者,认真探索《学讲计划》蕴含的理念,并积极实施"学讲方式"教学,实践证明:语文学科教学的成效与《学讲计划》理念的指导密不可分:学讲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学讲计划》理念之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理念。为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学讲方式"中的"小组合作探究"的重要环节:全班学生分成7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