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饮食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这里悠久的民族文明一样深邃久远。广西典型的菜类、粉点类、茶类、酒类、酱类、食俗类等饮食文化遗产的资源态貌各具特点,体现了食源的广选性、食味的复合性、食俗的信仰性、食风的民族性等特征,应通过增强保护意识、建立管理体系、成立研究中心、加强人才培养等具体措施来保护饮食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广西的饮食文化有着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受独特的地形地貌以及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这里适宜众多蔬菜、水果的种植,也适合多种动植物的生长繁殖,这些为广西饮食文化的食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由于广西气候炎热,形成了饮食好清淡、喜食酸、煲凉茶的特点。广西境内各民族的文化差异,亦对饮食文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南少数民族的小吃如同西南地区的“山地文化”一样带有厚重的民族与地方色彩。从少数民族之食的鲜明个性、粉食的突出地位、节庆与祭祀之食的厚重色彩、饭粥之食的传统特点、茶食的民族特色、“三味”的地方风格、“二性”的区域特征等方面分析论证这一区域的饮食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4.
广西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饮食探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类的饮食文化发端于新石器时代。广西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贝丘型遗址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考古学和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探讨广西贝丘遗址中的饮食结构和烹食方法,特别是早期陶烹在饮食中的重要意义,表明史前生活在广西的古人类已经创造了丰富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5.
宋至清初是广西饮食文化茁壮生长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较为发达,丰富的食物原料、配料与调料为饮食内容与形式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广袤空间;优良的金属炊器与多样的陶瓷餐具为烹饪全面发展提供了前提;发达的酿酒业、茶业及商业为宴席和食市发展准备了条件;加上这一时期不断进步的社会、文化作背景,广西食文化发展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笔者谋划编写出版历时24年的《中国饮食文化区域史丛书》将于2014年内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丛书原以中国历史上存在过的11个饮食文化区位各一分册并一综合卷的12册组成,计划600万字,而目前只能以10册的略写本形式付梓。丛书的编写坚持中华食学研究"十三亿人口,五千年文明"的"大众餐桌"基本理念与原则。是以人类或民族食生产、食生活的地理、自然、文化地域要素制约的"饮食文化圈"理论认知中华饮食史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医食同源与我国的饮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和传统的中医中药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从医食同源以及饮食和阴阳五行之说两方面来进行探讨,认为这一饮食习俗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食学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伊始至今大致可以以"四个十年"来总体概括。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第一个十年是以中国餐饮业勃兴繁荣为基础的传统"烹饪文化热"重点;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是"饮食文化"热点;90年代末至21世纪的最初近十年间则是食学研究的逐渐深化;第四个十年是进行时态的食学研究拓展与学科建构过程。最近20年来的中国大陆食学研究的深化拓展与成果积累,可以以一本期刊(《饮食文化研究》)、两个专栏("饮食文化研究"与"食学研究")、两套高校教科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烹饪高等教育专业教材")、两套丛书(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饮食文化专题史丛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中国饮食文化区域史丛书》)、四次"亚洲食学论坛"(2011杭州、2012曼谷、2013绍兴、2014西安)、1200堂"饮食文化"课(1200个高等教育办学单位开授"饮食文化"课)、论文不可胜计、专著连篇涌现来概括。  相似文献   

9.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阴雨天气多、地形崎岖不平的自然条件,以及商贾之风淡薄的社会因素,形成了喜食酸、食熏、食辣、食酒等独具特色的饮食风格。黔东南苗族饮食文化在与汉族饮食文化交融的同时,应该保留本民族的饮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0.
黔南布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食狗肉、糯食、食酸、豆腐、食酒文化和食"活血"、食熏习惯,成为黔南布依族饮食文化的标签。通过分析归纳狗肉文化的形式和特色,糯食文化的成因、制作方法和种类,豆腐文化产生的原因和种类,食酒文化的民俗特点等等,提出黔南布依族饮食文化需要保护和弘扬。  相似文献   

11.
古代的广西作为岭南百越民族文明的一个摇篮,其饮食文化与这块古老土地的人类文明一样,史踪清晰,内涵丰赡,成就灿烂。通过对商周至战国时期古壮族饮食文化踪迹的探寻及秦至隋时期广西壮族饮食文化态貌的史料考析和文化钩沉,首次对商周至秦隋时期广西饮食文化态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鼎、镬、鬲、釜、甗等都是古代的烹饪器具,它们的形制、用途不尽相同,存在时期也不一样。古代烹饪所使用的器具,跟烹调技术、饮食习惯密不可分,同时也与灶火火力的运用有关。通过这些烹饪器具以及记录它们的文字,可以看出古代烹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豆的本义为古食内器,其今义在古代用“菽”表示。“豆”的字形演变反映了这种古食肉器的形制、种类及其历史变化,这种变化与先民饮食技艺的改进有关。通过这些文字,可以看出古代饮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浅析环北部湾地区古代黎族饮食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食结构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民族文化强有力的表达方式之一。它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饮食行为和饮食风尚。通过考古学和历史学的视角考察环北部湾地区古代黎族的饮食结构,从中窥测古代黎族的生活环境及其折射出的文化内涵,进而找出当前黎族饮食文化市场开发的魅力基因,为未来的黎族饮食文化发展寻求更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广西美食旅游项目开发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民族美食品种繁多,别具风味。在广西对外开放的新时期,基于民族美食的美食旅游项目开发,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成为广西旅游新的增长点。对广西美食旅游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挖掘民族饮食文化宝藏,还能打造民族美食品牌,为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朝贡与民间贸易、东南亚地区的人口迁移及文化交流,中国的食品和饮食文化对东南亚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泰国食品与饮食中的"中国元素",说明中泰两国在饮食上的相似性及饮食文化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南宁城市饮食文化景观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社会经济活动频繁,广西首府南宁市饮食文化也日益发达,各式餐馆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城市饮食文化景观。南宁城市饮食文化的包容性很强,外来菜式特别是粤、川、湘等地菜式占主流,其中又以粤菜独占鳌头。广西本地菜式发展亦很迅速,桂北菜、桂南菜各领风骚。这些类型各异、规模不同的餐饮,充分展现了南宁包容性极强的饮食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8.
壮族的饮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深厚,既是壮族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壮族礼仪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壮族的饮酒文化不仅丰富多彩,且有较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壮族男子大都嗜好饮酒,体现了真诚、热情、豪爽和强悍的性格,以酒会友还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思想感情。酒是壮族结婚嫁娶、庆贺生儿育女、孝敬老人、节日娱乐仪式中的首选礼品,也是壮族表达意愿或传达信息的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