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奖惩性和发展性教师评价关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奖惩性教师评价体系和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各具特征和功能,由于目前我国教师评价主要是奖惩性评价,我们倡导开展发展性评价.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奖惩性评价不会消亡,应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选择不同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徐敏 《江苏高教》2008,(1):151-152
教师评价是高校教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成功的教师评价制度应主要表现在:一是必须保持教师的绩效压力,二是能够保持对教师的内在激励,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奖惩性教师评价是为教育管理者对教师的监督管理服务,强调的是外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而发展性教师评价为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服务,强调的是教育、指导、帮助和内在的激励功能。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关系。发展性教师评价并不是对奖惩性教师评价的完全否定,而是针对奖惩评价的弊端,尤其是对评价目的与功能的单一性所进行的修正与补充。在我国既定的教育体制下,奖惩性教师评…  相似文献   

3.
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年终考核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评价不仅承担对教师工作进行评鉴的任务,还有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发展等多重功能.在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念指导下,我国逐渐开始了促进教师发展的教师评价实践探索,但这种探索带有较强烈的传统奖惩性评价色彩.通过实证研究,针对教师评价实践中的问题,构建一种较为理想的促进教师发展的年终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奖惩性和发展性教师评价关系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奖惩性教师评价体系和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各具特征和功能,由于目前我国教师评价主要是奖惩性评价,我们倡导开展发展性评价。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奖惩性评价不会消亡,应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选择不同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理念下的中小学教师评价改革趋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过分注重评价的甄别与奖惩功能,产生了诸多问题。面对新世纪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从甄别、奖惩到促进发展已经成为教师评价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高校实行的是奖惩性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奖惩性教师教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管理和教师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奖惩性教师教学评价过分关注评价的评判、奖惩和监督功能,忽视评价的导向、激励和发展功能,这不仅限制了教师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评价资源.要真正发挥教师教学评价在保证教师投入教学、改进教学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就应当在实践中逐步构建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7.
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评价可分为奖惩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奖惩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弊端日显的终结性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关注教师发展的新型教师评价制度,它扬弃了奖惩性教师评价的弊端,是一种目前较为理想的教师评价。但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在我国并未得到普及,它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力,只有消除了这些阻力,发展性教师评价才能得以顺利地实施与推进。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是一种以奖惩为目的,面向过去的奖惩性教师评价机制。这种终结性评价机制虽然有它产生和存在的历史背景,也起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它对教师有激励作用但容易忽视教师的专业发展,阻碍了素质教育的顺利推行与教师专业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一种旨在促进教师发展,面向未来的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但在实践中也存在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与模式   总被引:78,自引:0,他引:78  
奖惩性教师评价有一定的弊端,而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它不以奖惩为目的,而是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的。它具有自己的特点、独特的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及步骤。  相似文献   

10.
论教师发展性评价与奖惩性评价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与传统奖惩性教师评价不同的新的评价体系。在我国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不能完全否定或回避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性教师评价与奖惩性教师评价的关系。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评价的目的。奖惩是激励教师发展的一种手段。两种评价体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共存或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