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普遍追求最有效的训练方法来提高骨骼肌肥大程度,但骨骼肌的质量的增加可能对军事职业活动的能力表现产生阳性或负性的影响。需要优化平衡力量的发展和体重的变化,可影响短跑、跳跃、方向改变和敏捷性的能力,以及各种军事职业活动的人体运动的冲量,训练应该充分考虑瘦体重/体重的变化,确定最佳化的训练训练策略,训练初期可发展肌肉肥大程度,后期应神经方面的适应,强调的力量和爆发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引体向上主要测试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以及臂力和腰腹力量。在完成一个完整的引体向上的过程中需要背部骨骼肌和上肢骨骼肌的共同参与做功,是一项多关节复合动作练习,是较好的锻炼上肢的方法,是所有发展背部骨骼肌肌力和肌耐力的练习方式中参与肌肉最多、运动模式最复杂、发展背部骨骼肌的肌力和肌耐力最有效的练习方式之一,是最基本的锻炼背部的方法,是中考和高中体育会考的考试选择项目之一,是衡量男性体质的重要参考标准和项目之一,是消防员日常训练内容,也是消防学子必考的项目。本文主要介绍日常引体向上常用的“十种”辅助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骨骼肌生长和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轴是肌肉生长的重要调节因子之一.虽然许多组织都能表达IGF-Ⅰ,但它们各自的功能不同.骨骼肌是IGF-Ⅰ的靶器官,同时也分泌IGF-Ⅰ.骨骼肌组织表达的IGF-Ⅰ对骨骼肌损伤后的再生、修复非常重要,也是通过适当干预保持肌肉质量的重要调节因素.主要讨论GH/IGF-Ⅰ在促进骨骼肌再生和修复中的作用,并讨论其在运动康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一、引体向上的作用引体向上,简称引体,指依靠自身力量克服自身体重向上做功的垂吊练习。主要测试学生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以及臂力和腰腹力量,在完成一个完整的引体向上的过程中需要众多背部骨骼肌和上肢骨骼肌的共同参与做功,是一项多关节复合动作练习,是较好的锻炼上肢的方法,是所有发展背部骨骼肌肌力和肌耐力的练习方式中参与肌肉最多、运动模式最复杂、发展背部骨骼肌的肌力和肌耐力最有效的练习方式,是最基本的锻炼背部的方法,是中考和高中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要考试选择项目之一,也是衡量中字生体质的重要参考标准和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 对骨骼肌生长和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轴是肌肉生长的重要调节因子之一。虽然许多组织都能表达IGF-I,但它们各自的功能不同。骨骼肌是IGF—I的靶器官,同时也分泌IGF—I。骨骼肌组织表达的IGF—I对骨骼肌损伤后的再生、修复非常重要,也是通过适当干预保持肌肉质量的重要调节因素。主要讨论GH/IGF—I在促进骨骼肌再生和修复中的作用,并讨论其在运动康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运动终板的分型及运动训练对运动终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终板在骨骼肌纤维上的分配是骨骼肌神经支配的表现形式,运动终板的形态结构和机能状态直接影响到肌肉的功能。它既是神经系统引起肌肉收缩的关键部位,也是肌肉疲劳的潜在衰竭点。通常,骨骼肌纤维形态改变的同时伴有运动终板形态结构的变化。因此,在运动训练条件下对运动终板的形态学研究,为加快骨骼肌纤维的收缩效率和提高运动员的成绩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骨骼肌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能合成和分泌多种肌肉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15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的肌肉因子,不仅作用于骨骼肌自身,促进骨骼肌蛋白的合成、抑制蛋白质的降解,还直接作用于脂肪组织,抑制脂肪的合成,促进脂肪的分解,骨骼肌分泌的IL-15是骨骼肌萎缩、肥胖防治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的新靶点。不同的运动强度、运动方式和运动时间对血浆IL-15水平及骨骼肌IL-15的基因表达、蛋白表达的作用并不一致,就肌肉因子IL-15的生理学作用及运动对1L-15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近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医学领域内,对活体肌肉的研究已不再仅限于动物,对人体骨骼肌的研究正在广泛地进行。每一块人体骨骼肌都由数百乃至数万根肌纤维构成。各种不同的肌纤维组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肌肉,以适应生活及运动的需要。骨骼肌的分类可以根据需要从组织化学、生  相似文献   

9.
肌肉和脂肪是人体的两个重要基本成份。然而,特别是讨论训练问题的时候,则又是两个最难通晓的成份。身体包含有三种类型的肌肉,一种是随意肌或称骨骼肌,一种是不随意肌如消化道肌肉,一种是心肌。在运动中,我们主要关心骨骼肌的收缩,因为当骨骼肌收缩时,身体才能运动。人体的各种动作是通过高达434块肌肉的收缩实现的。这些肌肉由2亿5千万个小单位——肌纤维所组成。典型的美国男人,肌肉占体重的40%。  相似文献   

10.
李海峰  卢健 《辽宁体育科技》2010,32(6):33-34,41
目前,世界人口老龄化现象愈加严重。Sarcopenia是一种随增龄而发生的病理现象,其主要征状表现在骨骼肌肌肉质量、体积以及肌肉力量下降。随增龄发生的肌纤维萎缩、骨骼肌蛋白合成减少、骨骼肌线粒体功能紊乱等都可能是导致老年个体发生sarcopenia的原因。此外,老年个体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也可能是促成sarcopenia的原因。有研究表明,抗阻运动及激素替代疗法是延缓或削减sarcopenia发生的有效的方法。因此,深入研究了解衰老个体sarcopenia发生的分子进程对于寻求探索更新更好的sarcopenia治疗方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肌肉衰减症是指具有渐进性、全身性的骨骼肌质量和力量丢失为特征的综合症状,该综合征状伴有身体活动能力丧失,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的风险。骨骼肌质量和功能降低(肌肉力量下降和/或身体活动能力下降)是评判骨骼肌衰减症的临床诊断标准。有氧运动、尤其是抗阻训练和快速力量训练是改善老年人骨骼肌力量和身体活动能力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了骨骼肌衰减的定义和临床诊断标准,以及运动干预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国内骨骼肌衰减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 一、骨骼肌是引起人体运动的动力系统肌肉包括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我们通常所说的肌肉指的是骨骼肌。肌肉组织主要由具有收缩机能的肌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构成。肌细胞即肌纤维,为一长圆柱形细胞。许多肌纤维排列成束,由肌束膜包绕。许多肌束聚集在一起构成一块肌肉,由肌外膜包绕。肌肉和神经是人体内紧密相连的两种基本组织,所以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如兴奋性和传导性。此外,肌肉还具有一些本身特有的理化和生理特性,如伸展性、弹性、粘滞性,以及兴奋性和收缩性。肌  相似文献   

13.
一、超等长训练简介 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的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讲,运动训练就是对骨骼肌(与支配他的神经系统)的强化和协调。骨骼肌的收缩方式包括动力性和静力性收缩两大类。动力性收缩又包括肌肉的离心收缩、向心收缩和超等长收缩(plyometrics)三种方式。超等长收缩就是指同一骨骼肌先进行离心收缩,紧接着进行向心收缩的肌肉收缩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一、超等长训练简介骨骼肌是人体运动的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讲,运动训练就是对骨骼肌(与支配他的神经系统)的强化和协调。骨骼肌的收缩方式包括动力性和静力性收缩两大类。动力性收缩又包括肌肉的离心收缩、向心收缩和超等长收缩(plyometrics)三种方式。超等长收缩就是指同一骨骼肌先进行离心收缩,紧接着进行向心收缩的肌肉收缩方式。超等长训练就是指  相似文献   

15.
衰老性肌肉丢失与机械生长因子相关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衰老性肌肉丢失是由衰老引起肌肉质量下降和肌肉力量减弱.在机械刺激和组织损伤的情况下,机械生长因子MGF出现表达,具有增加肌肉质量的能力,另外还可能受到生长激素的影响.衰老进程中,骨骼肌MGF表达下降,激活有限的卫星细胞,不能完全修复受损细胞.而运动影响衰老骨骼肌MGF表达,进而减缓衰老性肌肉丢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运动时骨骼肌两种重要能源底物,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在氧化供能时存在交互关系,且与G-FA循环理论以外的机制有关。运动中增加脂肪的可用性可降低骨骼肌PDH活性,减少肌糖原分解,可能是通过增加线粒体NADH可用性,进而缓解运动诱导的游离ADP,AMP和Pi累积增加;增加外源性CHO可用性能减少骨骼肌脂肪氧化,可能是通过血浆胰岛素水平增加和FFA可用性下降,也可能是通过减少脂肪转运进入肌肉和/或降低线粒体速率等机制;运动强度增加机体更依赖于CHO供能,可能通过肌肉内、外机制下调脂肪代谢。  相似文献   

17.
癌症恶病质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综合征,以进行性体质量下降及肌肉减少为特点,以能量耗损、炎症、肌量流失为主要特征。对线粒体介导骨骼肌重塑在运动抵御癌症恶病质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发现:运动通过PGC-1α、IL-6以及泛素化重塑骨骼肌线粒体功能,加强线粒体生物发生和融合,抑制线粒体分裂与自噬,抵抗恶病质状态下骨骼肌的能量耗损、抑制骨骼肌炎症反应和肌量流失,通过重塑骨骼肌功能进而抵御癌症恶病质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1、力量训练的方法 少年时期是骨骼肌与肌肉发育较快的时期,骨骼肌的成份是有机物和水份较多,无机物较少,弹性好,硬度差,关节软骨多,周围肌肉细长,力量较弱,关节的固定性较差。因此,力量训练应符合少年的生理特征,科学合理地选择训练方法和手段,安排好训练强度和量,做到既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发展,又有利于力量的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19.
骨骼肌收缩张力传递方式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骨骼肌收缩张力可沿肌纤维轴的任意一个方向传递。张力既可沿肌节纵向传递,也可在肌节间通过中介微丝系统横向传递。肌肉张力传递的复杂路径将是生理与肌肉力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正式比赛或训练后进行的各种身体练习,称为整理活动。整理活动是训练课不可缺少的身体练习部分。在剧烈运动训练过程中,全身血液发生明显的重新分配,安静状态主要供应内脏的血液量在运动中转移到骨骼肌,而骨骼肌的舒缩活动产生所谓肌肉泵作用,促进骨骼肌中的血液及时回流到心脏,以保证足够的心输出量。如果在剧烈运动后立即停止运动,下肢肌肉中的血液失去肌肉泵的作用而发生回流障碍,回心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