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全育人”对中职班主任提出了新要求,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视角下分析中职班主任专业能力现状,从宏观政策法规、中观学校管理、微观自身素养等层面进行剖析,再从完善队伍建设机制、构建工作协同机制、优化工作方式举措、重视自我提高等方面探寻解决路径,以提升中职班主任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再延伸和着力点,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新一轮内涵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基于目前高职院校"特高计划"项目建设,从校企等办学主体如何协同的视角,探讨了协同教育理念的认知、推进协同育人的影响因素等高职院校协同育人建设的理论问题,并立足当前高职院校发展实践和现实诉求,有针对性提出了"五个根据"的高职院校协同育人建设的实现路径:即根据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进行专业结构布局、根据职业岗位能力与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课程开发、根据专业结构布局进行师资资源与学训资源的配套、根据"学习参与度"成效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开发、根据重点专业(群)的建设需求进行校企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3.
从不同视角进行研究,建议理工类高校要构建交叉复合型的工科专业体系,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培养体系,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变革教学方式与方法,提升师资队伍保障能力,以此推动新工科建设取得新成效,以期为理工类高校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将新工科建设走向再深化、再拓展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岗课赛证融通与课程思政建设协同育人的价值、实践模式和协同育人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从建立学校引导机制、完善专业建设机制和提升课程实施质量三个方面构建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通与课程思政建设协同育人方案。  相似文献   

5.
推动产教融合深化发展,优化校企协同育人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展开探讨,提出职业教育融入区域产业的对接机制、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合作机制、高端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的深化机制以及校企协同育人的长效运作机制,从四个方面入手实现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实现企业、...  相似文献   

6.
程世全 《科教导刊》2024,(10):133-135
学生社团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学生专业拓展的实践平台,更是深化协同育人的重要场域。然而,当前社团协同育人工作还面临部分高校对社团协同育人不重视、社团自身协同育人意识有待提升、社团协同发展还需进一步强化、部分学生社团欠缺专业教师指导的问题。对此,高校必须采取促进社团协同育人、提升协同育人意识,全面落实社团育人、优化社团管理体系,推动社团协同发展、强化社团队伍建设,凝聚社团育人力量等多种方式来完善社团管理。  相似文献   

7.
根据计算机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现状,分析了数据结构课程采用协同育人模式的意义.从实际的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了数据结构运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不足.高校可以从调整教学重点、补充教学盲点、使教学内容与实际产业链紧密结合、实施“跨界培养”、增设独立而多样化的实用类辅修课程、拓展知识领域等方面来完善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蓝俏媛 《广西教育》2022,(6):111-114
本文基于协同育人视角,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新批产业学院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为例,探索其从订单培养到协同育人的发展路径,分析在专业群、产教平台等层面的建设中所取得的成效,论述建立产业学院需要做好的工作以及构建协同育人的机制,提出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应加快“四链”融合、构建多主体协同治理结构、优化专业学科体系、加大科学考核评价机制改革,在建构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机制时,要坚持“双协同”目标驱动、“双贯通”协同人才培养、“双融合”教学手段创新等思路,以加快产业学院建设,提高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9.
随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各高职院校越来越关注辅导员的胜任力,尤其是校企协同育人视角下的辅导员胜任力。具体而言,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主要包括角色、知识、技能、能力及素养五个方面的应然向度。但在具体的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高职院校辅导员呈现出职业角色定位模糊、专业基础知识薄弱、专业实践技能短缺、关系协调能力欠缺及综合人文素养不足等实然表征,影响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成效。基于此,需要明晰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校企协同育人中的角色定位、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关系协调能力、涵养综合人文素养,这是提升辅导员胜任力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部“双万计划”背景下,根据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要求,围绕河南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流专业建设,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内涵提升、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对地方高校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1):266-269
"双创"实验室是高校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新工科"背景下"双创"实验室建设与探索,对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分别从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应用拓展、实验室的智能信息化建设、面向通识教育的实验体系改革。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复合型培养模式和面向"一带一路"的工程专业认证等五个关键点对高校化学专业"双创"实验室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西安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于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对标“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能源化工相关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基于新工科建设融合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理念,针对现实困境中的主要问题,从“思政育人和专业育人一体化”以及“课程建设、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一体化”两个方面探索“特色鲜明的理工复合型人才培养”实现路径,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个层面在“基于价值观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有限学程下专业人才培养”两个维度进行实践反思,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该专业已发展成为我国西部油气田化学特色优势专业。  相似文献   

13.
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是“合作教育”在内涵上的进一步拓展.本文认为,高职教育要适应现代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走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之路.本文阐述了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理念及其内涵,并就高职院校如何开展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从制度、平台、路径、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区域教育联动发展的视角下,选取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政校企合作的实践经验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广西教育资源在融入大湾区区域教育联动发展中校企合作与协同育人的现状,对制约跨地区教育建设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瓶颈进行解构,从产教融合、协同合作路径的广度、深度和效度出发,提出优化联动机制顶层设计,强化资源共享,组建大湾区校企联盟,培育双主体对接区域产业需求等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校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关系着未来中国能否抢占产业和科技革命的制高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引进,为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工程教育认证的基本理念和一般认证标准下,高校只有凝心聚力构建大学生导师?高校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工作新格局,才能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文章分析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大学生导师?高校辅导员协同育人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并从转变教育理念、明确合作分工、加强文化建设、制定相关机制四个方面探索了构建大学生导师?高校辅导员协同育人工作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付晶 《现代英语》2023,(22):39-41
文章在对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详细梳理了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需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及实践性原则,并阐述了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在建设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方面存在专业定位认识不够清晰、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实践教学平台与校外实训基地搭建不足等问题,结合问题提出精准专业定位、以产学研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共建实习平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基于“三全育人”,形成文化自信引领下的专业育人目标,扎实推进价值引领、专业技能、文化素养融汇,以教师思政素养培育、专业核心课程根植理想信念、平台课程提升道德修养、第二课堂实践拓展的课程思政为一体,实现多方联动,统筹课程到课群、教师到课程组各环节、各方面的协同育人,强化专业思政统领地位。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地位不断凸显,协同育人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举措。然而,我国协同育人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面临着学校家庭社会职责定位不清晰、家校合作和家师关系有待改善、社会成为协同育人工作的短板、缺乏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完整机制等一系列亟待突破的问题。学校作为为儿童青少年提供教育的最专业、最重要机构,在我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中应起到主导作用。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协同育人对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拓展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途径和方法,提升教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能力,加强统整社会资源参与协同育人的能力,读懂学生以便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奠定坚实的基础等,充分发挥其在协同育人新格局构建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高职教育中,专业课是课程思政的基本载体。为推进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要以教师队伍为“主力军”、以课程建设为“主战场”、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形成协同效应。相应地,从打造“双导师”教师队伍、构建“双育人”课程体系、拓展“多渠道”课堂教学3个方面提出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进行探讨,以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为例,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育人模式改革、专业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协同发展、深化教学改革和加强党支部的模范作用等方面探究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