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生活出发,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教师以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例为切入点,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形成对道德和法治课知识的认同感,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明理践行。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将情感贯穿于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之中尤为重要。要使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扎根于教学课堂,首先就要实现学生的知情统一,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其次要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再次,教师要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3.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要注重运用生活中的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在生活化教育的影响下,对生活形成真实体验、情感认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综合能力。本文对生活化教学的作用进行介绍,并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其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教师要将情感教学引入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课堂教学的开展,要借助案例分析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要通过师生互动形成情感教学氛围;要联系生活,实现情感教学拓展。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开展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情感课堂教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体验提高学生的法律认知,通过案例研讨激发学生的法律情感,通过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从而逐步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6.
复习课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点的讲解和知识体系的建构,而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思维参与和情感体验,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真实教学情境,打造学生自主感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体验的课堂,实现明知达理导行,使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大数据分析能够帮助教师反思自身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情境设计与问题设置梯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构建高效复习课堂。  相似文献   

7.
所谓“体验学习”,是指让学生的学习置身于一定的情境(真实的生活情境、模拟情境)之中,经历它、感受它、考察它,最终认识它、掌握它。体验学习重在情感激发、心灵感悟,它能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体验中内化知识,升华情感,丰富经验,增强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倡导体验学习能真正使学生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都得到充分成长。那么在体验学习中,教师该充当怎样的角色?教师角色该怎样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行为应带给学生怎样的感受?现结合教学片断作一反思,与同行共商。片断一:体验1分钟有多长。师:(出示动态钟面)1分钟究竟有多长?1分钟能做些什…  相似文献   

8.
魏伟 《成才之路》2021,(14):28-29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鲜活的生活资源,创设丰富可感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积极体验中进行道德判断,并转化为行为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教师可采取以下策略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对比辨析,深化道德体验;搜寻反思,明晰道德是非;角色置换,激发道德情感;突破两难,把握道德内涵;拓展思维,落实具体言行。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只有创设教育情境让课堂灵动起来,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使其通过教育情境的亲身体验来获得真切的领悟,升华理性认知,从而达到提升核心道德素养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提升学生情感体验;创设活动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创设思辨情境,来燃起学生头脑风暴;创设文化情境,来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0.
品德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但在当前的品社家庭主题教学中,教师选取的生活事件存在着远离真情、远离生活、远离学生成长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选择体现学生真实道德生活的事件,创设真正的道德冲突,激发学生真切的道德体验,形成辩证的道德判断,从而让学生获得道德成长。  相似文献   

11.
<正>情境育人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最常见的理想育人方式,深受广大德育教师推崇。所谓情境育人,就是通过设计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育人情境,引发学生热烈而丰富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一、情境设计:从有意思转向有意义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设计生动活泼的育人情境,帮助学生积极主动构建道德认知、涵养道德情感、锤炼道德意志,最终形成良好道德行为。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应该做到有意思更有意义。道德与法治育人情境的"有意思"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学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道德教育“工具化”与“理想化”的影响,使得我们的道德课堂以不同的方式远离了学生的生活。用生活的眼睛审视德育课堂就是要增强教师的变革意识,使其在真实意愿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道德潜能;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道德冲突,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让学生在生活中成为生活着的人!  相似文献   

13.
法治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面临的教学瓶颈。通过引入并合理运用影视资源,拉近法与儿童生活的距离;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道德思辨情境,激发儿童对法治生活的思考;通过模拟体验,让儿童切身体验、感悟、理解法治生活,从而以法引领儿童生活行为,让法治意识浸润心灵。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要观照儿童的生活,尽可能多地和他们的生活对接起来。学生的体验被激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才会更敏锐,更真实,更鲜活。教师不要过多地干预学生,应尊重学生的情感、生命体验,唤醒、引导他们回归活泼清新的生命,在活动的各个环节给他们创设展示、表达的机会,或在课外给他们一些预告与指点,让他们在课堂这个展台上做真正的主人。  相似文献   

15.
道德与法治教育应多渠道地运用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把教材承载的目标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有效结合,让学生主动、积极地用真实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来展开教材中的“活动”,从而达到“感受”“体验”教材中承载的目标。本文以魏滨老师的一节全国优质课《两代人的对话》为课例,理论联系教学实际,借助有效的教学设计,情境交融,师生实现真正意义的交往互动才能产生缘境不尽的情使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6.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和开放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成长需要,积极拓展教学空间,丰富课程资源,让学生身处特定的“实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获得更加真实、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让课堂更加“走心”,有效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升华、正确法治意识和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庄丽敏 《教育》2014,(30):18-19
每个人精神生命的质量和完满人生之路,起步于早期的情绪与情感生活状态,即儿童情感体验与情感态度的形成。儿童期是情感发展的最佳期。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而体验、感悟又是情感的核心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儿童充分感受、体验,有效激发儿童的内在情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通过各种途径  相似文献   

18.
“道”为“德”之本体,“德”为“道”之功、“道”之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情感”入手,通过“问题情境、已有经验、学习活动、真实体验、师生互动”的有效路径,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成长,在道德认知中提升,在情感体验中升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在进行新课改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成为给学生提供"真实"情感体验场所,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感受用心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增加他们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师要在课堂学习中呼唤真挚的情感、真实的语言、真切地感悟,还学生一个本真的语文课堂。一、真实的语文课堂呼唤本真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真实情感,可以借助直观的教具来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能深入课文内部,对内容进行分析,掌握课文的重点。例如,在教学《小动物过冬》一文时,我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  相似文献   

20.
体验是学生真实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文本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思想情感,和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思想碰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只有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真正发生,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