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释“元”──高亨“元亨利贞解”补正刘士林《乾卦》云:“乾,元亨利贞”。在周易卦辞爻中,亦多有元、亨、利、贞四字,对它的解释,古人多从四德说,它主要依据于《文言》和《左传》.《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于也。...  相似文献   

2.
郭孔生 《文教资料》2012,(16):30-33
《周易》之中"元亨利贞"四字,为数非常之多,也可以说是《周易》中所有文字中最难解释的文字。根据黄庆萱"不可固执一义"和孔颖达"不可一例求之,不可一类取之"的读《易》和解《易》方法,作者经过认真的追溯与辨析,最后发现"元"字有"始、大、首"等涵义;"亨"字有"享、亨、烹"等涵义;"利"字有"利、宜、和"等涵义;"贞"字有"卜、正、固"等涵义。而"元亨利贞"四字连用时有其相当特殊涵义的,通过追溯其演变的历程,作者发现"元亨利贞"其实就是各种变化循环的综合体,主要是反映事物变化过程"循环无穷"的深刻涵义,与佛教的"成住坏空"四劫循环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有一个"咸亨酒店"。不少人认为"咸亨"这一名称是鲁迅起的。其实,"咸亨"一词最早见于《易经》。《易经》中有"品物咸亨"之句。《尔雅·释诂》:"咸,皆也。""亨"是通达顺利的意思,"咸亨"就是一切通达顺利。酒店取这个名字,是讨个口彩,希望买卖兴隆。 1981年,为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绍兴的咸亨酒店重新开张了。  相似文献   

4.
本文立足于语言的社会性,按照思维和存在的辨证关系,结合具体语境,对《易经》中的关键语词"贞"进行最大限度的"原义"回溯,为进一步深化《易经》研究提供了坚实的语言学基础。本文认为,"贞"当训为"占问"。  相似文献   

5.
高校后勤承担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基本功能。后勤管理者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道之源《易经》"位"字思想中寻找管理智慧,从而更好地履行使命、服务师生。  相似文献   

6.
小编的话:大家好!我是栏目主持人一一国学宝贝,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前几天为了给"第三期红领巾国学传专承教育全国辅导员专题培训班"请讲课老师,主持人特意去北京大学拜访了张帆教授。张帆教授是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对脑神经科学、博弈论多有研究。同时,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着迷于《易经》研究。他对主持人说,中国的很多成语都与《易经》有关,"从长计议"就是其中一个。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从长计议"。  相似文献   

7.
《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思想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国古代哲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尤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和生命精神。这种生存智慧和生命精神在"时"和"贞"这两个哲学范畴中可见一斑。一方面《周易》大力提倡"与时偕行",投入到生生不已的宇宙大化中去;另一方面《周易》又推崇"利永贞"、"直方大",体现了遗传独立、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周易》关于"时"与"贞"的辩证统一观体现了《周易》既追求变易,又追求不易,既追求圆动,又推崇方正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8.
《易经》阐述了宇宙人生、万事万物的道理。能够略知《易经》一二,对为人处世颇有益处。教师心中也应该有一本"易经",对历史教学有自己的"易"的解读,使"教与学"拾级而上,渐入佳境。一、"简易"——活化记忆,历史不是僵死的化石"简易",即简单、容易。古今中外历史有大量知识点,如果只是死记硬背,会感到烦琐、枯燥、易忘。我们可以利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稿,明确强调实行数学教学的"四基",即在原来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加"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进展.晚近以来的中国教育,"基础"二字很不受待  相似文献   

10.
《易经》是中国四经之首,蕴含着的博大的哲学思想,其中的管理哲学对西方管理思想的形成更是起着深远影响。提取《易经》的管理学原理,梳理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史,从《易经》与西方管理科学的融合中发现其中的"中国元素",剖析其中的"中国元素"并用SWORT分析法对这种融合进行价值分析。  相似文献   

11.
《易经》中"进德修业、崇德进业"的思想对高职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易经》中自强不息、诚信立身、"一阴一阳之谓道"等思想也可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强化课程说服力,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有人认为姓氏写"肖"字是社会用字混乱现象,是随意简化、换字而造成的似是而非的姓氏,应该加以改正。在此笔者谈些不同的意见。不可否认,"萧"与"肖"二字素无瓜葛,字形字义都不同:"萧"的本义是一种香草,即艾蒿。《说文解字》:"萧,艾蒿也。""萧"在古代还通"肃",意为庄严、恭谨。另外,"萧"还是个大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9位,如南朝有梁武帝萧衍。"蕭"的简化字是"萧",不是"肖"。"肖"的本义是"相似、相像",《说文解字》:"肖,骨肉相似也。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也。"历史  相似文献   

13.
《易经》被誉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群经之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易经》蕴含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对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借鉴和吸收《易经》的心理学思想,使其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结合,不仅使《易经》这部经典著作展现时代特色,而且使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传统文化中获得营养。  相似文献   

14.
《周易》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本为卜筮之书,其最初来自古人的占筮记录,占卜的目的是让天来决定吉凶,帮助决策,并按照天的指示行事,因而创作之初即为朝廷专利,成书后就参与了国家大事的决策。"贞"字在《周易》中是高频字,且非常重要,对它的理解学术界分歧依然很大,重点从《周易》文本出发,可探讨"贞"字的本义,认为"贞问"更符合《周易》的占卜性质。  相似文献   

15.
<正>近十余年,"文化"在教育界也成了个摩登的词儿,"校园文化""教研文化""学校文化""教学文化""班级文化""育人文化",不一而足,想起个词儿,要做个事儿,似乎不挂上"文化"二字就显得没文化。"文"者,文理、花纹也。《易经·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礼记·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后引申为文字、文辞,在儒家眼里,"文"是一脉相传的礼乐、典章制度及伦理、价值观。"化",是指变化、教化,《周礼》中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用一整套的礼乐典章制度和价值观去教化人、改变人,从而达到社会治理之目的。"文化"说到底是用一些精神规范去教化人、规范人、改造人。  相似文献   

16.
《辞海》和《辞源》引《易·乾》"九五,飞龙在天"释"九五"为"君位",似未探得其字义训诂的依据,两字应是源自华夏远古时代的"九部"、"九州"、"九井"、"九门"和"五帝"以及与五帝相应的"五方神庙",有其丰富的文化意蕴。"九部"、"九州"指空间和地面区域,"九井"乃祭祀神灵的九个圣水池,"九部"则是通向天界的九个门口;"五帝"乃是远古部落大联盟的五位首领,"五方神庙"则是与五帝相应的大统一原始宗教政权的结构模式。二字均有神圣而高档次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易经》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解释性的著作。从《易经》的解释系统中 ,可看出中国传统的诠释思想的三个重要特征 ,即对本文的解释乃是基于事物间或概念间的 (1)关联性 ,(2 )动态发展 ,(3)相互转化。这些特征表明了中国诠释思想具有鲜明的辩证特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于语言的社会性,按照思维和存在的辨证关系,结合具体语境,对《易经》中的关键语词“贞”进行最大限度的“原义”回溯,为进一步深化《易经》研究提供了坚实的语言学基础。本文认为,“贞”当训为“占问”。  相似文献   

19.
<正>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对备课的理解可概括为"精神三变":从骆驼变为狮子,直至成为婴儿。"骆驼"即听从指导,传承前人的经验和文化,"狮子"意味着自己作决定,对自己负责,"婴儿"代表最后精神重新回到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原点。王老师在备36字的《长相思》时,赏读了1万多字的鉴赏文字,再读成1493字的自我感悟、发现、鉴赏,后来在《诗论》和《说诗》中得到启发,如狮子一样作出决定: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寻求和  相似文献   

20.
《好一个"卷"字了得》是《语文月刊》2014年第10期的一篇文章的标题。笔者认为,这个标题有瑕疵。"好一个"犹言"好个",这种用法的最典型的例句莫过于辛弃疾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名句:"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从形式上看,"好一个"的用法都是短语后面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即"好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其后不能再添加附加成分;从内容上看,"好一个"的用法多表达赞赏、赞叹之意。例如:"好一个文化大观园!"这是一则新闻的标题,讲述浙江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