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法律部分内容在"心中有法"部分更加强调了法治思想的渗透和法律意识的培养;"权利与义务"部分关于民事权利的表述更加规范严谨;"法律与秩序"部分把依法治国与公民的参与、责任联系起来,旨在强化学生的公民意识。基于新版课标的修改,在进行法律内容教学时要以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为指导,以法律知识教学为基础,以培养学生法律意识为目标,将法律部分内容与道德、心理健康、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以落实思想品德课的综合性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内容】"我们与法律同行"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课第二框,也是该册书最后一框,旨在引导学生从学会依法办事和树立法治信仰方面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为学习法律知识奠定基础。【教学重难点】重难点:树立法治信仰。确立依据:七年级学生对于法律还不太了解,法律信仰更是显得"高大上"而不好理解。如何让学生  相似文献   

3.
<正>结合本人教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为例,谈谈如何通过微课渗透、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微课设计背景(一)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受生理发育、心理发展限制,辨别是非能力不强,法治观念淡薄,容易受不良因素影响,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同时,他们在小学阶段未曾学习法律知识。学生的错误认知是人类自产生就有法  相似文献   

4.
<正>基于我们的教学实践和对教材的学习研究,现对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的修订提出不成熟的建议。一、课文标题需点睛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为导向,引导学生学习法律基础知识,强调法治思想、法治精神的融入和培育,"法治"是本单元的主题词。本单元的主要立意,是引领学生初步体会法治对于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对法治的认同感和亲近感,自觉依法办事。  相似文献   

5.
<正>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和遵从,是对法治的认知、观念与态度,能帮助学生达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之目标,实现法治意识的内化。因此,思政课法治教学要改变以往的课堂灌输模式,创新法治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法律问题,在案例分析和多项活动中内化法治意识,使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一、在情境体验中培育法治信仰法治作为一种治理方式,需要人们从内心信仰之。著名学者伯尔曼有句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  相似文献   

6.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更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将道德意识、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深植到学生的心中,以成为指引学生成长的重要理念。这实际上也是事关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问题。初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并以之打开核心素养培育的大门。从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形成的"体验加反思"的教学思路,即在教学中赋予学生充分的体验空间与时间,让他们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法治的必要性与作用,进而生成法治观念,这是有效的教学途径,也是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法治观念的培养,应当是一个走向学生主体生命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具有提高学生法治认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推动法治社会建设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加强基础法律知识教育,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提升学生的法律认知,同时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  相似文献   

8.
<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着独特的学科魅力。要让学生尽情领略学科美景,道德与法治教师就需要做一名推窗之人。一名优秀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能妥善处理好学科"有意义"与"有意思"的关系;能左手理性,右手感性,彰显心中自信;能让人倍感温暖而又获取力量。我是多么希望成为这样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呀!一、左手理性:千秋胜负在于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讲理的课。有道德、法律、心理、国情等内容,注重对"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进行理性价值观培育。课程关注学生成长,"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相似文献   

9.
作文复习是教师和学生备考的重中之重。作文复习教学要做到"三有",即有纲、有序、有法。"有纲"是指进行作文复习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做到心中有依据;"有序"是指作文复习教学要有计划;"有法"就是在教学中要讲求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心中有学生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但心中有学生,这是一个不可更改的前提。但现实中,教师"目中无人"、"我行我素"的现象依然存在,即使在公开课、观摩课上,也往往是打造教师的精彩,学生常常成为老师的陪衬,没有真正  相似文献   

11.
<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与法基")课程是当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当中一门主要课程,其主要是对高校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道德与法治的观念,提高基本道德素养与法律认识,解决在成长当中的各类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思修与法基"课程是一门具有鲜明实践性特征的课程,这也是它与其他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学常以问题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引导学生在问题中思考与创新,不断拓展知识,有序推进思维进阶。任长安同志以《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为例,围绕问题探究,以核心素养、协作学习、精神成长统领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助推学生成长,让学生体悟家的温暖,感悟成长的美好。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注重价值引领、理性思考和体验感悟,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与学生共探问题解决路径,努力实现道德与法治课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立足核心素养,巧用富有生活味的“舌尖”案例,创设议题式教学情境,厚植法治观念,设计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澄清认识,引导学生在探究与分享中触摸法律,让法治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14.
法治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突出情境的立意导向、目标导向和活动导向,避免单一知识化,情境话题设置要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生活逻辑和成长需要,避免话题高端化,重视法理的科学性,做到心中有大纲、有课标、有教材,避免问题无根化,增强法治情境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正>《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中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培养"法治意识"的主要载体,也是考量高中一线思想政治教师教学胜任度的重要平台。《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所呈现的法律知识点,犹如散落在蔚蓝大海黄金海岸线、金色沙滩上的几十个"贝壳"。这些贝壳般的法律知识点,正是我们激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懂法、守法、用法、护法,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不二法门。我们应以此为抓手,引领学生在生活中依  相似文献   

16.
<正>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以"法律"为主题,由第九课、第十课组成,说明了保障、关爱、尊崇三个核心问题。下面就怎样教好本单元发表一些个人见解。一、立足"法律"主题,培育核心素养本单元教学要培育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法治观念。所谓法治观  相似文献   

17.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是法治教育专册,教材内容以宪法精神为主线,通过全面介绍宪法主要内容,开展公民意识教育与国家意识教育,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意识。相比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本册内容更加抽象、生涩、难懂。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有开放的教学观,采用多元教学方法,重视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思维,让学生真正将宪法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做课堂教育的实践者、研究者,在体验和感悟中讲好每一节课。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法治教育理念亟须从注重普及法律知识向注重培育法治观念转变,贯彻传授学生法律知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塑造学生法律人格——培育学生法律信仰的教育思路。当前,法治敎育理念亟须从注童普及法律知识;ti注童培育法治观念转变,贯彻传授学生法律知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塑造学生法律人格——培育学生法律信仰的敎育思路。策划者说我们都有一个"法治梦":法治为王,国家依法治理,事事依法办理,人们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在法治光辉的照耀下,社会有序运行、和谐发展。实现"法治梦",基础在教育。《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  相似文献   

19.
<正>[话题缘起]新课程把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从注重"研教"转向重视"研学","以学定教"成为重要的课堂教学原则之一。那么,如何找准教学起点、确定教学策略、实现"把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放在中心位置来考虑教学"呢?笔者以《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五课第一框"我们的情感世界"为例,谈谈如何"以问促问"、开启以学定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内在驱动力,是引导学生步入科学殿堂的金钥匙;教师要心中有纲、目中有人、教学有法,激活兴趣因子,形成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创新能力,实现其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