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敏 《中国广播》2010,(7):13-15
由中国广播联盟主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共同承办的中国广播联盟首届新闻协作年会4月8日至9日在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部分省会城市广播电台的新闻同行120多人欢聚一堂,就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报道,以及制定中国广播联盟成员台新闻合作长效机制等问题进行了研讨。江苏省委宣传部部务委员刘德海出席会议致欢迎辞,中央电台副台长王晓晖出席会议致开幕辞。出席会议的还有江苏省广播电视局副局长陈明、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台长、集团董事长周莉。会议由中国广播联盟秘书长伍劲松主持。  相似文献   

2.
如何做好广州亚运的对外推介宣传,扩大本届亚运会在国际国内的影响,为第16届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气氛,是当前广州亚运筹备工作中需引起高度重视的课题。本文主要以2009年近一年亚洲部分地区(以港澳台为主)媒体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境外媒体对广州亚运会的报道情况,分析现有报道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舆论导向,并提出了做好亚运对外宣传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第十六届亚运会在中国广州举行。本届亚运会的报道,本埠各大媒体均派出精干队伍,使出浑身解数,进行新闻大战。纵观整个亚运会赛事,从12日开幕到18日基本处于"磨合期",是亚运赛事慢慢进入状态的阶段。而19日至25日,是亚运会比赛的高潮期。与本埠甚至是全国其他媒体相比,楚天都市报的报道更富于"人性化"特色。  相似文献   

4.
10月8日的中国青平报上登了一份以“我看亚运会”为主题的电话调查,其中在“你对本届亚运会的报道有何评价”一项里,回答“很好”和“好”的有314人,占到被调查人数的68.3%。这个调查是接近实际的。在以往多次的民意测验中,对新闻媒个不满意的总是居多,而在这次的亚运报道中,中国的新闻形象有了改观。回眸亚运盛会期间,许多人都是上班先抓报纸,下班守着广播,电视。亚运会上威武壮丽、精彩纷呈的竞技把神州大地搅得热气腾腾,激励了亿万人的爱国心、凝聚力、拚搏志。这是亚运会的成功,但也大得力于新闻媒介的传播。今年在中国,可称作亚运年。举国上下叫得震天响的一个词儿是“亚运意识”,从迎亚运会之时起一直响到亚运开赛,把个亚运的文章做的有声有色,十分辉煌。随着亚运圣火的熄灭,又出来一个新词儿“亚运后意识”。这个词儿拗口,不一定叫得开去,但这个意识却是要得的,我们是应该趁热打铁,在这个“后”字上把文章做足。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就是一场伟大的竞赛,同样需要亚运健儿那种勇夺金牌,为国争光的拚搏精神。事实上,现在各条战线都在  相似文献   

5.
"亚运之路"连接亚洲 在本次亚运会报道中,<广州日报>清醒认识到,体育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最大魅力之一就是多样性和丰富性.因此,广州亚运会报道重点之一就是充分展现非奥项目魅力.  相似文献   

6.
图片报道     
<正>【新华社照片,广州,2010年7月21日】广州亚运会第二次世界媒体大会代表参观亚运媒体村7月21日,参加第16届亚运会第二次世界新闻媒体大会的与会代表在广州亚运城媒体村考察。第16届亚运会第二次世界新闻媒体大会于7月20日至23日在广州举行。图为广州亚运会第二次世界媒体大会代表参观亚运媒体村。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  相似文献   

7.
张继德  袁迪 《新闻世界》2011,(4):103-105
2010年广州亚运会完美谢幕,作为广东省委机关报的《南方日报》在此次亚运会的报道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取得了不俗的宣传和新闻传播效果。本文通过对11月《南方日报》报纸版面的分析,试对其此次亚运会的媒介策划活动进行分析,从中得出其在此次亚运报道中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8.
广州亚运会期间,各大门户网站积极参与亚运报道工作。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工具,既为人们提供了快捷便利沟通的平台,也为门户网站和新闻工作者创造了更新更快的新闻源。本文从亚运会举办地广州的信息化水平、微博自身特点、媒体应用先例和使用微博的工具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广州亚运会报道中应用微博的可行性,并从侵权行为、信息安全、盈利途径和差异化竞争等方面,为门户网站在今后的大型体育赛事中应用微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新建  郭璇 《中国广播》2011,(9):2-F0002
中国广播联盟组建“大运全国广播联盟”,组织20家成员台100多名记者,整合采编资源,共享报道平台,共发出文字消息261篇、录音报道293条、评论163篇。深圳广播电台等中国广播联盟成员台全程转播了中央电台开闭幕式直播信号。《大运联盟秀》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通过中国广播网和中国时刻网进行视频直播与点播。延展了宣传平台,为中国广播联盟大运会报道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起,全国140家广播电台共同组成的“全国广播奥运报道联盟”2008年1月22日在北京成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王晓晖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成立“全国广播奥运报道联盟”是奥运广播报道的现实需要。立足中央电台奥运特权优势,通过联盟方式,整合全国广播资源,可以共同提升中国广播的影响力,凸显奥运媒体大战中广播的整体实力,为广播长远合作与发展探索模式,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1.
媒体策略——丰富内容吸引观众迎战亚运报道亚运会和亚残会期间,广东体育频道将全天候播出亚运会相关节目,可以说,广州亚运会的相关节目,将是广东体育频道贯穿2010年全年的重点节目。广东电视台体育频道从2001年开始了跨越式的发展,近十年来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坚持以赛事直播、新闻、专栏为主导,已经成为了广东收视市场的主要  相似文献   

12.
广州亚运会期间,各大门户网站积极参与亚运报道工作.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工具,既为人们提供了快捷便利沟通的平台,也为门户网站和新闻工作者创造了更新更快的新闻源.本文从亚运会举办地广州的信息化水平、微博自身特点、媒体应用先例和使用微博的工具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广州亚运会报道中应用微博的可行性,并从侵权行为、信息安全、盈利途径和差异化竞争等方面,为门户网站在今后的大型体育赛事中应用微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佛山人民广播电台是一家地级市电台,拥有6套频率资源,八成的节目是用粤语方言播出的。佛山不是奥运火炬传递的城市,但是离火炬传递城市广州相隔只有20公里。佛山电台在全国奥运广播联盟成立的中后期,即在奥运赛事报道阶段才加入这个大家庭,加盟时间最晚,也是联盟中唯一一家独立进入全国奥运广播联盟报道中心的地级市电台。加入奥运广播联盟后,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媒科技》2011,(1):10-10
3D立体高清电视转播作为广州亚运体现“科技亚运”的主题亮点而备受关注。捷成世纪与Quantel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展开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了中国首个3D立体高清电视实验频道。3D立体电视广播得以在广州亚运成功启航!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中国青年报社携手63所国内知名高校发起成立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以下简称"联盟"). 截至2009年12月底,联盟理事单位184家,均为国内知名高校,会员媒体近1000个,包括校报、校园广播电视台、新闻网等各种形态的媒体.随着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大学生注册记者的选拔,联盟的名头越来越响,运行也日趋规范.  相似文献   

16.
2004年7月1日,亚奥理事会宣布:广州获得2010年第16届亚运会主办权.之前,广州用短短6分钟的申办亚运宣传片(以下简称申亚片),从内容和结构上表现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凸显亚运会主题.申亚成功后,广州用亚运理念宣传片塑造出多元文化视角下全新的广州.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提高广州亚运档案工作队伍的素质,确保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档案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有效推进。近日,市档案局与广州亚组委办公室联合举办了2010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背景的变迁和我国体育竞技实力的增强,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我国主流纸媒亚运报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历了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时呈现出的政治图景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时的岭南体育文化图景,从报道体裁的多样化到以体育评论和深度报道为主,从以关注我国优势夺金项目到重视对冷门项目以及非奥项目的报道,反映出近20年我国对奥林匹克观的认识有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亚运会,写下了中华民族体育史上迄今最辉煌的一页,也为中国新闻界创造了一个展身手开新篇的历史契机。翻开京津沪穗各报,亚运报道十分引人注目。人民日报及海外版除了在要闻版报道亚运会重大新闻外,还各辟了两个“亚运专版”,并另出一张彩色对开的《亚运新闻》,规模之大自该报创办以来未有先例。首都其他报纸如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等也纷纷推出亚运专版,中国体育报增出了晚报,北京日报更是全力以赴,用50%至75%的版面报道亚运会,显出了东道主城市报纸的气派。外省市的报纸上,亚运会也始终唱着“主角”。津、沪、穗等沿海城市原本  相似文献   

20.
每月视窗     
广播奥运报道联盟成立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起,全国140家广播电台共同组成的全国广播奥运报道联盟1月22日在北京正式宣布成立。据介绍,以全国广播奥运报道联盟为依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即将推出2008年奥运大直播季,分火炬境外传递、境内传递(包括登顶珠峰)、奥运会赛事报道三大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