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需要是人的本质属性。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生产关系的形成,促进人类社会发展。需要是迫使人去从事一切生产活动的原初动因,通过生产实践活动,人的需要才能够得到实现和满足,同时使人的内在本质力量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2.
围绕人的需要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论题,确认了追求合乎人的本质,增强人的主体能力的需要的满足,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义,并阐明了对人的需要的全面性认识和实践,正确地处理个人的自我需要与他人需要、社会需要的关系,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全面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满足了人们物质需要,却导致人们精神追求和主体价值的丧失。产生该问题的关键在于人的需要价值向度的偏离。确立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为人的需要的价值向度是马克思恩格斯人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旨归,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现实要求,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4.
休闲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作为一种生活实践,休闲可以满足人们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塑造人的自由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休闲消费从一个侧面确证和体现人的价值存在和人的本质。在当今消费社会中,我们应该摒弃休闲消费主义,确立科学休闲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腐败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人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属性的斗争层面和人的需要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不足的斗争层面剖析了腐败的根源 ,进而对遏制和削除腐败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 ,以期有利于新世纪的反腐防腐实践  相似文献   

6.
马毅 《大连大学学报》2000,21(3):52-56,42
在当代 ,人与实践、文化的三位一体本然关系日渐突出。重新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存在之论述不难发现 :马克思确立了理解、说明人的本质的新视域 ,即马克思从科学实践观出发 ,揭示了人的实践与文化的双重本质存在。马克思把实践视为人的本质形成的最终根源 ,而实践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即人化、文化世界的生成才展现了人的本质存在及其过程 ,人通过实践的力量获得了文化的存在方式。从人的实践与文化的双重本质存在即可充分展现出人的需要与满足、创造与超越的具体特性。最后本文探讨了人的实践与文化本质存在的当代问题及解决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人的本质出发,探讨了经济学中的“以人为本”,即从研究人的需要的发展变化出发。研究需要的满足,进而研究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提出经济学中的“以人为本”的实践,其根本目的是塑造“文化人”,“文化人”是“经济人”的完善和补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力求在人的本质的探讨中作一功能性界说,建立自己的“满足原则”,为人的主体理论的发展提供一种摸索途径。文中提出,人的现实本质,反映在人性的各种满足的无限追求中,是人的各种满足欲求的激发和实现的动态开放过程。“满足原则”是在满足内容阐释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性的价值是在满足实现与社会及人本体的协调发展中得以体现的,鉴此而引发出对文明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谢秀华  关颖 《学子》2013,(5):144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的生成和展开,表现为人的社会关系、个性、能力、需要等方面的充分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满足人精神领域发展的需要,解决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问题,两者是内在统一的。  相似文献   

10.
“人的价值”历来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这源于人的本心和人现实发展的需要。把握人的价值的内涵.须从理解价值的本质和人的本质两方面入手。澄清一切“人的价值”的问题的目的和归宿在于人的价值的实现。人的价值的实现是复杂的、具体的历史过程,实践是一条永恒的主线,同时受到社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如何转化学困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光军 《教师》2011,(10):109-109
教育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使人的尊严和需求得到充分尊重。教育也应该是"人人"的教育,而"人人"又是不同的,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特殊的需要,特别是学困生。教师如何满足这些特殊的需要,我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有三个命题:第一,人能劳动;第二,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三,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除了使我们对什么是人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外,还使我们从人的本质的角度对劳动、学习、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人的需要及中国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有助于个人成为更加自觉上进的人。  相似文献   

13.
人的现实性本质和可能性本质组成人的前提性本质,人的主体性本质和客观性本质组成人的来源性本质,人的完整的本质是人的前提性本质和来源性本质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试论教育的本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有两个特别的生理器官,即扩充了脑容量的大脑和喉位较低的发音器官;两个特别的行为方式,即工具制造和语言交流;两个特别的思维能力,即想象能力和抽象能力。其中,生理器官是基础,行为方式是表象,思维能力是本质。因此,理想的教育应该服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特别是大脑的发育规律,必须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激活大脑的各个部位,使得受教育者在知识、能力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理想的早期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注重智力开发而不是注重知识传授。早期教育在本质上应当是基本思维能力的教育,特别是要关注学生想象能力和抽象能力的培养,其根本课程目标应该是以思维训练的需要为核心。  相似文献   

15.
人的本质是人作为人存在的根据和原因,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历来都有很多。唯有马克思主义者给了人的本质以科学的规定,它认为人的本质在于劳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毛泽东对之进行了继承和发展,认为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离不开人的社会性与人的历史发展。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与马克思主义人的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思想是完全统一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思想探索与理论形成过程中,先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人的本质的论述,即是"人的本质即劳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及"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理论上这三个论述层次把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辩证统一起来了,构成了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体系。文章基于马克思的原著精髓就人的本质理论进行系统的整体性解读。  相似文献   

17.
经济实践是人的本质的表征形式。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是经济实践。人的本质的多重性,如人的自然本质、社会本质和意识本质等,不仅导致了人类经济实践的矛盾,也影响着人类对经济实践的理解。对人本质的理解与对经济实践的把握是一致的,实践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应该建立在对人的本质的研究方法之上。我们对历史的社会形态的经济实践的理解与把握,以及对我们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实践的认识和发展方向的展望,都必须以对人的本质的把握为核心。  相似文献   

18.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是文化人类学的基本问题,也是教育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和依据。人生来便是可以而且应该接受教育的,教育的出发点是人的发展,教育的重点是关于人的主体意识的苏醒和创造性的推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对人本质曾做出"自由自觉的活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与"人的需要"三种不同的界定.目前学界对这一理论的解读方式要么片面强调人的社会性,要么将其界定为三者的简单叠加.其实,这三种结论间并不是单纯的并列关系,它们呈现为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在赋予人的本质以具体历史性的同时遗失了前者蕴含的宝贵的主体能动性维度,而"人的本质即人的需要"的命题则扬弃了上述理论的不足,有机整合了人与历史两种不同的考察向度,实现了人的历史的逻辑和历史的人的逻辑的完美统一,使人之本质中主体能动性得以复归.将"人的需要"视为人本质的最佳概括,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抵制后现代哲学思潮的侵蚀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系统内涵,包括人的本质和人的需要的内在联系性与一致怀;人的需要的历史性、具体性和社会主义社会人的需要的特征。因此,实现人的需要和人的本质的完全符合,丰富人的本质,促进人的发展乃是社会主义的内在目的,因而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强两个文明建设的内在根据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