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文化只有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细胞,才能转化为师生的自觉意识与行为,而这个浸润转化的过程就是课程化过程。新课改引发的学校教育转型,要求建构素质教育新图景,必须以学校教育课程化为根本途径和着力点。七年前我校从企业办学的阵痛中改制而来,校园还是“下雨一身泥。刮风沙尘暴”的破烂环境,一种似乎看不到希望的迷茫在大家心中蔓延。伴随七年课程改革,学校走上了课程化建设的发展新路:着力课程系统建构和内涵发展,形成了课程化引动学校整体变革的价值取向,实现了学校教育的深层次变革:育人环境大为改观,师生在丰富有效的课程实践中主动、快乐、有个性地发展,课堂效益持续提升,教育质量全面提高。而这一切.皆源于学校多年课程化建设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学校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培育和提升了课程领导力。  相似文献   

2.
提升课程领导力,推进学校教育课程化。四川省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第十四届“校长论坛”专题发言后。校长们展开了热烈讨论,其间传递的思想信号与精神元素是:生命关怀的终极情怀,教育智慧的多元流淌,思想视野的开阔开放。成都双流实验小学校长毛凤鸣即兴抒怀:学校教育课程化,要抓住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当前校本课程特色化时已是一股风,校本课程建设走人极端、五花八门,带着随意性、功利性。学校课程建设与特色发展有自己的土壤和根基的:一是学校文化.弄清楚课程从学校文化而来,说明了学校从何而来并将走向何方。二是资源的根基;三是学情、师情的根基。  相似文献   

3.
【关注视角】 四川省第十四届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校长论坛”。主题聚焦“课程领导力建设的校本实践”。这是因为,当下学校课程改革大都停留于“点线式”状态,或窄化为开展活动,或简化为课程增减,或矮化为教学方式变革,尚未整体建立素质教育发展体系,引发学校教育的整体变革。其中的一大症结是缺失课程化视野与课程化行动。推进学校教育课程化。一个必须突破的关键问题是提升课程领导力。事实上,提升课程领导力已成为学校课程变革的核心问题。学校只有站在课程领导力建设的高度,才能从课程价值领导和课程设计、开发、实施、管理、评价、研究等方面,系统建构起适宜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校本化课程建设包括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两个方面,它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一种教育追求。校本化课程建设的实质是学校课程文化的确立与转换,以及学校文化的重建和教师文化的革新。  相似文献   

5.
具有地方特色的丝绸文化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主要资源。学校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加强了课程建构,开创了教学模式,调整了评价方式,实现了丝绸文化对学校文化建设、课程结构优化、师生课程能力提升的潜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孟黎明 《现代教学》2014,(7):120-121
课程的校本化建设是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加强课程领导,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校是宝山区的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会学习、会做人、会生活”是我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和校训。那么如何落实这一目标,践行这一校训呢?我们的选择就是:提升课程领导力,有效实施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7.
校长课程领导力是学校特色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但在当前的课程领导中,校长课程领导力不足,主要表现为课程领导意识不浓、课程开发行为不规范、课程校本化实施水平不高、课程资源整合能力不强。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并积极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素养,优化课程资源配置,最终形成特色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8.
戴舜琴 《上海教育》2011,(23):60-61
校长要提升领导力,首先要关于树立校本的课程观、开发特色的校本课程、规划学校课程方案、革新教学方式和再造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9.
课程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怎样将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有机整合?怎样开设学校课程?怎样实施学校课程?笔者认为,将国家课程实施与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课程文化,是学校特色建设的必由之路。一、开放与包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理性思考其一,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新课程改革的本质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在课程建设方面体现为尊重学校差异和学生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0.
《教育科学论坛》2005,(3):73-76
提供满足学生充分发展需要的优质课程资源和有效教育行为,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能力。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和谐发展。围绕这一基本目的,走课程化多元开发之路。紫小从传统经典化、地方艺术化和学生现实生活吸取源头活水,建构了经典化诵读、绵竹年画、数学探究性学习、普及性器乐、快乐英语等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大批校本课程,形成了落实课程的认识建构和技术系统。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整合互动,紫小课程化建设走过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单一到多元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艺术课程鼎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活动课程并进。课程的基础性、拓展性和研究性功能并举的多元学校课程化,紫小以有效管理,保障了课程化建设扎实有序地挺进纵深。  相似文献   

11.
校长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要从提高思想认识,自觉执行能力、开发校本课程的创造力及协调能力着手。因此,提高教育教学管理,重在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具体地说,校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提升对课程的领导力。一、提升素养,发挥课程的引领力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依据。校长对课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是否到位,决定了学校执行国家课程、  相似文献   

12.
教育质量问题成为近年来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的热门话题,提升教育质量的实质在于学校之改善,而学校之改善的关键则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拟从学校改善的两种模式出发,进而将教师专业发展和校本课程发展纳入其中,构建三者之间三位一体,指出要实现校本学校改善,教师专业发展应依托校本课程发展这一途径与平台,并以建构教师专业学习社群为导向,最终实现将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从而在根本上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3.
校本课程是开放性的、形式多种多样,校本课程的创设、研制与发展也是基于学校所处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教育环境等,存在很大差异,校本课程的建设有自身的建构进程和规律。是一个自然的进化过程。校本课程的建构要历经从学校课业规划到学生学业进展的自然建构,从学生学业进展到社区教育生活的自然建构,从社区教育生活到地方教育实践事业的自然建构,再从地方教育实践事业向学校课程美化事业的自然建构,这一课程进化的过程是校本课程发展的基本取向。探究校本课程建构意义上的自然进化取向的意义.也在于期望获取校本课程发展规律的模式化启引。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所沿海学校.如何将海洋文化作为引领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建构提升校园环境文化品、位提升师生人文修养起到重要作用呢?本文将探讨基于海洋文化精神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对中学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实践情况的调查表明,学校将这类课程与学校文化建设及特色创建联系在一起,通过校本课程实践促进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但同时这类课程也面临着观念、经费、时间、师资等方面的困难。科技类校本课程从学校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为旨归,是其他课程类型所不能替代的。发挥科技类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必须注意此类课程与学校文化建设的有机整合,处理好此类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也可采取课程化、制度化、个性化的工作思路来提升此类课程本身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黄马福 《生活教育》2012,(13):57-59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也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更是学生素养能力培养的基石。国家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校本课程就应该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国家课程虽然体现了国家意志,具有统一性、普遍性和强制性,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进行校本化改造,实现由理想课程向实践课程的转化。国家、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既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又是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核心与关键。几年来,育才课程文化围绕“爱阅读,爱运动,爱劳动”三个核心习惯的培养,以培养“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为目标,追求“六年影响一生”的精神价值,通过全员全程的参与,以“完善和丰富国家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围绕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这一学校课程建设的内核展开实践,形成独有特色的育才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指教师在课程规划、资源建设、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规划力、整合力、开发力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是学校领导文化转性的标志;是课程实施从忠实取向走向创生取向的标志。课程文化是教师课程领导力的重要追求。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基础教育实验项目学校,我校本着整合资源、系统设计、有序推进的指导思想,抓住课程建设这条主线,依托学校的三大高端课程支撑平台,即翱翔基地校、大学先修课程和高中自主课程实验,加速建设生命教育理念下的校本化课程实施体系,同时以教研组文化建设为抓手,营造浓郁的课程改革实验氛围。一、明确推进路径,构建课程体系课程校本化实施如何推进,应该说是一个系统而且十分复杂的课题,经过较长时间的思考,我们认定,要从办学理念出发,以课程为载体,构建一个充满学校特色的教育生态系统,用丰富的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指教师在课程规划、资源建设、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规划力、整合力、开发力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是学校领导文化转性的标志;是课程实施从忠实取向走向创生取向的标志。课程文化是教师课程领导力的重要追求。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相似文献   

20.
课程领导力,主要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性实施新课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能力,是一个校级团队决策、引领、组织学校的课程实践的控制能力。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必然与校长的办学理念紧密相连。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在“乐学”办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这三类课程的科学构建和校本化实施、教师专业发展文化引领与制度建设这内外两个系统的有力支撑,来实现校长的课程领导和价值追求,锻造学校品牌,彰显人文与科学并重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