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作家的文学生命与荆楚文化保持着血缘般的亲密关系。荆楚文化以其丰富的哲理内涵,影响着中国现代作家文化思想及其审美观念的形成;中国现代作家在用身心解读荆楚文化经典的过程中,不断挖掘出传统文化中的深层内蕴;荆楚文化的艺术精神影响着中国现代作家的艺术创造,他们的文学生命中有着浓重的荆楚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与张爱玲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大作家。他们虽同处相同的创作时代,同具相似的文学命运,同样都以人性作为自己文化视角的切入点,但他们笔下的人性迥异,他们的作品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现代这个特定社会中出现的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老舍的价值不仅在于他创作了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而且在于他的身上承载了悠远的文化传统,同时又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与改造。主要从老舍本人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精神,老舍作品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以及老舍的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等三个方面来论述老舍与传统文化千丝万缕的关系,探索作家的精神之旅。  相似文献   

4.
1985年被认为是中国小说的革命年。这一年,随着外来思潮的影响,中国的作家有了不同的文化选择,一些年轻新锐的作家致力于对外来文化的认同与学习,在当代文坛刮起了现代主义的风潮,而另外一些作家却选择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兴起了寻根文学。寻根文学创作潮流力图重构中国的传统文化,从一开始他们就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倾心,试图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获得当代文学发展的生机,获得与世界文学平等对话的权利。但由于寻根文学作家对"根"的理解不同,因此他们在对传统文化的选择上又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5.
“寻根文学”是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礼赞与回归,同时也是一种超越。这一文学思潮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廓清了弥漫在中国的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思想。“寻根文学”代表作家们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或弘扬传统的、民族的文化意识,或批判那沉眠于文化土壤中似乎凝固着的民族伦理、封建陋习。他们都肯定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主张建设民族本位的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与白先勇虽然是不同时代的两位杰出作家,但就短篇小说而言,他们有很大的可比性:《红楼梦》和传统文化的浸染形成两者小说相似的古典文学氛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促使两者形成了相似又迥异的现代文学精神;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他们的作品既富有传统内涵又散发现代气息。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作家在学创作中常常带有自身浓郁的民族特色,在躁动不安的时代,他们的创作有些什么特点?本从世纪交替的历史角度,考查了中国部分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从中阐述了作家们在作品体现出的现代价值取向与传统道德规范的冲突,现代明与古老民间化的冲突,人性自身善与恶的冲突,挣脱自我的冲突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巨大,它深深地渗透于中国文人的血液中,以致无论现代作家的创作主题和心理怎样变化,其作品都会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通过分析文学与政治、文学与人格的关系,以及史传传统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思想性格、文化修养、审美趣味等方面阐述了大家庭出身对中国现代作家的积极影响。笔者认为,大家庭痛苦的生命体验为现代作家准备了生活与情感的积累,严格的家庭教育使其受到系统的传统文化熏陶。由于特殊的生命与情感体验,他们对封建大家庭的解体情有独钟,中国现代家庭叙事文学作品的大量涌现及其所达到的思想艺术成就与大家庭出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同胡适、鲁迅一样,都是学贯中西、既往开来的文化巨人,是中国文化转型期的旗帜性人物。文章从地域文化影响导致的文化感受差异入手,认真分析了郭沫若与鲁迅在反思民族文化传统方面的不同思维方式和形成原因,以及郭沫若与胡适在建设中国现代学术文化方面的不同建树和深刻影响。由此得出结论,认真研究郭沫若,不仅是蜀学向新蜀学的拓展,也是国学向新国学的拓展。  相似文献   

11.
以孙毓修为代表的近代儿童文学作家对中国传统儿童文学资源的重新阐释是近代儿童文学的一部分,它反映的是近代社会改良的政治需要对儿童文化的要求,是社会思想文化变革在儿童文化领域中的延伸和具体表现.在西方儿童文学观念的初步影响下,近代儿童文学作家开始重视儿童的阅读要求,形成以儿童为中心建立儿童文学的思想要求,加之西方儿童文学文体的启示作用,他们开始以一种新的眼光看待传统资源,发掘其中符合现代儿童文学文体要求的内容,文体意识由模糊到清晰,文体形态由传统文体与现代儿童文学文体的杂糅逐渐过渡到新的儿童文学文体.  相似文献   

12.
刘保昌的新著《汹涌的潜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是一部厚重、扎实的学术著作。作者从现代文学流派、现代文学创作、现代作家这三方面进行整体、宏观的研究,分别梳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杂关系,借此说明中国现代文学的根本性来源在于传统文学、文化的创造性转换,西学的影响是外设的,不是本源。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界关于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江苏籍台湾作家的创作中有丰富的地域文化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江苏士风对他们的影响;江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善于创新的特色发展为新的独创。在张晓风、司马中原、郭枫、段彩华、蔡文甫等作家(包括准江苏籍作家余光中、白先勇等)的作品中都有鲜明呈现。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倍受关注的女性作家,对女性形象的抒写显示出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她对女性性别群体中的母亲形象赋予的全新阐释尤为特别,更彰显出其女性意识之不同。谭恩美是一位颇具影响的海外华人女作家,她创作中的母亲形象为文坛所注目。这两位女作家在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下塑造出的母亲形象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法父权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由此生发出的母女间的冲突也都纠缠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着意于探讨在这两位女作家笔下,中国传统文化与母亲形象的关系、母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女儿展示出的“魔鬼”与“天使”的双面性及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台湾作家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堪称将西方现代派意识流手法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进行成功整合的典范。作者通过不断转换叙述视角,由眼前景物生发联想以及混淆今昔等手法,将轮回转世、历史沧桑以及人生无常等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巧妙地传达给了读者。  相似文献   

16.
“五四”以来,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城乡文化的对峙,导致现代作家的两种觉醒,进而形成现代作家的乡恋心态。本文以此为视角,分析京派乡土小说作家“乡下人”自居的心态和其作品所再现的二元对峙的生命意识,表达他们对于现实社会的反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戏曲悲剧的形式和内容,是由本民族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等诸种因素决定的。由于古代戏曲作家、演员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因而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形成的观众审美取向和欣赏习惯对作家,作品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郁达夫旧体诗中的晚唐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作家郁达夫的旧体诗得益于晚唐诗处颇多,二者在许多地方也十分相象。本文探讨了这种相象的外在表现与内在成因,着重论述了二者在“深情绵邈”、“绮艳秾丽”与“俊爽动拔”等三方西的深层联系,认为郁达夫的旧体诗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另一种独特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9.
台湾作家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堪称将西方现代派意识流手法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进行成功整合的典范:作者通过不断转换叙述视角、由眼前景物生发联想以及混淆今昔等手法,将轮回转世、历史沧桑以及人生无常等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巧妙地传达给了读者。  相似文献   

20.
香港女性作家亦舒深切的女性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港女性作家亦舒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这些既现代又传统的女性形象向我们展示了香港女性在追求自己的生活和爱情的时候,无可奈何地陷于中国情感和传统与西方现代文明挑战的文化漩涡之中的人生图景,体现了亦舒对香港女性生活的深切关怀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