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新疆汉语方言“把”字句的使用超越了普通话“把”字句使用的条件范围,新疆汉语方言“把”字句的某些句式的使用频率也高出了普通话中的使用频率,其原因之一是受新疆少数民族语言影响。对新疆汉语方言中的“把”字句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关系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广西是多语多方言地区,当地学生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方言语法习惯,造成了口语表达中的“地方普通话”现象。因此,语法规范问题是广西人学习普通话时候应该特别注意的。进行语法规范教学时,要明确语法教学的目的、方法、重点,在具体内容上,要重在句法方面的教学,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常用的规范句型和常见偏误句型。通过典型单句和复句的教学,在对比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句法规范。  相似文献   

3.
在普通话系统里,典型的疑问句句末常用“吗”、“吧”、“呢”、“啊”等语气词。而娄烦方言疑问句中没有普通话的任何一种句末语气词,与普通话有别。具体分析比较可以发现,娄烦话作为汉语的一种地域变体,也和普通话一样,不可以简单地归类,合并同类项。各种语言现象之间存在着纠结对立的关系。疑问句也不是仅仅由那些纯粹的特指问、是非问、正反问、选择问构成,有些是由几种句式糅在一起构成的混合型句型,但是这样的句式在娄烦话(口语语言)中用得很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到汉语量范畴的独特性,部分量是现代汉语量范畴的重要成员。文章以河南固始方言中具有部分量化功能的“一+量量”结构为研究对象,首先讨论了该结构的句法表现和语义特征,句法环境不同,其表现出的主观语义也存在差异。其次,讨论了固始方言“一+量量”结构的部分量化对象,受语言主观性、内部论元的可分解性以及焦点凸显等因素的影响,“一+量量”结构部分量化的对象包括NP和动作过程两大类:量化NP表示对该事物在空间层面上的数量分解,量化动作过程表现为量化动作情状在时间进程上的不同阶段。文章还将固始方言中的“一+量量”结构和普通话中的进行对比,发现该结构在普通话中不具备部分量化功能,在固始方言中“一+量量”结构部分量化的实质表现为主观小量化,它的参与对象始终是被量化的整体,只是参与量化的次数不唯一。  相似文献   

5.
高陵方言属于中原官话,是关中片方言的一个地点方言。高陵方言中的疑问句和普通话一样,也分为特指问句、是非问句、反复问句和选择问句,但结构形式不同。从结构角度对这四种形式进行描写说明,并同普通话的疑问句加以比较,以找出对应规律,揭示高陵方言疑问句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刘林娴 《海外英语》2012,(19):239-240
疑问句的存在是自然语言的一个普遍属性,但在各语言中的使用策略却不尽相同。该文选择英语和汉语中的选择疑问句作为语料,试图在优选论的框架下对其句型差异进行探讨,展示了不同制约条件下(即不同语言中的不同策略)不同句型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送"在长沙方言中兼做动词和介词,做介词时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被",是长沙方言的被动标记之一,和其他成分构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送"字被动句。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常见的被动句相比,长沙方言中的"送"字被动句较有特色。从句法格式、语义特点探究长沙方言中表被动的"送"字句,并在此基础上将其与普通话中常见表被动的"被"字句进行比较,以阐述其差异。  相似文献   

8.
论“时”字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一词与一般名词在语法特点上不同,与时间名词也相异。“时”在不同历史时期以及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某些方言中也有不同的用法。它由时间名词转化为表时间的后置词又进一步语法化为复句关联标志。“时”的语法化是一个由章法到句法的变化。表时间范畴的词和表方位范畴的词一样容易向其他认知域转化。  相似文献   

9.
实词虚化是语言演变的规律性现象,普通话如此,方言亦如此。比如词根演变为词缀,动词演变为介词,都体现了这一规律。徐州话有些名词虚化的趋势明显,而虚化的规律与普通话区别很大,如“丈人”一词就很值得研究。“丈人”普通话释为“岳父”,是表人的一般名词。作为一般名词,徐州话也作同样解释,用法与普通话差别不大。但是作为詈词,徐州方言“丈人”词义词性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句法上表现出明显的地方特色。本文旨在描写徐州方言詈词“丈人”在不同句法环境中词义词性的变化过程,揭示其由实到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云南汉语方言语法作较为系统的介绍,反映它的主要特点。全文分四个部分:词的结构和变化、常用句式中的特殊词语、句子结构、语音手段在表义中的运用。在第一部分中,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云南方言的形容词具有类似“级”的语法范畴这一观点,并列举了各种“级”的结构形态及其用途,还对动词的时态作了描述;在第二部分,介绍了一批反映云南方言特色的实词和虚词,如通行的疑问语气助词“(?)、(?)”和介词“挨”等;第三部分重点介绍特殊补语和疑问句,并与普通话进行对比;第四部分则选择与语法、修辞关系较为密切的语音变化现象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汉语方言中由疑问副词加上谓词性成分构成的问句(即通常所说的“K—VP”)是方言语法研究的热点,以江淮方言为主的如东方言是北方方言和吴方言过渡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疑问句由疑问副词“果”加“VP”组成“果VP”形式发问,用法相当普遍。本文分析疑问副词“果”的句法分布和“果VP”的已然态和未然态。  相似文献   

12.
疑问句的存在是自然语言的一个普遍属性,但在各语言中的使用策略却不尽相同.该文选择英语和汉语中的选择疑问句作为语料,试图在优选论的框架下对其句型差异进行探讨,展示了不同制约条件下(即不同语言中的不同策略)不同句型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论“时”字的语法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时”一词与一般名词在语法特点上不同,与时间名词也相异。“时”在不同历史时期以及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某些方言中也有不同的用法。它由时间名词转化为表时间的后置词又进一步语法化为复句关联标志。“时”的语法化是一个由章法到句法的变化。表时间范畴的词和表方位范畴的词一样容易向其他认知城转化。  相似文献   

14.
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相比,结合例句从类型、结构特点、语气词、答语总结了腾冲方言疑问句的特点,每个例句都是普通话与腾冲方言并列,体现出二者的对应规律及腾冲方言的特点,并对二者差异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疆汉语方言含"子"缀词书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方言里语缀“子”和普通话相比要活跃得多,因而新疆汉语方言含“子”缀的词相当发达。本文仅讨论与普通话词形式完全不同的含“子”新疆方言词。这一类词语和普通话差异最大,方言区以外的人很难从形式上理解其意义。我们先逐词诠释词义,再提供正式出版物中的书证,借以展示方言语境下的准确语义。  相似文献   

16.
陕北志丹方言中的“敢”既是助动词,又是测度副词。特别是作为助动词,可兼表主观意愿和客观可能,与普通话相比用法更多样,使用频率更高。文章联系其他方言和近代汉语的研究结论,在共时描写、比较“敢”的语法功能的同时,着重从历时的角度对表“客观可能”之“敢”的来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新疆汉语方言语法述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汉语方言语法,多与普通话语法相通者,此处不再赘述,本文仅就其与普通话相异者,择要概述。 一、后缀“子” 1、新疆汉语方言中带“子”缀的名词较多,有些是普通话里不能带“子”的。如:书本子 茶缸子 画张子 电影子 菜汤子 丫头子 脑门子 喝喽子 税局子 咽舌子 树枝子 燕鸡子 毛驴子 牛肝子 羊肺子 辣面子  相似文献   

18.
归纳了昆明方言疑问句在结构上的三个特点,从特殊疑问语词和结构特点两方面进行举例说明。这是对昆明方言疑问句作了详细周密的调查研究,从中总结出各个特点的结论。每个例句都与普通话并列,体现出二者的对应规律,在汉语规范化工作方面有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陕北志丹方言中的“敢”既是助动词,又是测度副词。特别是作为助动词,可兼表主观意愿和客观可能,与普通话相比用法更多样,使用频率更高。文章联系其他方言和近代汉语的研究结论,在共时描写、比较“敢”的语法功能的同时,着重从历时的角度对表“客观可能”之“敢”的来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没魂”和“老”都是南通方言中用来表程度的副词。“没魂”在语义和句法功能上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太,特别”,是绝对主观程度副词;“老”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很,非常”,是绝对客观程度副词。二者在句法功能、语义特征等方面保持大致相同的前提下又存在一定的区别。本文试从二者的相同之处出发,找出彼此的细微差别,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二者的方言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