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以广西科技馆启动“科普助力双减”项目为例,探索科技馆助力“双减”开展学校课后服务的几种模式,在实践中通过调研访谈、调查反馈等方式分析各模式的优劣并加以完善,加强科技馆在“双减”中馆校联动的合作,融合各方资源,优化科普供给侧,进一步推进校外科学教育标准化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双减”时代的到来,为馆校结合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馆校结合也成为“双减”政策有效的实施手段。科技馆如何在“双减”背景下运用创新性方法开展馆校结合工作?本研究提取文件《关于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的通知》的关键词作为调查重点,通过选取不同地区12座科技馆(或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其在“双减”期间开展的馆校结合活动案例及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呈现“双减”政策支持下的馆校结合新发展现状;从中发现馆校结合还存在各地区研学活动研发水平差异较大、馆校结合课后服务有所欠缺、馆校之间缺乏人才交流等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逐一进行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3.
当前科技馆展品创新面临着诸多困难,“馆企合作创新展品”是有效解决途径之一。但在实践中,“馆企合作创新展品”遭遇到“四大瓶颈”——展览研发与招标制度,科技馆展品研发力量,展品设计思路,馆企合作机制。合肥科技馆与合肥磐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研究与实践表明:克服前两个瓶颈是实施“馆企合作创新展品”的前提,后两个瓶颈则是“馆企合作创新展品”过程中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深度认识国内馆校结合领域研究的主题和发展趋势,不仅有利于研究者更加详细、清楚地了解国内馆校结合发展的最新动态,也有利于推动我国馆校结合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馆校结合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馆校结合中的博物馆角色研究和馆校结合的结合特征研究两大方面,其中馆校结合的结合特征研究又可分成六个方面:馆校结合教育课程建设;馆校结合课程的教育学思考;馆校结合教育模式;馆校结合相关教育类型;馆校结合机制与策略;馆校结合现状。我国馆校结合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为:奠定博物馆在馆校结合中的重要作用;馆校结合机制的研究日趋增加;更多体现馆校结合课程中的教育学理念;完善馆校结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目前,许多基于科技馆展教资源的“馆校结合”项目仅关注了对接《科学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而忽视了其中的教育理念与课程目标。在结合国际科学教育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分析我国《科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馆校结合”科学教育项目的教育目标应是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想事情、做事情”,同时这也是“馆校结合”科学教育项目的设计思路。根据这一目标和思路设计的“小小赛车会”项目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许多科技馆引进了STEM教育项目,但教育理念却与真正的STEM教育有较大差距,并且未能与科技馆展品及其教育的基本特征相结合。为此,本文对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和我国《小学科学课标》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当代科学教育与STEM教育的核心理念,将其与科技馆展品及其教育的基本特征相对照,以“基于实物的体验”“基于实践的探究”及“多样化学习”作为科技馆“馆校结合”项目开发思路,并以《消化大冒险》主题课程为例,介绍了厦门科技馆在课程开发中的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7.
关于科技馆展览如何避免众馆一面,突出个性化的命题,是近年来探讨的热门话题。本文针对目前国内科技馆盲目追求表面、外在的个性化设计存在的两方面误区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基于笔者的调研考察与项目实践,从选题创新、故事创新、结构创新、内容创新以及形式创新五个方面对科技馆个性化展览设计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学习隶属于非正式学习领域,在我国教育研究中处于边缘地位,为了推进国内博物馆学习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需要把握国际相关研究的热点与前沿趋势。文章采用CiteSpace分析软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发文量、关键词共现、聚类及突现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博物馆学习研究再出发的路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博物馆数字化学习;关注公众参与及影响因素,提高博物馆学习质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化博物馆科学学习研究;基于博物馆学习结果多元性,开展纵向研究;立足本土文化,深化馆校合作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教育是科技馆首要目的和首要功能的角度切入,论证科技馆评估应以教育功能为核心,以教育功能的实现情况为出发点。在分析国内外博物馆、科技馆评估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归纳出科技馆评估的类型,并基于各级科技馆在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中的定位和职责,提出科技馆评估方式——应直接根据科技馆的行政级别开展运行评估。在分析现有国内外博物馆、科技馆运行评估指标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科技馆运行评估指标的选取原则和指标体系,以期评估结果为我国科技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2019年度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免费开放的219座科技馆运行数据,分别从建设规模、科技馆类型、科技馆类别及层级、展览及教育活动开展、展厅利用率、观众覆盖率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对部分因素开展了交叉分析和相关性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免费开放科技馆服务效果及财政经费利用效益总体良好,达到了预期目标,提升了我国科普基础设施的公共服务能力,促进了科普的公平普惠。  相似文献   

11.
科技博物馆是重要的非正式科学教育场所,科技藏品是其重要教育资源。本文通过总结馆校结合下科技藏品的机遇与挑战、基于科技藏品的馆校结合之馆方特点,构建馆校结合下的科技藏品教育信息通信过程模型,进而探讨馆校结合下的科技藏品教育效果提升策略,引导场馆人员在规划科技藏品展览陈列时,充分考虑科技藏品内涵,并以此为依据重构教育活动项目设计,提升自我导向式学习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前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覆盖的主要学龄段集中于小学阶段,高中生受众较少。科技博物馆如何加强与高中学校的合作,吸引高中生参与馆内教育活动,发挥自身教育职能,成为科技博物馆面临的一大挑战。通过梳理国内外案例,笔者认为科技博物馆在升学和就业上能够与学校教育形成互补,助力高中生未来发展,并且总结归纳得出四种服务于高中生未来发展的馆校合作新方式:到馆实习型;动手实验型;专业研究型;课程资源型。最后,本文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科技博物馆高中学段馆校合作现状,提出可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课题调研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我国专业科技博物馆在场馆和观众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在发展质量上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专业科技博物馆科普教育功能的发挥,提出了我国专业科技博物馆“十三五”期间的五个战略重点:全面免费开放;开展监测评估,进行分类指导;专业科技博物馆充分利用新媒体;强化专业科技博物馆科普职能;推动专业科技博物馆校结合。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六项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馆校双方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密切合作,厘清了馆校合作双师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路径,采用问卷调查法面向参与课程的学生开展评估,采集学生对课程、双师授课模式、馆校合作课程类型和主题的喜好以及参与感受等信息,进而验证馆校合作双师课程的可行性和未来开发方向,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加强馆校师资队伍建设、加快课程体系化建设、推动课程信息化传播三个馆校合作双师课程后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自然科学博物馆是进行科学传播和开展科学教育的机构。通过回顾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分析可持续发展目标、地区发展不均衡、科技与社会交互对自然科学博物馆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目前国际社会和自然科学博物馆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取的行动,以及自然科学博物馆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本文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为自然科学博物馆应对上述挑战提供了一揽子解决方案。据此,提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然科学博物馆之间互惠共享的多项对策和建议:搭建交流平台,开展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加强能力建设,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开展更深层次的科技、教育和文化合作交流注入活力,最重要的是为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然科学博物馆命运共同体而共同协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在博物馆与学校办学相结合的情境下,建设校园博物馆的背景、意义以及具体实践方法。通过建设校园博物馆以及开设科技类课程,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拓宽视野、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教育质量。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结合北京市海淀区稻香湖学校的案例,探讨了校园博物馆建设的实施路径,总结了具体实践经验,旨在为创新教育提供更多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7.
教育活动是实现科技博物馆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本文以CiteSpace软件为计量工具,以中国知网和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对国内外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外研究在时间发展趋势上具有相似性,新媒体的应用、活动设计与创新以及STEM教育的融入是国内外主要研究热点,但在研究理念、阶段、内容、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技术融合、活动设计创新、观众研究和学习效果研究、馆校合作、展教人员专业化发展是未来研究生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