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不安与愧疚     
当我从办公桌上的电脑里读到新华社刚刚播发 的本届百佳新闻工作者的名单起,就一直处于一种不安之中。从获奖名单上的年龄说明得知,自己是此次获奖新闻工作者中最年轻者之一。与为党的新闻事业勤勤恳恳地工作了数十年的新闻界众多前辈相比,自己从业仅十数年,即获此殊荣,总觉得有一种“受之有愧”的不安。 在我周围的前辈和同事中,敬业爱岗、辛劳操作者,不乏其人,而自己和其他的年轻从业者就是在他们的关照和呵护下,得到了锻炼,从而成长。我进电台后,带教我的老编辑吴韵仪老师便是其中之一。正是吴老师的悉心教导,使我从一个从未…  相似文献   

2.
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 ,对编辑队伍建设来说也不例外。初入编辑岗位的年轻编辑如何尽快入门 ,真正担负起一个责任编辑的责任 ,这虽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却又是悬而未决的难题。为此探讨实施的方法很多 (如带徒制、导师制、岗位培训等 ) ,但结果却大相径庭———有的年轻编辑能够较快地进入编辑角色 ,有的年轻编辑却迟迟难以担纲。究其原因 ,既有客观因素 ,也有编辑自身因素 ,当然还存在培养、培训方式等方面的问题。除了必须具备的政治、专业、业务等素质外 ,决定现代编辑能否成为复合型人才的一个关键因素 ,就是看这个编辑是否具备策划能…  相似文献   

3.
编辑人才是出版业的核心,年轻编辑更是未来的主力军。做好年轻编辑的培养工作,不断提高年轻编辑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业务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年轻编辑人才队伍,事关出版社的发展大局。本文主要阐述了老编辑在年轻编辑培养工作中的"传帮带"作用。  相似文献   

4.
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中国文化史揭开了新的一页。作为文化事业的一个构成部分的编辑工作,同样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五四”以来的前辈的编辑实践和编辑经验,是编辑学研究中极为珍贵的资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研究、总结、学习这些经验,是编辑学研究中重要的项目。本文试图从前辈大量的编辑实践和贡献中,从横向整理归纳出几点经验,为编辑学研究提供一些资料。为革命而编,紧扣时代脉搏为革命而编,把编辑工作看作是革命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坚持原则,紧随时代的脉搏,这些编辑方针,在新文化运动的初期编辑工作中,就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一、围绕着“不谈政治”的一场斗争。早在1918年李大钊在创办《每周评论》的《发刊词》中就提出:“主张公理,反对强权”  相似文献   

5.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编辑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呈现一派蓬勃发展的景象.作为一个编辑学子,笔者拟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谈谈编辑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6.
出版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发现和培养优秀的编辑人才.然而,出版行业竞争激烈,编辑人才流动性增大,很多出版社出现了编辑人才断层的现象.如何帮助年轻编辑快速成长,使其尽早胜任新时代的编辑工作,是众多出版社面临的痛点和难题.本文提出静心、较真、共情、抗压能力是年轻编辑职业成长必备的能力,并从单位和个人两个层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和锻炼年轻编辑.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观众对电视节目质量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这就为电视业提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能否将电视节目做精做好,电视记者编辑是关键。但是,最近对部分年轻记者编辑的考核显示,仍有很多年轻记者编辑的综合素质不过关。本文将通过对电视记者编辑的素质的分析,提出如何对他们的素质进行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前辈穆青说过,没有资料,没有历史背景,新闻就很难写深入,很难有真知灼见。这话看似浅显,实则意蕴深刻。它揭示出了新闻与历史相通、新闻背景需要历史资料的道理。历史是新闻的积淀,新闻是历史的瞬间。遗憾的是,当前的新闻实践中,一些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年轻的编辑记者,往往容易忽略历史。  相似文献   

9.
年轻骨干编辑活跃而有创造力,在出版单位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群体的规模和素质,关系到一个出版社的盛衰。基于上述认识,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将培训年轻骨干编辑作为加强编辑队伍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每年都举办特定的培训班,已形成特色,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是编辑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有好几位同志在自己的文章中论证了这两个概念,有的文章批评了我的一些看法。读了这些文章很受教益和启发。不揣浅陋,愿就此再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前辈和同好。一、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是编辑实践过程中的两极编辑实践是一个过程,怎样认识和说明这个过程,是认识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这两个概念的前提。由于这个问题涉及对实践  相似文献   

11.
编辑的责任     
何为编辑的责任?我认为有两句话就可概括:一要跟上时代,二要面向群众。这是前辈作家郑伯奇先生对赵家璧先生说过的话。当年,赵家璧先生还是一个20出头的毛头小伙子,初涉编辑工作,当他向郑伯奇先生请教时,他(指郑伯奇)以忠厚长者和前辈作家的一片深情,既肯定我已有的成绩,也指出我对编辑出版事业应当具有的严肃认真的态度:一要跟上时代,二要面向群众,出版有益于广大读者的书。  相似文献   

12.
略论学者型编辑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关于编辑学者化问题的讨论已成为编辑界惹人注目的一个焦点.不仅为数不少的中老年编辑参与讨论,而且一大批初涉编辑工作的年轻学者也投以十分的关注.这的确是一个关系培养和造就跨世纪编辑人才.振兴我国出版事业的重大问题,很值得每一个有事业心、责任感的同仁认真思考和探索.本文仅围绕学术编辑的素养问题分三个方面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由中宣部等五部门组织的中央17家新闻单位“百名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活动,在新闻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些年轻编辑记者通过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听革命传统教育课、与当地媒体采编人员座谈交流、走进窑洞炕头和乡亲们朝夕相处,使思想感情得到了净化和升华,从中感受到延安精神不再是一种笼统的概念,“农民”的字眼也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符号”。本期“记者亲历”栏目编发的《解放军报》两名年轻编辑的亲历和感悟文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此次活动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技术条件下,编辑室主任在工作中应善于综合运用经验、技巧,言传身教,热情、精心地把编辑工作的心得、理念传授给年轻编辑,从职业素养、策划意识、编辑风格、统筹能力等各方面培养年轻编辑的实用编辑技能,使良好的出版传统得以延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哈佛大学的黄万盛教授总结说,向前辈学习,是建立我们的学术谱系;向同龄人学习,是建立属于这个时代的交叠共识和历史记忆;向年轻的人学习,是使我们具有未来的方向,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责任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6.
怀念斯特朗     
从抗日战争初期起,我就把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当作我的外国老师。抗战初期在国民党统治区,由于进步出版事业的发展,斯特朗、斯诺和史沫特莱等外国进步记者的著作也出版了一些。我当时是一个学步的年轻记者,除了向一些前辈学习之外,也还通过那些外国记者的著作,向外国同行学习。我偏爱的外国前辈之一就是斯特朗。  相似文献   

17.
编辑前辈刘叶秋先生,是名重海内外的老学者,积几十年从事文史工作的编辑和教学经验,近年来他在杭州、天津、南开的一些讲习班多次提出了编辑语文修养三结合的观点,并且发表和出版了有关的文章。概括地讲,就是说作为一个编辑,其语文修养应该做到语言和文章的相结合,语言与文学的相结合以及文学与史学的相结合。能做到说写兼精、文辞并重和文史兼通的人在历史上和现实中都不乏其  相似文献   

18.
在出版企业完成转制走向市场的新形势下,现代出版企业要做大做强,优秀出版人才匮乏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笔者结合企业培养年轻编辑的经验,从编辑的能力要求、年轻编辑的培养途径和方法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首届韬奋新闻奖”揭晓。获奖者多为新闻界德高望重的资深前辈。但其中也有一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就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主任孙玉胜。走出校门九年的他,以年轻的活力、激情、超乎一般的毅力、才能和强烈的事业心,书写了一个年轻的电视新闻工作者一段闪光的履历。一展风华1990年,孙玉胜被提拔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采访部副主任时,年仅31岁,是全台最年轻的处级干部。1993年他担任新闻采访部主任时,同样是全台最年轻的“一把手”。一时间,他曾成了人们猜测和议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田天 《新闻天地》2011,(4):23-24
一群年轻的80后转业军人穿上保镖那标志性的黑色西装,他们开始明白,前辈们的暴力时代已经远去,他们必须在财富、法律、道德和市场秩序中学会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