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获这一名字为世人所熟知得益于家喻户晓的小说《三国演义》,"七擒孟获"这一故事使得孟获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但在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孟获形象则与汉族史料记载中的存在较大差异。文章结合西南地区布依族、彝族、白族的民间文学与汉族史料对孟获形象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呈现出更加立体、丰富的孟获形象。  相似文献   

2.
孔孟后代     
武官与文官同席看戏,演《七擒孟获》。武官曰:"这孟获如此野蛮,不服王化,七擒七纵,犹且不服,想不到孟子后代,竟会有这样桀骜不驯之人!"众皆掩口而笑,一文官曰:"吾兄所说极是,到底还是孔子的后代孔明比孟获强多了。"〔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相似文献   

3.
孔孟后代     
武官与文官同席看戏,演《七擒孟获》。武官曰:"这孟获如此野蛮,不服王化,七擒七纵,犹且不服,想不到孟子后代,竟会有这样桀骜不驯之人!"众皆掩口而笑,一文官曰:"吾兄所说极是,到底还是孔子的后代孔明比孟获强多了。"〔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七擒孟获地新考:湖南靖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认为,“七擒孟获”在云南,这与《三国志》及《三国志注》有矛盾。《三国志注》所注“泸水”当在今广西境内。以靖州县为中心的湘黔桂边境区域发现大量诸葛南征遗迹;《三国演义》所述诸葛南征地理风物与靖州实况惊人吻合。湖南靖州最有可能是孟获故里和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发生地。  相似文献   

5.
谢文杰 《辅导员》2014,(13):92-93
时间:225年(建兴三年) 地点:三国 人物:诸葛亮、孟获、马谡、小兵、猛优、赵云、马岱 [建兴三年,蛮王孟获起兵十万,侵犯蜀国边境,许多人跟着他一起造反,率领兵马围攻永昌郡。诸葛亮带领赵云、魏延等人准备南征。]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写“七擒七纵”孟获,十分脍炙人口。不过很少有人知道,那其实是小说家演义出来的,历史上恐怕并无其事。七擒孟获的故事,不见于《三国志》。在《三国志》中,只有那么无足轻重的一句话:“(建兴)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相似文献   

7.
正《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段故事,诸葛亮北伐中原,南方孟获造反。为了解决后顾之忧,诸葛亮听从参谋长马谡"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之方略,来了个"七擒孟获",最后平定了南方。诸葛亮之所以"七擒孟获"而不杀,是因为他认识到南方土著落后愚昧,冥顽不化。若以杀戮平息,大军走后必定又反;若是让其心服口服,则南方必定长治久安。现在的初中学生,实际上也处于未开化阶段。由于进入了青春期,再加上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信息刺激,他们的叛逆意识、独立意识空前高涨。因此,他们在学校、社会、家庭各个方面都强烈地以自我为中心,试图极力张扬自己的个  相似文献   

8.
越调《七擒孟获》和京剧《泸水彝山》是高牧坤先后导演的两部题材相同的“三国戏”,在创作理念与舞台调度、脸谱化妆与情节设计、间离效果与当众孤独等方面,两剧存在着诸多联系。从《七擒孟获》到《泸水彝山》,创作者力求回归戏曲的本体,充分说明了中国戏曲艺术家对戏曲美学认识的深化,这是对自身的肯定和认同,显示出一种民族的自信。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流传千古。其中马谡有段话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丞相但服其心足矣。”“妙在一个服其心。”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正是服其心,而非“服其力”,这与我们的教育工作有共通之处。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给学生反思的机会.班主任工作贵在用心。案例回放:  相似文献   

10.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流传千古。其中马谡有段话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丞相但服其心足矣。”“妙在一个服其心。”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正是服其心,而非“服其力”,这与我们的教育工作有共通之处。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给学生反思的机会.班主任工作贵在用心。案例回放:  相似文献   

11.
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包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一道主食。一般而言,包子与馒头的不同,就是包子里面有馅儿,肉馅的,素馅的……品种繁多,风味各不相同。看看那刚出锅的包子,白白胖胖,热气腾腾,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仿佛刚进行了沐浴,总是令人垂涎欲滴。你吃过哪些包子?你最喜欢吃的包子是哪一种?此时此刻,是否勾起了你对包子的想念呢?【包子的历史】包子起源于三国。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兵攻打南蛮,七擒七纵蛮将孟获,使孟获终于臣服。诸葛亮  相似文献   

12.
马边游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3):F0004-F0004
小凉山中大风顶, 逸情大风歌豪情。 超然尘垢保护区, 雄奇险秀任觅寻。 明王寺中悬托佛, 七纵孟获地尚存。 鸟道羊肠“石丈空”, 乔坝贡茶请君品。  相似文献   

13.
谢文杰 《辅导员》2014,(Z1):92-93
正时间:225年(建兴三年)地点:三国人物:诸葛亮、孟获、马谡、小兵、猛优、赵云、马岱【建兴三年,蛮王孟获起兵十万,侵犯蜀国边境,许多人跟着他一起造反,率领兵马围攻永昌郡。诸葛亮带领赵云、魏延等人准备南征。】马谡:(礼貌地)丞相,大军打到南蛮,他们暂时会归顺,但蛮兵一定会趁国内空虚,再次造反,我们可以以德服人,以收服为主,攻打为辅,只要让他们心服口服就足够了。诸葛亮:(不停点头)好主意!好主意!哈哈!  相似文献   

14.
人说“诸葛亮多智似妖” 刘玄德言其得孔明似如鱼得水 战群儒,草船借箭,识破苦肉计,借东风为赤壁之胜夺下最大的砝码,骂死王朗,七擒七纵孟获,空城计,……  相似文献   

15.
诸葛亮七擒孟获,为的是心服.只有心服了,管理才会省心又少麻烦.管理学生.让学生心服口服,自觉服从,主动接受管理,是至为重要的.为此,就要懂得一些管理中的进与退.  相似文献   

16.
《甘肃教育》2009,(17):33-33
包子,旧称馒头,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包馅的方便面食,据传是由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南征孟获班师时所创制的。在一些知名的包子店中,也留下了不少别具特色的对联。  相似文献   

17.
古人在阐述用兵之道时,有“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之说。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终于使孟获感激涕零,发誓“子子孙孙,永不再反”。这可谓“心战为上”的千古佳话。“心战”也就成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治国、治军的有力武器。其实,在现代企业求生存创财富的过程中,在我们人生的竞技场上,也有不少“心战”的故事。当然,这种“心战”不是尔虞我诈,不是明争暗斗,而是指多在目标对象上花心思,下功夫,从而体会到“心战”的真正妙处。1970年,韩国巨富郑周永投资创建蔚山造船厂。他信心十足地筹措了贷款,购买了设备,雇请了员工,只等客户…  相似文献   

18.
与诸葛亮书     
亲爱的亮史: 您好!我是您的忠实粉丝,名叫郑凯悦,字凯仔。我曾熟读《三国演义》,了解到您的英姿: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等,这些体现着您的鬼神莫测之才,我对您无比敬佩。  相似文献   

19.
重复例谈     
重复技法有两种:一种是“犯而见避”,一种是“犯而不避”。所谓“犯”。即写作中某些类似的重复;所谓“避”,即重复中写出不重复。如《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七擒孟获”,  相似文献   

20.
孔明南征,马谡献策说:“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丞相但服其心足矣。”孔明纳其策,对孟获七擒七纵,孟获心服其德,终孔明之世,“南人不复反。”“攻心”战略思想,始见于《孙子兵法·谋攻篇》,孙子认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伐谋”、“伐交”都属于“攻心”的范畴,但明确提出这一战略的是孙膑,他说:“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务先服其心。”(见《通典》)这一战略思想,尔后一直被著名的战略家所推崇,都置于战略的首位。《三国演义》描写的战争,也把“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