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明代戏剧创作中 ,孟称舜的《娇红记》近年来受到不少研究者的瞩目 ,被认为是一部划时代的重要作品。实际上《娇红记》在思想深度上和艺术创造上对前人都无明显突破 ,只是对传统的复制与模仿。其思想意义以及所涉及的社会生活并不能简单地看作是明代社会思潮的反映 ;被学界看重的主人公的恋爱观在当时已不为鲜 ,申、王二人的结合也缺乏深厚的思想基础等 ;其情节、结构及语言也是因陈旧套。为研究者所称道的该剧的悲剧意义 ,因其缺乏必然性而不具典型意义。对《娇红记》的过分肯定 ,恰是对我国戏剧成就的全面否定  相似文献   

2.
《娇红记》是晚明剧作家孟称舜的一部优秀剧作,这部爱情婚姻悲剧体现了晚明时期“言情”的文学思潮。文章将《娇红记》与它之前的经典言情戏曲作品《西厢记》、《牡丹亭》相对比,探究其言情特点,得出结论:《娇红记》的言情思想有一定的超越性,一方面,从作品塑造的男女主人公形象来分析,情的意蕴一步步深化;另一方面,从作者创作的主题思想来看,情的意蕴一步步扩大。  相似文献   

3.
《娇红记》是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一,作孟称舜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中纯、王娇娘的爱情悲剧。中、王的爱情悲剧,不只是个人的悲剧,实际上也是社会的悲剧、历史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娇红记》中的飞红,是作者为演绎申、娇之间爱情悲剧而塑造的人物形象。正是这一原因,赋予了飞红形象更加真实的特点,通过飞红侍妾的独特身份,可看到隐藏在申、娇爱情悲剧背后的另一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娇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悲剧在人物身份、性格、矛盾冲突处理,结尾的处理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罗蜜欧与朱丽叶》和《娇红记》的结局比较,透过特殊中的一般和一般中的特殊,审视中西方悲剧鲜明的个性特征,并透过它们的特殊性觅寻发展轨迹中的共性,探求世界悲剧文化发展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娇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悲剧在人物身份、性格、矛盾冲突处理 ,结尾的处理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娇红记》是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一 ,作者孟称舜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申纯、王娇娘的爱情悲剧。申、王的爱情悲剧 ,不只是个人的悲剧 ,实际上也是社会的悲剧、历史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元代宋梅洞的小说《娇红记》与明代孟称舜的戏曲传奇《娇红记》以其在各自领域取得的独特成就 ,赢得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二记不仅本事相同 ,在人物情节、诗词说白等方面也都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因此通过对这两种不同体裁《娇红记》的对比观照 ,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它们的成就与不足 ,走出单一研究《娇红记》小说或戏曲不可避免陷入的误区 ,从而能够重新给小说、戏曲以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罗蜜欧与朱丽叶》和《娇红记》的结局比较,透过特殊中的一般和一般中的特殊,审视中西方悲剧鲜明的个性特征,并透过它们的特殊性觅寻发展轨迹中的共性,探求世界悲剧文化发展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11.
《娇红记》作为元代艺术成就较高的文言小说,具有两个突出的审美倾向,即戏剧化审美与悲剧性审美,而这两种审美倾向均与当时成熟的戏曲艺术的滋养有直接关系。对《娇红记》审美倾向的考察,充分说明了元代戏曲繁荣对当时小说创作产生了影响,小说创作对戏曲艺术给予了借鉴,同时也为研究戏曲艺术与小说创作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金圣叹批《西厢记》与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的分析比较,梳理出二者悲剧美学的相通相异之处。希望以此更好地审视传统文化中的悲剧意识,并为深入了解王国维悲剧思想中的传统渊源提供另一种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以独到的政治眼光和历史价值观记载了中国古代纷繁的历史事件,在伟大著作《史记》中绘制了一系列悲剧人物形象.因作者与著作中的悲剧人物之间有着类似的经历与命运,因面记叙时对笔下的悲剧人物深含同情.《史记》在客观地揭示历史悲剧人物命运的同时,呈现出一种悲世情怀式的美学韵致.  相似文献   

14.
焦仲卿殉情之前的"徘徊"既不是犹豫,也不是畏惧,更不是对情的动摇,而是因为对孝的牵挂,对情的眷恋,对礼的反思。通过解读"徘徊"透视情的深层含义,即无边的愁苦,无悔的依恋,无情的反叛,进而揭示出焦刘爱情悲剧的必然性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相似文献   

15.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的代表作,她采用童年视角,反讽叙事以及女性自我悲剧的认同等多种叙事策略,其中浸透了她对人生的思考,对国民性所造成的悲剧的思考,特别是她作为一名女性对女性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没有亲历过战争的拉斯普京在《活着,并且要记住》这部小说中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把视角固定在了苏联卫国战争即将胜利的最后一个年头,着力塑造了纳斯焦娜这位善良温顺和敢于自我牺牲的小人物。通过对女主人公悲惨的命运及其原因的分析,展现了在国家利益和生活理想对立时道德对她的考验,并运用人格结构理论分析了作为人的主要任务。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家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以及深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7.
曹寅的戏曲作品存世的不多,只有杂剧《北红拂记》、《太平乐事》和传奇《续琵琶记》与《虎口余生》四部。然而,根据尤侗《艮斋倦稿》、萧爽《永宪录续编》、姚燮《今乐考证》、刘廷玑《在园杂志》、清无名氏《传奇汇考》、焦循《剧说》与黄文呖等撰《曲海总目提要》等的记载,可以看出曹寅在戏曲的体制形态、题材的选择、审美追求上都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汉乐府民歌名篇《孔雀东南飞》所描述的爱情故事中,主人公焦仲卿和刘兰芝面临着人生的三大抉择:请遣或是被驱、等或是不等、死或是不死.选择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局,焦仲卿和刘兰芝在选择中彰显了他们生命意识觉醒轨迹.  相似文献   

19.
焦竑是晚明最负盛名的学者之一,其籍贯在各书中说法不一,经考证其祖籍为山东日照琅琊人,后因远祖焦朔受封,占籍南京应天府上元县旗手卫。焦竑著作等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收录其著作十六部,其中十三部被列入存目中。根据各书存目提要,归纳出三点原因:与儒家学说相悖;受李贽思想影响;著作内容不佳。最后就《国史经籍志》提要内容从体例、成书过程和馆臣评价三个方面对该书的价值重新作了相对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