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三维定点摄像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500米的起跑动作进行技术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男女短道速滑运动员在起跑阶段前三步每一步所用时间均稍长于世界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平均用时,建议加强运动员启动反应速度训练;我国男女运动员在起跑阶段躯干倾角和蹬冰腿膝关节角均偏大,建议运动员应保持较低的姿势.以减小阻力;我国优秀短道选手的蹬冰角度和最大展膝、展髋角速度均偏小,建议在今后的训练中应加强冰刀对蹬冰角度的控制及下肢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短道速滑弯道技术动作和速度滑冰技术动作的分析,认为短道弯道技术练习对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弯道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速度滑冰弯道技术中使用短道弯道技术练习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从短道和速度滑冰运动员弯道下肢动作,即髋膝踝的角度、身体倾斜度、蹬冰角度以及技战术与训练等方面,阐释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运动员之间的动作结合点,分析利用短道弯道技术优化速度滑冰技术动作的合理性,提出短道弯道训练对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弯道技术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短道速滑弯道技术动作和速度滑冰技术动作的分析,认为短道弯道技术练习对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弯道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速度滑冰弯道技术中使用短道弯道技术练习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从短道和速度滑冰运动员弯道下肢动作,即髋膝踝的角度、身体倾斜度、蹬冰角度以及技战术与训练等方面,阐释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运动员之间的动作结合点,分析利用短道弯道技术优化速度滑冰技术动作的合理性,提出短道弯道训练对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弯道技术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摄影测量的方法,在全国短道速度滑冰“攀登杯”系列赛长春冰上训练基地比赛现场,实时测试了杨阳等4名女子运动员在5圈追逐赛中的弯道技术动作,分析测试结果作者认为孙丹和王春露髋、膝动作的协调性较好,有利于取得较好的蹬冰效果,特别是王春露髋、膝动作协调并且关节伸展幅度大、时间短,更有利于提高弯道速度。七台河队的杨扬在所测定的这段弯道上无明显蹬冰动作,以自由滑行通过弯道;长春基地的杨阳弯道蹬伸比较积极,但髋、膝动作配合欠佳。  相似文献   

5.
优秀速滑运动员弯道蹬冰技术动作结构的模式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优秀速滑运动员弯道蹬冰技术动作结构的模式特征 ,对技术动作的诊断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运动生物力学方法从三维角度对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弯道蹬冰技术进行研究 ,认为 :步长间滑步长度和滑步宽度的组合应遵循 3.6∶1的原则 ;蹬冰过程中人体重心的纵向位移幅度明显大于横向 ,并非传统认识中的横向移动幅度大于纵向 ;优秀速滑运动员运用Clap式冰刀时的展膝程度并非传统认识上的充分伸直 ,而与采用传统冰刀时的展膝程度相似 ;提供了用起蹬条件作为判断和评价运动员蹬冰初始条件的方法 ,并推测了下肢关节的有效蹬伸范围  相似文献   

6.
速滑运动员男子500m出弯道技术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对男子速滑500m运动员出弯道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目前我国男子速滑500m运动员在出弯道阶段左右腿蹬冰有较大的差异;当前我国优秀运动员出弯道阶段身体重心偏高,膝关节角度偏大;在双支撑转向单支撑阶段髋膝关节主动用力不够,爆发式蹬冰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运用三维DLT拍摄的方法,对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500m比赛第1次出弯道左腿蹬冰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组运动员左腿双支撑蹬冰阶段的时间长于世界组运动员;国内组运动员左腿蹬冰各阶段躯干角的平均值均大于世界组运动员;从国内组运动员髋角的初值与均值明显偏大可判断出其左腿单支撑蹬冰瞬间及左腿蹬冰过程中的身体姿势提高。  相似文献   

8.
从克莱普冰刀的特点、弯道身体倾斜角度、蹬冰角度、疾跑技术和衔接技术等方面对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的直道技术、弯道技术和起跑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指出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弯道技术要优于速度滑冰运动员,从而成为短道速滑向速度滑冰转型的运动员的主要优势,相应的直道技术则沦为劣势,以此可作为判断运动员是否适合转型,以及改进转型后的技术动作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在速滑的弯道技术中髋、膝、踝三关节角度的大小是否影响蹬冰技术质量、成绩的提高和动作的效果等,特对我国健将级运动员杨忠杰和世界优秀运动员海登的侧面弯道滑跑电影技术图片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解剖学部位,找出肩髋膝踝四关节的中心点,将所有的这些点用钢针刺一小孔,然后用直线段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分别构成F肢各关节角。肩、髋与膝三关节两直线间向前的夹角为髋关节屈角;髋、膝与踝三关节两直线间向后的夹角为膝关节角;膝踝间直线垂直于足横线(从足跟到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空间力系及达朗伯原理对当今速滑弯道滑跑技术进行了解释,目的在于建立弯道技术的完整概念。同时指出:1、弯道增速主要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靠登冰腿单支撑纵向蹬冰的动作,二是靠运动员在弯道滑跑时适宜的触冰角度。2、运动员在弯道滑跑时身体靠支撑腿的自然伸展动作造成倾斜,而不是向左的倾倒动作。  相似文献   

11.
优秀速滑运动员弯道蹬冰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对世界优秀速滑运动员的弯道蹬冰技术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结果认为:优秀速滑运动员运用Clap式冰刀时的展膝程度并非传统认识上的充分伸直,而与采用传统冰刀时的展膝程度相似。蹬冰结束瞬间膝角在149.9°±6.63°~158.4°±4.83°之间。由此推测,Clap式冰刀与传统冰刀在下肢蹬伸技术动作上的差异并不是由膝关节所引起,可能与踝关节和髋关节蹬伸技术动作的改变有更大的关联性;提供了用起蹬条件作为判断和评价运动员蹬冰初始条件的方法,依此推测了下肢关节的有效蹬伸范围。  相似文献   

12.
运用VICON动作分析捕捉系统、Kistler三维测力台以及多功能测力靶,对散打运动员正蹬腿打击过程的动作时间、躯干旋转角度与打击腿关节角度、环节速度、角速度、支撑腿地面反作用力等相关指标的测量,探讨影响散打运动员正蹬腿打击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优秀运动员提膝阶段比普通运动员时间短、速度快、躯干旋转与髋关节角度小,在最后撞击时优秀运动员比普通运动员送髋速度快,充分、支撑腿蹬地迅速并蹬地力度大。建议:(1)正蹬腿的训练中提高提膝的速度以及提膝与蹬伸间的连贯性。(2)提膝时大腿尽量贴紧躯干,撞击时充分向前送髋,加大打击距离。(3)提膝时身体重心不要刻意下压,最后撞击时加强支撑腿蹬地力。  相似文献   

13.
短道速度滑冰技术动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运动员的比赛动作进行了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得知在弯道弧顶 7m长的距离内 ,在高速滑跑的情况下 ,所有运动员都没有完整的单步 ,多数运动员以右单支撑进入该区域 ,以双支撑离开该区域。从身体姿势看 ,蹲屈姿势低 ,上体姿势高。所有运动员都以较低的上体姿势进入弧顶段而以较高姿势离开。身体倾角和蹬冰角越小 ,滑速越快。从弯道弧顶段的平均速度来看 ,女运动员 5 0 0 m的平均速度比 10 0 0 m要快 ,单支撑蹬冰阶段的平均速度比双支撑蹬冰阶段快 ,单支撑阶段的纵向蹬冰是弯道增速的主要动力来源。双支撑阶段的侧蹬冰仍是提高弯道速度的重要手段。双支撑阶段浮腿着冰较早 ,而蹬冰腿迟迟不进行侧蹬冰是导致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速滑女子500 m运动员入弯道与出弯道姿势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影像测量的方法,获取优秀女子运动员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入弯道与出弯道蹬冰技术的运动学参数。目的是通过对优秀运动员入弯道与出弯道的运动学特征比较分析,揭示出高水平运动员入弯道与出弯道蹬冰技术的动作规律,确立正确的入弯道与出弯道蹬冰技术概念。运动员出弯道阶段的平均速度比入弯道阶段的速度快,左腿在单支撑蹬冰阶段和双支撑阶段蹬冰的平均速度要比右腿速度快;从身体姿势变化来看,入弯道躯干角度大于出弯道躯干角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生物力学方法,从三维角度对世界优秀运动员王曼利1000 m滑行的弯道1个复步蹬冰动作研究后认为:王曼利左右腿支撑时间各个阶段存在一定的节律性,有利于弯道滑行速度的稳定.但左腿起蹬时刻要略晚于世界优秀选手的平均值,而左右单步动作频率都要高于世界优秀选手的平均值,说明是通过加快动作频率来达到提高步速的.蹬冰起始时刻膝关节角度较低,有利于增大蹬冰距离,而蹬冰的展膝程度中,膝、踝关节蹬冰角度没有充分伸展.  相似文献   

16.
运用三维DLT摄像法,对国内两名优秀速滑运动员直道滑行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自由滑行时间和单支撑时间偏长,降低了蹬冰频率;大腿带动小腿蹬冰动作不明显,在单支撑蹬冰阶段加大髋关节的蹬伸幅度,有利于发挥肌肉力量,提高蹬冰效果;在整个蹬冰过程中髋、膝关节起主要作用,单支撑蹬冰阶段膝关节伸展幅度过小,将造成消极蹬冰,影响肌力发挥;自由滑阶段较大的膝角导致压膝幅度增大,压膝幅度越大,压膝时间越长,对蹬冰效果造成的负面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7.
扬俊方同志在《速滑技术动作中有两腿交接体重动作,不存在双支撑蹬冰阶段》一文中所提出的问题很有意义,值得商榷。我想谈点个人的看法。①当代速滑特点之一是滑跑频率快,蹬冰速度快,所以做为蹬冰过程一部份的双支撑阶段也有所缩短。②在教学训练中,应指导运动员“早蹬冰,晚着冰(浮腿)”。③双支阶段时间缩短了,但并不是没有了。这个“缩短”是随整个蹬冰过程的加快产生的,所以双支阶段仍占蹬冰过程的相当比例(世界优秀运动员为36—  相似文献   

18.
速度滑冰实效性动力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跟踪测力系统,对我国速滑优秀女运动员的直、弯道滑行技术进行现场测试,归纳出单峰、双峰和无明显峰三大类型蹬冰力曲线;剖析了直、弯道滑行技术动作结构和动力学特征;建议我国应用以发展动态蹬冰力量为主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9.
滑轱辘是速滑运动员重要的陆地训练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速滑和滑轱辘两种动作弯道滑行时下肢各关节角度——时间曲线、力——时间曲线的形状、特征及运动速度、蹬伸特点的分析比较,从而得出滑轱辘练习对速滑有着双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世界速度滑冰成绩的飞跃提高,与不断改进滑跑技术动作有着密切的关系。精益求精的滑跑技术驱使我们必须破除影响技术改进的惯例,在原来的础基上,废弃一切不必要的多余动作,这是速滑技术发展的必然。在速滑技术动作中,双支撑蹬冰阶段,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被认为是存在的,也是必要的。现在速滑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和改进,双支撑蹬冰已成为过时的错误动作,实践中已经不存在了。双支撑蹬冰阶段“就是蹬冰腿在没结束蹬冰之前,浮腿冰刀着冰并和蹬冰腿同样承担一定的身体重量,同时,蹬冰腿还在继续完成没有完成的蹬冰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