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高校高年级学生体育活动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安市 2 0所普通高校三、四年级大学生(男 3 2 9人 ,女 3 0 9人 )进行了调查 ,发出问卷 65 9份 ,回收 63 8份 ,调查结果分析如下。1 高年级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行为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 ,每周参加三次以上体育活动的高年级大学生比例 ,男生为 4100 ,女生为 3 700 ;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三次以下的比例 ,男生 3 700 ,女 3 400 ;几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男 2 2 00 ,女 2 90 0 。说明有 2 / 3的高年级大学生能够参加体育活动 ,每周坚持三次以上的学生人数约占 1/ 3。同时 ,在每周参加三次以上体育活动的学生中 ,每…  相似文献   

2.
"121健身纲要"与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实验法,依据“健身纲要”的精神,在高校创建了“121体育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即每周上4学时体育专项选修课,组织学生参加朝阳活动3次。要求学生每人掌握两种以上健身方法,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的专项技能、身体素质和对体育的认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初步养成,培养了一批有组织管理能力的体育骨干,促进了整个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进波 《体育世界》2007,(11):30-3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广东工业大学龙洞校区、大学城校区和校本部的普通系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同学非常喜欢或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以羽毛球、跑步、篮球、散步为主;场地器材不足、条件差,没时间,没有养成锻炼习惯等问题是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学生每周参加2次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但时间偏短特别是女生。提出了鼓励组建体育俱乐部,加强组织管理,改善活动条件,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及各类学生组织的作用,组织丰富多彩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 长期以米,不少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都习惯于用“两课、两操、两活动”来概括学校体育工作的内容,并且把“两活动”解释(或理解)为“每周两次课外体育活动”。我觉得,这种解释是值得商榷的。 1979年5月,在扬州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上,提出了“抓好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的要求,并指出“每周最少安排两节课外体育活动,列入课表”;而后颁布的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又重申学生“每周参加两课时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列入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我国体育人口1996年我国16岁以上城乡居民有34.3%的人参加过一次或一次以上体育活动,其它65.7%的人在这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体育活动。若将7至15岁的在校学生,以及武装力量等人口作为当然体育人口统计,我国体育人口总数约为31.4%。我国男...  相似文献   

6.
国家体委推出“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是作为《全国健身计划纲要》第一阶段的具体实施工作方案。这里的“一二一”是借用体育队列操练中的“齐步走,一二一”的指挥口令,形象明确地概括了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即:一、倡导国民做到:每人每天参加一次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以上体育健身方法,每人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二、倡导家庭做到:每个家庭拥有一件以上体育健身器材,每个季度全家进行二次以上的户外体育活动,每个家庭有一份以上体育健身报刊图书。三、倡导社区做到:提供一处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每年组织两次社区范围的体育健身活动,建  相似文献   

7.
颜意娜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6):127-130,F0003
基于目前国内体育活动与心理素质教育结合的思想,采用多元方差和回归设计,对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包括心理适应能力、人际关系综合能力、自信心3份问卷和体育活动参与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经常参加艺术体育类活动的大学生在自信心方面表现出了相对较高的水平;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大学生比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大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每周参加2次及以上体育活动的大学生比只参加1次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每周参加3次或以上体育活动的大学生在心理适应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与大学生的自信心存在高相关,预测模式显示每次参加体育活动时间越长的大学生,自信心表现越强。  相似文献   

8.
1.居民在一年中参加过体育活动的比例,我国16岁以上居民约为三分之一;日本20岁以上居民约为三分之二。居民在一年中参加过体育活动的人口比例,我国与日本相差一半。不过,如果按照同一标准进行比较的话,我国体育人口的比例还要比日本低一些。2.尽管我国居民在一年中参加过体育活动的人口比例与日本相差许多,但是我国居民中体育人口的比例却与日本相差无几。我国居民中体育人口的比例之所以高于日本,是因为我国居民每周参加3次以上体育活动的人口比例较高。3.我国居民喜爱强度较小的体育活动;日本居民喜爱强度较小的体育活动和野外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9.
<正> 关于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中小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本文作如下介绍: 1.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情况 美国政府1980年在《全国的目标: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报告中,重申了学校体育对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性,还根据美国学校体育的情况,确定了十年目标,即到1990年要有60%以上的少年儿童(10~17岁)每天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体育课或课外活动。据统计,现美国中小学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多达80%以上。 在日本,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旧的教育大纲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此日本文部省制定了从1990  相似文献   

10.
我国老、中、青年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我国 30个省 (市 )、自治区 16岁以上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所获数据 ,按照老年 (5 5岁以上 )、中年 (36~ 5 5岁 )和青年 (16~ 35岁 )分组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老、中、青年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人数的组内百分比和“适当运动”人数的组内百分比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形态。制约老、中、青年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老、中、青年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时间安排、活动形式以及促进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外因等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正> 一、时间保证 (1)在体育教学中,在保证完成“大纲”任务和要求的前提下,把“大纲”的选用教材的教学时数加到传统项目上去,使各年级的传统项目的教学时数增加到40%以上。在教学中加强传统项目的基本知识技能技术的教学和训练。每次课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传统项目练习。每学期考核,传统项目都要有一至二项。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时,传统项目要占百分之三十至四十。 (2)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每周三次的课外体育活动,其中传统项目活动安排两次。每学期安排一次传统项目“活动月”活动,全体师生参加。学校还作出规定,凡传统项目活动  相似文献   

12.
对上海市和北京市中、小学生 (小学三、四年级学生 12 5 2人 ,中学生 15 5 2人 )暑假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北京市和上海市中、小学生暑假的体育活动状况并不乐观 ,他们花费大部分的时间看电视、游戏及参加各种文化补习班 ,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很少。学生们普遍反映 ,学校很少组织体育活动 ,社会上缺少可供给中、小学生活动的体育场 (馆 ) ,应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戴贤宾 《精武》2012,(8):61-62
为了全面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文件精神,我市城区南片大力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本文就对本片的大课间活动从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活动内容、参加活动的态度和影响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以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提出了建议。意在提高学校大课间的活动质量,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调查,对云南省大学生参加 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有84%的学生对体育活动抱有兴趣;2)强身建体、娱乐休闲是我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3)我省约有85.7%的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参加课外体育活动;4)每次活动30min以上的占64%;5)54.2%的学生周六周日参加课外体育活动;6)没有时间和场地器材短缺等客观条件是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阻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每天上午九点三十五分,辽宁省铁岭市开原民主小学三年级(2)班的王逸冰都会和同学们一起来到操场上参加大课间活动.这些年,学校组织的大课间活动从九点三十五分到十点二十分,各项运动达到了几十种,王逸冰不仅掌握了乒乓球、武术等两项以上的体育技能,还学会了唱歌、跳舞等艺术特长.如今,每到大课间和课外活动时间,民主小学都会洋溢着歌声、笑声,欢呼声、加油声等,校园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记者走访全国各地时发现,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能像民主小学一样,开展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和各种艺术活动,并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很多中小学生都掌握了基本的体育技能和艺术特长,如今,热爱体育、参加艺术活动、力求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已成为广大青少年学子的时尚.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40~59岁普通居民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河北省2400名40~59岁普通居民的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现场发放问卷2400份,回收2400份,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23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9.04%),了解这一群体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锻炼目的、健身项目和场所的选择以及锻炼时间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文章提供了以下调查数据:1.每周参加一次以上体育活动人数我国判定体育人口的标准为: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30min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以上。统计显示,40~59岁成年人每周参加1次以上有益健康的体育…  相似文献   

17.
《中国学校体育》2020,(2):80-82
<正>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是中小学生每天都要参加的体育活动。玩是孩子的天性,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主动练习,让学生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玩"得起劲、"玩"出名堂、"玩"得持久,充分体现目标引领在体育大课间中的独特作用,是合肥经开区学校近年来努力探讨与解决的主要问题。一、当前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2007年以来的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与课间操相比,不仅在时间上增加到25~30min,而且在名称、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一般情况下,我们把每学期的第一次体育课安排为引导课,其作用有两点:一是向学生介绍本学期的教学内容、考核项目、达标标准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安排和要求,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二是向新生介绍本校体育方面的成就,开展体育活动的情况和优良的传统,以调动学生上好体育课和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俗话讲,好的开端,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因此,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规定,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我们的安排是:规定每周体育课80分钟,体育锻炼课80分钟,早操、课间操180分钟,室内操25分钟,早锻20分钟,合共385分钟,每个学生每天略超过一小时锻炼时间。上述时间安排,通过时间表规定下来,要求上述时间与其它学科教学时间同样保证。到现在已经执行了一年多,实践表明是可行的。落实一小时锻炼,需要有一定物质条件。我们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锻炼需要合理安排场地器材。我们依靠勤工俭学收入,学校每学期增拨体育经费两千元以上,满足开展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20.
<正> 君山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1000多名学生,只有2名专职体育教师。教师少,力量单薄,而学校的体育工作却是一派生机。那么,他们是如何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呢? 一、校长主抓体育,教师齐心协力自1986年以来,每学期的开学前夕,由校长召开一次全校教师参加的关于学校体育工作的专题座谈会,制定本学期的体育工作计划,落实“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2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措施。发动全校教师督促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协助体育教师开展各项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