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费时低效,是谁也不能否认的尴尬现实。范红和王家伦两位老师撰文认为,当前“语文越来越难教”,“其主要原因是语文教学脱离本位,烦琐浮华的倾向有愈演愈烈之势,主要表现在教学‘套路’的华而不实”,主张语文教学要“回归学科本位”。[范红,王家伦.语文教学:请回归学科本位[J].中国教师,2012j(5).]我个人认为,这两位老师还没有直抵问题的核心,“语文越来越难教”,不是“语文教学脱离本位”的问题,而是我们的教育立场有问题。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教学学科只是“语文”,传统的学校教育被称为“读书”。语文,非读书不可,这本是一个自古都有的共识。语文,其实不是老师给“教”出来的。翻开中华民族三千多年的教育史(严格地说,中国的语文教育从甲骨文时代就开始了),那本身就是一部堂堂正正的读书史。中国是教育大国,也是一个读书大国,我国的语文教育历来重视读书。苏秦之所以能游说天下,是因为他“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不倦地读书;杜甫之所以下笔如有神,是因为他“读书破万卷”;周总理从小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鲁迅“连  相似文献   

3.
“重奖毕业班教师”异议熊建设随着重奖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惯于以“精神鼓励”为主的教育界,也开始更新观念,奖励有突出贡献者。然而我们也看到有些地区、有些学校,始终将奖励的重点故在毕业班教师身上。其原因挺简单:毕业班是学校质量的窗口,成果出自毕业班教师之...  相似文献   

4.
望江名师韩吉旺在一次乡镇学校教师培训会上提到“简简单单学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时,曾引起很大的争议。有老师认为,语文是综合性的学科,语文的目标应该是多元的,语文教育的手段应该是多样的,怎么说“简简单单教语文”呢?其实,他们还没有明白一个道理:语文就是一门学科,和数学、英语一样的学科,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一个学科的教学目标,不能贪多求全。  相似文献   

5.
一众所周知,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它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每一个中国儿童学习的首选内容。古代的童蒙教育和现代的小学教育都重视汉语的教学。在各门学科中,小学语文可算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了。始于周秦的中国古代童蒙教育“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等伦常之节和诗书礼乐典章制度之文”,其主要内容是以语文为主的,大致可分为识字、习字、学诗、作文、读史、学经等。汉代的教师被称为书师,一教学生识字,二教学生经学,以《孝经》、《论语》为主要教材。自唐代后,由于受科举考试注重诗赋的影响,开始进行诗歌教学,开我国蒙学习诗作对之先河。…  相似文献   

6.
一、“实用”学科“不实用”按照叶圣陶前辈的观点,课程的设置价值不外有三:“一种是实用价值,一种是训练价值,还有一种是文化价值。”①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现有多种名称,下文简称“教法课”或“教法”),其任务是使学生树立先进的语文教育观念,掌握教学规律,获得施教能力——会教语文,能教语文,价值在于“实用”。当然,还有训练价值——训练学生的施教能力,由此更加“实用”!.可是多年以来,这门实用学科并不实用。(一)从教学一般情况考查1.教学内容很少实用(1)平面重复。教法课通常在大学后半学程开设,有些内容,如教…  相似文献   

7.
童洪星 《教学月刊》2015,(Z1):70-73
一、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引导”请各位语文教师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是教别人学语文的人,我们自己应该有较高的语文水平,那么,我们的语文水平是怎么来的?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教给我们的吗?当然是,但仔细想想又不是。我们的语文水平归根到底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自己多读、多写慢慢形成的。从教多年后,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一个学生,即便把语文教师上课讲授的东西全部接受了,甚至消化了,也不一定能把语文学好。有些学生听课笔记做得很好、很详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教学生读文言文呢?一、教师要深入地解读文本,并以自己深情的解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思想要思想引导,热情要热情点燃。一个连自己都厌烦古文的语文老师如何能在文言课堂上激情四溢、妙趣横生,想来不过是“以己之昏昏使人之昏昏”罢了。教师只有“爱己之爱以及人之爱”,沉浸于凝练的字里行间里,沉浸于灿烂的文学精品中,在“诲人不倦”的同时更“学而不厌”,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古典文化素养、培养对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以这种热爱之情感染学生,带着学生一起穿越渺远的时空,触摸先贤的灵魂。“落霞与孤…  相似文献   

9.
吴鸽 《师道》2023,(4):6-8
<正>黄美华老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我们同在一所学校,黄老师是我的前辈,她教音乐,我教语文。尽管我俩分属不同的学科,我对她本人及她的课堂钦佩之极。有人这样评价黄老师,说:“只要往讲台上一站,她就是一节精彩的课,她与课永远都是浑然一体的,她天生为课堂而来,为音乐而来。”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许多教师习惯于将自己束缚于各自的学科领域,学科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互动。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各科新教材都十分注重知识的融合。在如今的学校中,我们可以看见语文老师为了弄清楚课文中的一些科学知识向科学老师请教,科学老师为了完成人体生长曲  相似文献   

11.
焦启农 《考试周刊》2009,(22):78-78
在中学所有学科的教学中,语文是最受指责和抨击的一门学科。因为旧语文教材和现实生活严重脱节,教学观念的陈旧落后,现代高考指挥棒的误导,使语文老师产生困惑,无所适从。语文老师要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必须走出一条顺应潮流的教学新路。  相似文献   

12.
郭平 《现代语文》2007,(4):103-103
常听人说,教师需要点教育理想。许多人都不以为意,想必也是情理中的事情,因为目前许多老师认为教书无非就是让学生上个好大学。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这,我真觉得是该洗洗脑了。所有学科教师无不如此,语文教师尤其应该有点教育理想。人们常说,立言先立人。立人是立言的基础。把语文教好,与教学生做人是一条路道上的任务。离开“立人”之道而专钻“言语”,恐怕就有失语文教育的根本。语言里有什么,我们该强化学生对言语极其强烈的敏锐力,能够较快捷地把握“言语内核”,这“言语内核”包涵的就应该有学生发展需要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教学理念要发挥其作用,并有效改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现状,必须把教育教学理念和学科特点相结合。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同时要把新课程教学理念和自己所教的学科有机结合起来。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新课程教学理念在具体学科教学中生根发芽。小学的语文教师要积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把新课程教学理念和小学语文教学实际联系在一起,把教育教学的目标转变为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和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并重。  相似文献   

14.
狗窝     
我们知道,语文学科本应是最丰富多彩的学科,语文课理应是生动有趣的课。然而,目前的现状是,语文学科成了干瘪苍白的学科,语文课成为枯燥乏味的课。于是,学生、老师困惑,家长、社会不满,站在高层面的仁人志士则从宏观的高度对现行教育体制以及高考制度提出了一连串的质疑,甚至有人给中学语文教学扣上了“误尽苍生”的大帽子。还有不少人说,学生的语文水平不是老师“教”出来的,也不是学生“学”出来的,而是学生“悟”出来的。诸如此类问题,作为语文教师,该怎么办?我们认为,在没有更好的考试制度以前,语文教学的“可为”应该从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上去寻求最佳途径,在优化教学过程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所有学科的教学中,语文是最受指责和抨击的一门学科。教育界人士认为传统的语文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语文老师要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走出一条顺应潮流的教学新路,才能有效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中学从事语文教学近20年,经常会遇到学生向老师请教语文学习的方法,教师往往告诉学生语文学习重在积累。的确,“积累”不失为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可是,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不可能像有些学科那样立竿见影,这就决定了“积累”必须有一个过程,甚至周期很长。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因而,语文教师“教活语文课”有着重要的意义。钱梦龙老师早就告诫我们“一定要把学生教活”,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也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教活语文课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活”堪称语文教学法之精髓。可以说,语文教师教活语文课是使语文教学走出低谷的治本之举。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拥有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有人说:“积累是构建语文之塔的金砖。”的确,没有日积月累,就不会有学生深厚的语文功底。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重在教学生语文知识: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等,这些语文知识对语言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并不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必备基础。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没有学过语法修辞知识的人,完全可以凭着正确的语感使用母语阅读、说话和写作。而我们有多少语文基础知识得满分的学生却无法很好地运用自己的母语进行口头或书面的交际、交流。这与我们传统语文教…  相似文献   

19.
潘银 《教育文汇》2014,(15):27-2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492页)现代课堂的转型也在力求向着叶老所提出的“不需要教”的教育愿景努力着。如何才能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之境呢?现代教育理论提出要达到“不需要教”之境,必须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理想。  相似文献   

20.
王晶 《山东教育》2010,(9):54-54
在很多地方很多学校,科学依然是一个“副科”“小科”,小到微不足道,可有可无。科学学科还是边缘学科,基本上都是语文、数学老师兼带,也有些学校科学成了“福利学科”。记得一次参加科学学科年会,与其他地区的老师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