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身体自尊量表为测量工具.通过对1 191名中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在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等5个指标上男生优于女生,初中生优于高中生.初中男生的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和身体状况等3个指标上均优于高中男生;初中女生的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和身体吸引力等3个指标上均优于高中女生.随着年龄的增加,中学生在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等5个指标上呈现高——低——高的趋势,15岁是最低点.  相似文献   

2.
应用问卷调查、访谈、逻辑分析与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在10个指标分别与性别、学段2个维度的相关分析中发现中学生的某些指标呈高度显著相关性,本研究主要探讨影响身体自尊的指标,并针对处于身体自尊敏感期的广大中学生提出促进身体自尊健康形成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统计法等,以徐霞编制的中文版PSPP(身体自尊量表》为研究工具,对上海市部分中学生的身体自尊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中学生自我价值感与身体素质强弱的关系最为密切,而影响自我价值感高低的4个因素按其重要程度排序为:身体素质、身体吸引力、身体状况和运动技能。研究认为,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重要时期,身体自尊意识形成对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作用尤为重要,学校教育应更多关注学生的身体自尊意识培养。  相似文献   

4.
体育舞蹈、武术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学业自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体育舞蹈、武术选项大学生身体自尊、学业自我等方面的差异性,对丽水学院部分体育舞蹈、武术选项的大学生进行了身体自尊、学业自我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舞蹈选项的大学生在身体自尊各维度上都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且性别对各量表均有不同的主效应,而学业自我的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武术选项的大学生在身体自尊、学业自我各项评价上虽有差异但没有显著差异,且性别对各量表均有不同的主效应.  相似文献   

5.
运用自编的中学生心理弹性量表等测量工具,对体育锻炼与中学生心理弹性及其预测指标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并对中学生体育锻炼和心理弹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的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存在着显著差异,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中学生在心理弹性的问题解决能力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不同父母婚姻情况的中学生在心理弹性的自我悦纳维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2)不同体育锻炼量组在心理弹性五个层面方面有显著差异(Wilk’sΛ=.959**).(3)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支持了心理机制理论假设模型(CMIN()2)/df=5.596,RMSEA=0.080.)(4)体育锻炼不仅可以直接对中学生的心理弹性产生影响,而且可以通过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等中介变量对中学生心理弹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了解聋校中学生的人格特征和培养他们的良好个性品质, 本研究对不同性别、年级和不同程度听力损失的聋生进行了人格调查和统计 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听力、智力及学习成绩是影响人格形成与 发展的重要因素,尽可能地保留残余听力和提高学业成绩有助于聋校中学生 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900名初一至高三学生的负面身体自我和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羌族中学生在负面身体自我量表总分及其负整体特征、相貌、胖三个维度和消极应对显著高于汉族或彝族中学生,而瘦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汉族中学生;学习成绩为优、良的中学生在负面身体自我量表总分及其整体特征、相貌两个维度和消极应对方式上评分显著低于学习成绩为中、差的中学生;父亲职业为工人或知识分子的中学生在负面身体自我量表总分及其矮、瘦、胖维度和消极应对上明显高于父亲职业为农民的中学生,同样母亲职业为工人或知识分子的中学生在瘦、胖两个维度和消极应对上得分明显高于父亲职业为农民的中学生.(2)中学生的瘦和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各维度(除环境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负面身体自我的其他各维度和消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各维度(除环境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3)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对于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整体特征为负向预测,积极应对为正向预测;相貌对生活满意度是负性预测,对正性情感则是正性预测.对于负性情感,整体特征、相貌、胖和消极应对为负向预测,积极应为正向预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聋哑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及其与负面身体自我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和身体自我量表对359名聋哑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特殊价值感、社会取向特殊价值感上聋哑中学生与正常中学生的差异极为显著.在社会取向人际价值感、社会取向心理价值感上差异显著.聋哑中学生只在个人取向道德价值感、社会取向家庭价值感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他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随着年级的变化,在个人取向特殊价值感、个人取向人际价值感、个人取向生理价值感、个人取向道德价值感上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在社会取向道德价值感上年级差异极为显著.结论聋哑中学生负面身体自我与自我价值感总分在整体、相貌维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课堂疏离感是指学生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等心理状态以及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不良方式。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认为中学生课堂疏离感的结构可划分为空虚无意义感、压抑孤独感、盲目无助感、非卷入感、自我价值缺失感五大维度,并据此编制了中学生课堂疏离感的测量量表。经过初步调查研究,发现中学生课堂疏离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城乡之间的课堂疏离感没有显著的差异;而在课堂疏离感五大维度中,自我价值缺失感普遍较其他维度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大、中学生实际自我、理想自我的调查、比较研究发现,大、中学生在理想人格和现实人格方面基本呈一致的倾向,实际人格中都保留了较多的传统人格特征,同时理想人格又吸收了许多西方文化中的现代人格特质,如创新、洒脱等。中学生独有的人格特质是谦逊,而大学生独有的人格特质是孝顺和爱国,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只是因为大、中学生的年龄和学识的不同产生了各自独有的人格特质。这些都构成教育的基础,对于进行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用《赛前情绪量表-T》和《集体项目运动员比赛表现自我评价表》,对209名中学生排球运动员进行了调查.通过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1)中学生排球运动员的赛前情绪在其性别、年级、是否主力队员、运动等级及训练年限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2)个体失败焦虑、自信、社会期待焦虑和躯体焦虑与比赛表现自我评价均存在显著相关,运动员比赛表现自我评价与比赛胜负结果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运用《中国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对414名在校大学生和24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有53%的大学生尚未形成稳定成熟的自我认同;性别、年龄、年级、专业、政治身份、生源、民族等人口统计学因素无论是对整体自我认同,还是对第一层面的自我认同,都有影响;18-20岁是我国大学生的自我认同与延缓型形成的年龄区间,20岁自我认同基本稳定与成熟。  相似文献   

13.
对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调查与测量的方法对1989名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做了概括的描述,同时对初中、高中男女不同性别和城乡中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上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在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高一到高二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初中学生,男生自我评价的水平明显高于女生,城市学生的自信心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学生等结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汉、羌、彝族中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方法采用自我概念量表测量汉、羌、彝族900名中学生自我概念的状况,并进行不同层面的分析.结果民族和学习成绩对中学生自我概念的自我总分和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自我满意和自我行动五个维度得分有交互作用.除自我批评维度外,汉族中学生自我概念及其余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羌族中学生(P〈0.05),其道德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自我满意和自我批评五个维度上得分也显著高于彝族中学生(P〈0.05);彝族中学生的自我概念总分及其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和自我行动四个维度得分明显高于羌族中学生(P〈0.05),而自我批评得分又低于羌族中学生(P〈0.05).女生的自我概念总分及道德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和自我行动五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学习成绩优、良中学生的自我概念总分及其余各维度(除自我批评外)得分均显著高于学习成绩中、差中学生(P〈0.05).结论中学生自我概念存在民族差异、性别和学习成绩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陈国鹏等人修订的Marsh等人编制的“自我描述文卷(SOQ-Ⅱ)”,对西安市航天中学的15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重点考察了自我概念的年级、性别的特点,以及在不同学业成绩上的差异。结果发现:(1)在自我概念的总量表和分量表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而未发现性别差异,无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2)在自我概念的子量表上,性别差异显著。(3)在言语自我、数学自我、一般学校自我、体能自我等子量表,以及学业自我,非学业自我和总量表上,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有显著差异。表明学业成绩与中学生的自我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法研究了1791名不同年级、性别、学校类型中学生师生关系与友谊质量的特点,结合同伴特征和问题行为分析了学校氛围对中学生学校人际关系的影响,并探讨了中学生学校人际关系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1)中学生的师生关系总体上重点校好于非重点校,初一、高一好于高二,在亲密性和支持性维度上,年级与学校类型、年级与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2)中学生的友谊质量总体上重点校好于非重点校,高一、初一略好于初二,女生好于男生,学校类型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3)重点校拥有不良同伴的学生和问题行为较多的学生比例均显著少于非重点校;(4)师生关系与友谊质量各维度可以预测中学生社会适应过程中的自我肯定、自我烦扰和社会疏离感。  相似文献   

17.
王宜令 《学子》2014,(6):45-45
正随着中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刻,在老师、家长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学生逐步走向成熟,从一定程度上实现理想中的自我与现实中的自我的统一,社会的自我与个体的自我的统一,表现为中学生的个性和品格的可塑性。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针对中学生思想工作的特殊性,我们认为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注意做好几个结合。  相似文献   

18.
采用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对284名体育专业和241名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对两者身体自我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学生身体自我明显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专业男女生身体自我分别明显优于非体育专业男女生,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男生身体自我分别优于女生;体育专业城镇和乡村生源学生身体自我分别明显优于非体育专业城镇和乡村学生,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乡村学生身体自我分别优于城镇学生。专业和性别的交互作用对身体自我的身体协调和身体活动指标具有显著影响,专业和城乡的交互作用则对身体自我各指标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PSDQ对残障大学生的身体自我进行了实证调查。结果显示:残障大学生的身体自我发展性别间差异显著,男生优于女生。基于此,本文得出结论并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残障大学生的身体自我及心理健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听障中学生感恩、宽恕,采用感恩问卷及宽恕倾向量表对318名在校听障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与290名普通高中学生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听障中学生感恩及宽恕心理状况处于中等水平,有性别和年龄差异,与普通高中学生有一定差异。这些结果对于研究听障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