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认定是实施高校资助的基石,建立有效、可操作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机制迫在眉睫。本文正是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与资助为出入口,首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中存在的突出难题做出阐述,最后提出解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难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进行的必要前提是能否正确认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与高校开展资助工作的进程以及资助工作顺利完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探讨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的现状和现实存在的问题,以及确立认定的依据和标准。从建立和更新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构建公平合理的监督机制、加强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等方面提出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落实好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是提升资助育人实效性的基础,本研究以2018年秋季学期—2021年春季学期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数据为基础,利用数据分析手段,结合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实际,探析精准资助的工作方法,力求提高资助育人的工作实效。具体从特殊保护群体、家庭成员身体状况、父母背景情况、遭受意外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等五个方面详细切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状况进行精准分析,剖析不同困难等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主要成因,同时研究对应困难等级学生的资助育人方法,并提出面向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前、中、后期的资助育人实效措施,为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分析民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新时期民办高校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以保证国家及各民办高校资助资源的公平、公正、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5.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模式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不断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成为决定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成败的关键。通过分析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高效、合理、易操作、为学生认可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新模式,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平、公正、公开、客观地认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成为了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前提条件,也成为高校资助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分析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状,阐述了现行认定方法的优劣,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认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呈现增长趋势。国家、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投入的精力越来越大,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作为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显得至关重要。文章以C学院为例,介绍了 C学院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方法,重点分析了认定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法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朱凤祥 《文教资料》2011,(34):202-204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是资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当前形势下高校资助工作面临的普遍难题。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现状,本文深入分析认定工作面临的难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提高促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规范性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9.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有效开展资助工作的前提,认定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资助的效果。笔者分析了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现状,认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难以把握,相关证明材料可信度不高,评议小组不能完全做到公平、公正是目前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认定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准确掌握学生的信息,保证信息及时更新;充分发动学生,搞好民主评议,接受广泛监督;加强制度建设,开展诚信教育;转变资助观念,改革资助方式。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效益与效率。文章通过阐述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现状,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尝试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高职生综合素质状况的特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职生这一特殊群体整体素质状况、特点的分析与判断,提出了必须结合高职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严格管理的观点.强调对高职生的认识一定要实事求是,要整体看,要从做好工作的目的出发来认识高职生特点.  相似文献   

12.
用自编问卷调查236名在校大学生对相亲节目的态度,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对相亲节目有一定的关注,但主流态度仅把它当作一项娱乐而已;大学生基本上能客观理智地看待相亲节目现象,此类节目使大学生们对现实认识得更清楚;大学生对节目的关注度和认可度受性别等人口学变量的影响,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学生对嘉宾重名利的价值观表示认同,表明他们的价值观呈现多样化,且带有功利性。  相似文献   

13.
经典导读课程以班级人数多、专业庞杂、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为基本特征,这种众口难调的班级特征不仅使任课老师难以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甚至在教学管理、教学组织方面也会感到困难重重。在经典导读课程中运用分组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经典导读课程的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表达、组织、管理等能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可能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时初中生进行调查,发现:1.在成就动机等基本非智力因素水平上,背景生与优秀生均有显著差异;在成就动机、焦虑水平、好胜心和非智力因素总体水平上,背景生与问题生有显著差异,在其他维度上无显著差异。2.初中背景生在焦虑水平上性别差异显著(男生比女生更焦虑),在其他非智力因素上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It has been recognized that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udying in non-Anglophone countries face more challenges in integrating into local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for a number of reasons, such as the local language barrier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challenge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academic integration in non-Anglophone countries from the students’ perceptive, taking Chinese students as an example and using a qualitative approach based on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58 Chinese students in Germany and Finland. It shows that, despite learning environment differences between Finland and Germany, Chinese students face similar challenges, including individual ones, such as the mismatch between their academic background and learning requirements, or contextual ones, such as a lack of consider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the pedagogical approach and curriculum design adopted by the host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e results challenge the existing stereotype of Chinese students and present evidence of students’ resourcefulness in generating novel approaches to develop their learning capabilities. It also shows that traditional learning techniques may be used as pathways to achieving deep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相似文献   

17.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access problems distance students encounter when required to use the Internet for their studies, and how such problems influenc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gain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Empirically, the paper is informed by a qualitative case study of a Master’s programme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offered to a group of students in a relatively remote area of Indonesia. It shows how access problems certainly become a challenge for such students, not only because of the absence of technology but also because of social constraints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of technology. However, as there are often no proper alternatives, new technology may well be considered a step forwards for such students, even if the new technology to some extent creates serious problems.  相似文献   

18.
跟一般突发事件相比较,与大学生相关的突发事件具有社会敏感性、主体活跃性、影响广泛性等特点。突发事件处理不当,将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损害,给学校及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为增强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我保护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大学生的危机意识,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开展自救训练,通过一定的途径让大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救知识及自救能力。  相似文献   

19.
高校优等生是指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他们作为大学校园里一个特殊的群体,和其他高校大学生相比大都聪明勤奋,成绩优异,因此身上肩负着的责任和压力也就越大。在调查问卷、座谈、个别交谈以及实际工作中发现,优等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卑、焦虑、烦躁、孤独、脆弱、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因此,探讨高校优等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对策,对大学优等生的全面成长,落实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理工科院校抑郁症状大学生的攻击性特点。方法:首先运用Beck抑郁问卷筛选抑郁症状大学生,其次运用自编抑郁症状大学生攻击性特点问卷调查研究抑郁症状大学生的攻击性特点;结果:抑郁症状大学生的攻击性在不同的因子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抑郁症状大学生的攻击性特点在年级上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不大;抑郁症状大学生的攻击性在专业方面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艺术专业学生的攻击性要强于文科和理工科学生。结论:不同性别抑郁症状大学生的攻击性方式有显著差异;年级因素在抑郁症状大学生的攻击性方面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不同专业的抑郁症状大学生的攻击性有极其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