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公共平台建设,推动设备共享是支撑高校加快"双一流"建设,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举措。"十三五"期间,高校公共平台建设和设备共享取得了长足进展;面向"十四五"高校公共平台发展方向,创新共享平台运行机制体制,建立"共建共管共享"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新模式,对提升高校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高校作为能耗大户,是国家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对象。2008年以来,在教育部和住建部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下,全国高校"节约型校园能耗监管平台"建设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南京工程学院"建筑能耗监管平台"从2012年6月筹划,于2013年开工建设。该项目得到江苏省住建厅和江苏省财政厅约290万元的资金支持。目前一期工程即将结束投入试运行,预计该平台的建设运行将为我校创建"节约型高校"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校"双一流"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对于一流水平的实验室需求日益凸显,特别是兼具高专业技术、高展示度、高服务水平的公共实验平台更是高校办学实力的体现。我校自"十三五"规划方案编制以来,公共实验平台建设工作被视为我校建设规划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借鉴PDCA循环理论,结合在公共实验平台建设中的实践,对高校在公共实验平台建设中的规范化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组织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管理体制,推进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尝试,依托"公共基础课教学平台"网络推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加强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的建设,保证公共基础课教学投入.  相似文献   

5.
公共实验平台是高校科研和教学的重要支撑。如何在“双一流”建设的机遇下,以把握学科建设内涵为导向,深化资源配置综合改革,高效发挥平台的服务保障作用、使之成为支撑学科发展、人才引进、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窗口,是平台建设面临的普遍问题。结合学校公共实验平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运行,探索公共实验平台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最优协同方式,为“双一流”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重点高校利用"211工程"、"985工程"专项资金建设了现代化的分析测试公共服务平台--测试中心.文章以中山大学测试中心发展为例,从高校分析测试公共服务平台这一侧面来阐述重点高校测试中心对社会服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推进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仪器设备是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础条件,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公共平台是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效益提升的最佳模式,在国内外高校已形成共识。中国高校大型仪器公共平台经过30多年建设,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也面临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美国著名高校大型仪器公共平台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扩大学科覆盖面、加强学科交叉,在管理和运行上实行全成本核算、全方位开放,在服务方式上培训用户上机、开展研究方法的探讨等,使平台服务的广度、深度进一步扩展,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进一步提升,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虽然国情与社会背景不同,他们的建设和管理经验,对于我国高校大型仪器公共平台的改革和发展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公共实训基地是面向社会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培训和为企业服务的平台,探索实训基地的管理运行机制,对保证基地可持续性发展意义重大。以连云港高技能人才药物制剂公共实训基地为例,从建设背景、建设内容、建设模式和运行保障机制等方面阐述基地做法。实训基地现已实现"对内是实训教学中心,对外是公共实训基地"、"政校合作、双方共赢"的良性运转,为探索高职院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管理及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组织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管理体制,推进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尝试,依托"公共基础课教学平台"网络推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加强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的建设,保证公共基础课教学投入。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学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对于医学科研实验平台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很多医疗机构或医学院校都急需建立公共科研实验平台以满足临床科研与教学科研的需要,公共医学科研实验平台建立建设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实际需要的同时对可利用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整合,针对实验平台的前期准备、场地选择、仪器购置、人员配置到实验室的运行与发展等实际过程,从硬件建设、人员素质建设和实验室运行与发展三方面来探索公共医学科研试验平台建设运行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