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社会生活、客观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人的认识也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词义也就随之发展变化. "土"和"洋"的意义因为与社会生活及人的认识直接关联,其词义变化相对而言便富有代表性.在语言的动态使用中, "土" "洋"的意义变化,不仅包括词的概念意义的变化,也包括词的色彩意义的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2.
准确理解化学概念,是学好化学必需的基本功之一.笔者将一些容易混淆的化学概念进行对比,以帮助同学们正确理解它们的正确含义和相互之间的区别.一、"性质"与"变化""性质"与"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具有的特征,"变化"是物质的某种运动过程.但"性质"与"变化"是密切相关的,物质  相似文献   

3.
论"教授治校"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授治校"作为中世纪的产物,随着大学的发展以及内外条件的变化,其内涵也随之变化.目前,学者对于如何理解"教授治校"还未取得共识.界定"教授治校"的内涵,分析其变化的原因,论证"教授治校"的合理性,对形成高校的治理结构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资源"瓶颈"敲响节约警钟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结构性的变化是非常显著的.这种变化既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也包括消费结构的变化.从经济结构变化看,近几年我国呈现出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征.重化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去年已达67.6%.重化工业往往是高能源消耗、高资源消耗的产业,它的加速发展是造成近几年资源、能源紧张的最主要原因.从消费结构的变化看,特别是一些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实现从传统的"吃、穿、用"到"住、行"的升级.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升级导致了资源消费强度的增加、使用方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翻译与政治-- 梁启超翻译活动中的"善变"与"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洁  张德让 《巢湖学院学报》2005,7(4):139-144,153
政治思想的变化引发翻译思想的变化,梁启超的翻译活动表现出"善变"的特点,但众多的变化都是为政治服务,受政治支配.梁的翻译活动在"善变"的表象下有政治影响的"不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偶然翻阅《晏子春秋》,读至晏子语日:"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掩卷沉思,感触颇深。这是指事物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和变化,当然,这种变化有着不同的显现方式。有的变化不尽如人意,而有的变化却受益颇丰。万物一理.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我们必须学会适应这种变化。首先,教育对象不断变化,我们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变化的.我们面对的永远是新生代.不可能有现成的教育模式去一一对应。我们  相似文献   

7.
点、线、面是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随着其中某一元素的运动变化,其他元素(或有关结论)可能随之变化,也可能保持不变.运动变化题就揭示了这一特点.这类题目蕴涵着"变"与"不变"、"运动"与"静止"、"一般"与"特殊"的辩证思想,由于形式多样,立意新颖,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在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成为中考压轴题的命题热点.  相似文献   

8.
古小说"人化异类"模式与本土变形观念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人变化观念体现在异类间互化、无生命物与有生命物间互化、人与异类之间的变化.这类信奉进一步发展,很容易将某一特定异类同特定的人对应起来.而佛教轮回观念会同到本土变化观念中,逐渐占据变化传闻中的主要位置,后起的所谓神仙"谪世"母题,与此变化观念的历史演进过程,不为无关.母题与"妖化真相"相通,还影响到古人对于域外传闻的偏见.  相似文献   

9.
从"老三中心"到"新三中心",语文教育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民主平等思想的显现,是由"认知范式"到"全人范式"的发展,是师生地位及观念变化的结果,体现了知识传授由重教学结果到重教学过程的进步,同时也标志着大语文教育观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0.
刘志田 《辅导员》2013,(4):45-45
<正>偶然翻阅《晏子春秋》,读至晏子语日:"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掩卷沉思,感触颇深。这是指事物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和变化,当然,这种变化有着不同的显现方式。有的变化不尽如人意,而有的变化却受益颇丰。万物一理.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我们必须学会适应这种变化。首先,教育对象不断变化,我们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变化的.我们面对的永远是新生代.不可能有现成的教育模式去一一对应。我们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八年级物理"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后,我组织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小结,其中师生共总结出了"六种变化"、"十八个三".具体如下.1."六种变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数与代数"部分的比较,说明这部分课程要求的变化.主要从"增加和强化"与"删减和削弱"两方面对变化内容进行归纳,帮助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从力的累积效应角度描述力在"空间位置"和"时间"上的作用.其效果引起系统状态的变化.它们都是从"状态的变化量量度过程量"的角度揭示物理规律.  相似文献   

14.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主要描写威塞克斯宗法制农村的生活,反映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后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在主题思想上经历了从"牧歌"到"悲剧"的嬗变.这种主题思想的变化既是由于时代生活的影响,也是他哲学思想变化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会计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定条件下仅环境的变化会巨大地影响会计的发展变化.生产力和环境变化共同决定会计的发展.会计真正的发展动因应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可谓"生产--环境"动因论.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把多年来沿用的学生"期末鉴定"、"期末评语"改为"期末寄语",一个"寄"字说明了教育理念的变化、教师角色位置的变化、教师情感态度的变化,以及评价方式和内容方面的变化.如何写好"期末寄语",且使其真正实现上述变化并起到作用呢?第一线的教师应该对此开展研究.通过学习、实践以及反思,笔者总结出几点小经验,与大家探讨交流. 一、写作情感要深切 过去,教师期末给学生写评语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疼爱关注学生的情感,表现为"诲人不倦",要求严格,标准较高而且全面,语言冷漠,常用"该生如何"开头,哪里还有什么师生情感?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电感线圈中通过变化的直流电流时"电感电流"不能突变的原因,以及"电感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在不断地发展."于"字由古代汉语的动词、名词、介词、连词、助词五种词性发展到现代汉语的介词、名词、词缀,中间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演变的过程也十分复杂.在"于"的语法化过程中,不仅"于"的词性发生了变化,"于"的词义也发生了变化.本文主要依据"于"的语法化过程来考察语言的演变.  相似文献   

19.
一年有四季,天有冷暖,气候的变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气温变化是大自然固有的现象.而气象的变化对人的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讲,气象条件的变化可分为两种,即周期性的缓慢变化和非周期性的急剧变化.人体对两者均需一定时间的适应才能与之"平安"相处.但是,如果气象的变化超过了人体对外界环境的应变或应激能力时,就会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不适的征候,这就是现代医疗气象学所统称的"气象过敏症".这是一种极为常见,却并不被人们所重视的过敏.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她时代"频频亮相, "她"在进入"她时代"这个结构之后,意义发生了泛化,由原来的女性第三人称单数代词变成了泛指女性群体的代词.本文试图从分析"她"的产生到"她"进入"她时代"后的用法,找出其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变化,并探讨其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