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科苑》2005,(7):16-19
史无前例的太空实验 北京时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深度撞击”号撞向彗星“坦普尔”1号。这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炮轰”彗星太空实验。  相似文献   

2.
深度撞击     
《科技新时代》2005,(8):105-105
7月4日,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深度撞击”号航天器释放的撞击器击中了目标——“坦普尔1号”彗星。至此.这项始于1999年11月1日的“炮轰”彗星计划成功完成。  相似文献   

3.
《科学中国》2006,(1):9-9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深度撞击”号宇苗飞船,在2005年7月4日发射撞击器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后,不久前首度发表的细节分析显示,彗星是由易碎粉末结块组成,在部分天文理论家的眼中,其周围的碳分子就是孕育地球生命的种子。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欧洲空间局的"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以自由落体撞击的方式撞向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从而结束了自己长达12年的探索旅程。除了"罗塞塔"号,这些年还有哪些探测器追寻过哪些彗星呢?1.国际彗星探测器这个探测器前身是国际日地探测卫星3号(ISEE-3),它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的以研究日地环境和太阳风为目的的探  相似文献   

5.
资讯     
彭文 《百科知识》2015,(3):13-14
<正>地球之水或非来自彗星地球上的水来自哪里?此前一种普遍的推测认为,地球之水来自于彗星。最近"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获得的结果,令地球之水的起源之谜更加扑朔迷离。2014年11月,"罗塞塔"号释放"菲莱"着陆器于"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表面,勘测数据表明,该彗星的水比地球水更"重",也就是水中含有更多的重氢。彗星一般被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6.
坚硬的彗星     
科学家一直认为彗星不过是一堆冰块和尘埃,像蓬松的雪球一样松散地组合在一起。然而最新的狂野2号彗星照片却带给我们一幅不同寻常的令人震惊的景象。狂野2号的表面就像我们的地球一样,是坚硬而连续的,其上纵横分布着高高的山峰、幽深的峡各和宽阔的高原。  相似文献   

7.
尽管欧洲空间局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小猎犬2号”至今毫无音信,但是欧洲空间局探索太空的信心并未受到影响。欧洲空间局近日向外界宣布,于今年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月26日上午7时36分,“罗塞塔”彗星探测器将在法属圭亚那的库鲁太空中心发射,展开首次登陆彗星彗核的太空探险之旅。“罗塞塔”将在太阳系内经过10多年的飞行于2014年结束其“台球式旅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尝试进入彗星轨道并在彗星上降落。  相似文献   

8.
1994年7月9日,新华社发布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关于苏梅克一列维(?)号彗星撞击木星最新时刻的消息后,海内外许多报纸都纷纷刊载。根据紫金山天文台的预报,这颗彗星的第18号彗  相似文献   

9.
北京时间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彗星撞击器成功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表面,在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完成了人造航天器和彗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启了人类航天新纪元。对坦普尔彗星的深度撞击的目的之一是:探索人类如何避免天体对地球的撞击。但天体撞击地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11月,"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释放了一个名为"菲莱"的着陆器于彗星的表面,这是人类的探测器首次在一颗彗星上实现软着陆。彗星来自太阳系的边缘,它们的组成通常是水冰和尘埃。科学家们之所以对彗星如此着迷,是因为在它们的物质组成中隐藏着一些有关太阳系和生命起源的秘密;它们还有可能撞击地球,是一种对地球文明存在威胁的天体,这一点又颇令人担忧。然而,彗星并不是唯一令人着迷又令人担  相似文献   

11.
北京时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彗星撞击器成功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表面,在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完成了人造航天器和彗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纪元。这是艺术家模拟的撞击瞬间的情景。  相似文献   

12.
"炮轰"彗星     
真实的科学研究在电影中往往会被夸大,但这一回,科学家终于从好莱坞大片中汲取灵感。北京时间1月13日凌晨2时50分,得名于电影《天地大冲撞》的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Deep Impact)"号彗星探测器发射升空。 "深度撞击"号彗星探测器将以每秒10千米的速度穿越太空,追上"坦普尔-1"号  相似文献   

13.
北京时间2004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号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人类探测器首次撞击彗星成功。“深度撞击”任务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计划以撞击的方式来研究彗星,因此受到全球注目。这个计划从构思、提案、建造、发射到真正撞击,至少费时十余年,才让天文学家的梦想成真。本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了解任务的技术外,这个太空任务的科学研究目的与方式。  相似文献   

14.
《发明与创新》2005,(8):28-28
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凌晨1点52分,深度撞击”号撞击器成功地与坦普尔1号彗星相撞。宇航局已接收到了撞击器在相撞后传回的第一张照片,从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闪光。项目科学家彼德·舒尔茨透露,撞击器轰击坦普尔1号表面的过程实际上有两步,第一次产生了较小的物质喷发,很容易被忽略,而紧接之后产生的另一次物质喷发就很明显,使彗星的亮度一下子增强了5倍。这表明,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表面是一层很松散的物质,而其内部还有一层较坚硬的物质。这符合科学家们原先对撞击过程的最佳设想,也就是说彗核内部很可能是“未经触动”的,含有太阳系初生时…  相似文献   

15.
宇宙新闻     
去年发现的彗星在1949年中一共发现了七个彗星,本刊曾报导过最初被发现的二个,现在再将其余五个,综合报导如下: 1949年第三彗星:是於1949年8月24日由约翰逊(Johnson)在傑纳斯伯尔克(Johannesburg)天文台发现的,发现的时候,彗星的光度是13.5星等,並且形状小而模糊,但彗核仍能见到。 1949年第四彗星:是于去年九月间由嘉夫人(MmePelageja Shajn),在西曼依(Simeis)天文台发现的,光度是12星等,亦是模糊而有彗核的。从哈佛天文台通告第1029号上,我们又知道洛威尔天文台的贾尔达(Schaldach)也曾在同月20日,独立地发现了这颗彗星。  相似文献   

16.
《科技新时代》2006,(4):111-111
A:最近美国航空航天局“星尘”项目的科学家报告说,他们在彗星“维尔特二号”的尘埃粒子中发现了只有在高温下才能生成的物质。这种物质是橄榄石,就是硅酸镁和硅酸铁组成的晶体,它通常只有在极高的温度下才会形成。在地球上,科学家目前只在火山岩中发现过橄榄石,而在彗星上的发现还是首次。“星尘”项目的科学家除了橄榄石以外还发现了含有钙、铝、钛等金属元素的晶体,它们都只是在高温下才能生成的物质。  相似文献   

17.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于1994年7月的社会热点——彗星与木星大碰撞,人们至今仍保持着相当高的热度,且有持续升温的趋势。一方面,像彗木大碰撞如此严重的宇宙事件确实千载难逢,人们眼看着“苏梅克-利维9号彗星”(1993年中被发现的第五颗彗星,按惯例称为1993e)的碎核频频撞向木星——太阳系里的最大行星,把它撞得伤痕累累。另一方面,不少人想知道:会不会有那么一天,另一颗彗星也这样撞到地球上来?人类将会怎样?科学家告诉我们,1993e彗星共有21块较大彗核碎片与木星相撞,所产生的能量总和约40万亿吨梯恩  相似文献   

18.
正北京时间2014年8月6日17时06分,已经飞行了10年之久的欧洲空间局"罗赛塔"号彗星探测器,进入了环绕"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以下简称"楚-格"彗星)的轨道,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枚环绕彗星运行的探测器,"罗赛塔"在"推特"上甚至跃升热门话题榜首位。耗资10亿欧元的"罗赛塔"为什么这么火爆?因为它有可能帮助我们回答老祖先们一直在念叨的一个基本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所以各位就不妨花点儿时间和我一道,看看为什么你现在能坐在这里阅读这篇文章吧。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月15日,美国的“星尘”号飞船按计划释放出回收舱,装有彗星尘埃样本的回收舱降落地面。找到那些得来不易的太空尘埃后,“星尘”项目的研究分析部分才刚刚开始。美国宇航局称,将有100名专业研究人员和上千业余天文爱好者参与彗星尘埃的分析和研究工作,而完整的分析可能耗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中国人》2007,(8):128
彗星73P/Schwasamann-Wachmann3(comet 73P)2006年的造访使其非常靠近地球。十年之前,该彗星分裂成了至少5个碎片,而到2006年,有超过60个碎片绕太阳运转。该彗星的分裂将以前深埋在其原始核中的新鲜物质暴露了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