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阅读下面四则短文,完成练习。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己诚是也,人诚非也,则是己君子而人小人也。将以为荣邪?则辱莫大焉。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荀子》(有删节)子罕不受玉宋之鄙人得璞玉而献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玉为宝。”是鄙人欲玉,而子罕不欲玉…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10):11-12
作为儒家的最重要经典,《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君子这一概念贯穿始终,可见其地位之重。孔子以"德"诠释君子,君子于是成为理想人格的化身,社会道德的楷模。本文将从君子修己之道、君子为人处世之道、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因材施教培养君子等四个方面探究孔子有关君子培养标准和培养途径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荀子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生活年代约在公元前998--239之间。他是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代表,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大师。他的著作收集在《荀子》一书中。旬子提出了较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当时流行的一种迷信思想,认为一切都是由上天的意志决定的,上天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荀子认为天是客艰存在的物质性的东西。他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①这就是说自然界(天)有其客艰的规律,不以社会上人事的好坏为转移,人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天,他还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②说明气候的  相似文献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纵囚论欧阳修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  相似文献   

5.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彊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署不能使之疾,袄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袄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焉;虽大,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谓不与天争职。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  相似文献   

6.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犤英译犦Agreatmanhasagoodknowledgeofrighteousnesswhereasameanmanhasthatofprofit-making.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犤英译犦Asuperiormanisbroad-mindedwhereasavillainisalwaysresentful.3、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犤英译犦Onewhoisfondofhearsaygivesuphisvirtues.4、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犤英译犦Liketheeclipsesofthesunandthemoon,themistakesofasuperiormanareinclearsightofthemult…  相似文献   

7.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阅读     
《纵囚论》欧阳修原文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  相似文献   

9.
原道(节选)     
<正>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相似文献   

10.
正宋代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足见《论语》的作用。寻遍整部《论语》,关于君子与小人的对举句,竟达16处之多。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这句话主要要理解好两个字:周、比。"周"是"团结、合群"的意思;"比"是"勾结、搞帮派"的意思。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道德箴言     
《中国德育》2008,(8):82-82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八章》君子乐其道,小人乐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荀子·乐论》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诚信伦理可谓源远流长,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说:“信之于人重矣”,“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涌动之际,欺诈和虚伪却有压倒诚信之势。有鉴于此,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在《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把“明礼诚信”定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重建  相似文献   

13.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代表有道德觉悟和修养的人,在古代常与小人(没有道德觉悟和修养的人)相对。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认为,中华文化的人格理想是君子之道。作为现代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校长应从中华文化中汲取君子之道,做一个君子型的校长。一、校长要做一个仁爱善良的君子子曰:"君子之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意思是孔子说:"君子之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下面内容按要求做题。原道(节选)韩愈⑴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  相似文献   

15.
上面种种说法基本上是一致的,都认为“儒”是“伎艺”在身的“术士”。至于“术士”之“术”为何,后人有种种猜想:有的说是求雨之师,有的说是吹吹打打办婚丧喜事的人,还有的说是掌握“六艺”的人。这在《论语》中也可以找到佐证。在该书中,不少场合也将“道”释成伎艺。《子张》:“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这里的“道”,也是指伎艺。子夏的意思是:虽然学习小技艺,也可以取得可观的成就,但是,要想做远大的事业,就不行了,因此君子不这样做。这段话与孔子对于夏说的“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的意思是完全一致的。所谓“小人儒”者,即拘泥于“小道”者;所谓“君子儒”者,即“致远”者。这样一分析,就比较清楚了。一、孔子之前的“师”与“儒”是两股道上  相似文献   

16.
<正>“葱包桧儿!谁要吃葱包桧儿!一口吃掉秦桧这个小人!”大家在西湖边春游时,正在草地上分享午餐,小路对着同学们吆喝起来。“什么是小人啊?”“小不点儿”发问。这下引发了一场关于“君子与小人”的大探讨。大家首先请出了孔子之孙子思。相传,《中庸》为子思所作。《中庸》里写道:仲尼曰:“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相似文献   

17.
禄隐     
圣贤之青行,有所同,而有所不必同,不可以一端求也。同者道也,不同者迹也,知所同而不知所不同,非君子也。夫君子岂同欲为此不同哉?盖时不同,则寿行不得无不同,唯其不同,是所以同也。如时不同而固欲为之同,则是所同者迹也,所不同者道也。迹同于圣人而道不同,则其为小人也孰御哉?世之士不知道之不可一迹也久矣。圣贤之宗于道,犹水之宗于海也。水之流,一曲焉,一直焉,未尝同也;至其宗于海,则同矣。  相似文献   

18.
在《论语》中,孔子除了谈“仁”以外,较多谈及君子.虽然各家对《论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一章中“君子”和“小人”的关系有多种注释,但总体看来比较相近,大都认为君子与小人以心地、气貌来区分.君子与小人在心地、气貌方面不同在于:君子以义为本,以利为末;君子践行仁.  相似文献   

19.
论墨子的小人之道罗祖基道在我国,具有行为规范意义。孔子以“过犹不及”概括中庸,使之成为君子之道,君子行为以和而不同为特点,而沦为小人的民众,其行为方式却往往是同而不和的,在我国思想家中只有墨子主张尚同,代表了他们。孔墨以和同异道反映了君子小人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20.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贞而不谅。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君子忧道不忧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