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幸福和尊严成为这个春天最温暖也最有力量的词语。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和尊严,表明了国家发展的最终目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  相似文献   

2.
正主持人的话:读这篇故事,我被一句话给震了——"在我们馆里,每个人都能有尊严的工作着、生活着。"这句话甚至让人产生一种冲动:去亲眼看看这些有尊严的馆员。长期以来,图书馆职业的弱势很难让它的从业者能够有尊严地工作着、生活着,尤其是基层图书馆,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图书馆。  相似文献   

3.
范敏 《大观周刊》2012,(33):13-13
随着尊严一词在各个领域关注度的提高,尊严的概念已然深入人心,并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尊严的价值成为现代价值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成为我们衡量某些工作、某些行为、某些人的价值尺度,发挥着标杆作用。然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理解尊严的概念和内涵、尊严价值,更要用实际行动去践人生的理想,实现人生的目标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曾和工友开玩笑说:‘我们出来打工赚钱做什么?回老家盖房子。盖房子做什么?为了娶媳妇。娶媳妇做什么?为了生孩子。生了孩子做什么?还和我们一样,出来做农民工。’这不过是一句玩笑话,而从内心来说,我有着更美好的向往:就是要有尊严地活着。"  相似文献   

5.
“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一个月前在新春团拜会上说出这句话后,其中的“尊严”旋即成为社会热词之一,激起中国人心底强烈的情感波澜。但令人难以预料的是。相关表述竟然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件事创下了两个史上先例:此前没有中国领导人这样说过,此前政府工作报告也从未这样写过。  相似文献   

6.
传媒人的底线与尊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严不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在我们的工作和社会生活中随时随处可体现出来。人都有自己的尊严,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而每个人受到别人尊重时也需要替别人着想,善待他人。有的人得不到别人尊重,有可能是自已骄奢淫逸、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自己坏了自己的声誉。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机构、一个群体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7.
何谓“人文关怀”?综合各家所言,“人文关怀”指的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状况,强调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个不能让社会底层有尊严地生活下去的城市,绝非一个宜居的、受欢迎的城市;同理,一个不能让社会底层有尊严地生活下去的政权,也绝非一个受拥护的政权。  相似文献   

9.
任武平 《出版参考》2011,(11):10-10
一个不能让社会底层有尊严地生活下去的城市,绝非一个宜居的、受欢迎的城市;同理,一个不能让社会底层有尊严地生活下去的政权,也绝非一个受拥护的政权。  相似文献   

10.
刘强 《青年记者》2002,(7):30-30
人文化趋向是目前国内媒体经济报道的一个突出特点。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精神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关注人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况,追求人的自由和解放。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 “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黄蔚 《新闻窗》2008,(2):114-114
当前,各行各业乃至全社会都在大力地提倡人文关怀,一时间,“人文关怀”迅速“走红”,成了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时髦名词。那么,什么是人文关怀,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它呢?“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很难确切指陈的概念,“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先想想“自己挣来的”那一半体面和尊严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期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作出庄重承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和谐。201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进一步保障劳动者权益,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劳动保护机制,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  相似文献   

13.
可以从“7.23动车追尾事件”管窥伦理学视域中人的尊严。在伦理学中要实现人的尊严,应该遵循生命价值原则、仁爱原则、生命神圣原则、知情原则。  相似文献   

14.
“媒”求尊严:传统媒体更有担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媒体的报道决不能只盯在物质生活的"幸福"选题上,还应强化维护公民尊严的新闻价值取向。只有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坚持自身公平和正义的立场,发扬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保护民众的尊严不受侵犯,我们的媒体才能被公众所尊重。传统媒体要积极与新媒体互动,在"与民尊严"的进取中形成舆论的合力。政府部门应为传统媒体在维护人民尊严方面创造良好的报道环境。  相似文献   

15.
人文关怀是从国外学术界植入的一个概念,它直接针对着人类科技发展导致的物质丰裕而精神沦落的现实。所谓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照,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人文关怀强调人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尊重人、关怀人,重视人的个性、尊严、独立人格,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周瑾 《青年记者》2008,(13):73-74
什么是中国文化元素?简单说,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视为中国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7.
李文君 《记者摇篮》2009,(10):55-55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今天我们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本,对人类命运、幸福与痛苦,对人的存在、价值与尊严的强烈关怀和承担责任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照,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等."  相似文献   

19.
尊严     
汶川地震后有很多人写文章谈到尊严,如:《男子努力给妻子死后尊严》、《让逝者有尊严地离去,让生者有信心地活着》、《感谢日本朋友给死者最后的尊严》,等等。被引用最多的是在地震中痛失妻子的男子用绳子将妻子的尸体绑在背部的照片。这名男子为了给自己逝去的爱人最后的尊严,忍着悲痛独自骑着摩托车送她去太平间。敬仰鲜活的生命是人性,给死者最后的尊严也是人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由“职业”、“尊严”二词入手,在此基础上,对图书馆人职业尊严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探究.指出图书馆人职业尊严的内涵体现为自尊、他尊和道尊三个方面;图书馆人职业尊严的外延则体现在图书馆工作的各个岗位上.在此基础上,提出维护图书馆人职业尊严的对策.最后,分析了对图书馆人职业尊严探讨的意义:即增进图书馆人与读者的融洽关系、图书馆人自我价值重构以及社会对图书馆人工作至上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