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参考》2006,(8S):39-39
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工作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中国统计出版社共同编辑的我国第一部书籍装帧艺术的年鉴《中国装帧艺术年鉴-2005(历史卷)》,经过数年的策划编辑已于2005年11月出版发行。《年鉴》图文并茂,全面记录了新中国装帧艺术的发展历程、装帧艺术工作大事和各地的装帧工作;汇集了著名的老装帧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和历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的获奖作品、全国美术作品获奖书籍装帧插图作品、历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获奖论文与研究成果获奖名单以及专家学术观点;选编了书籍装帧的法规、标准;  相似文献   

2.
毕丹 《大观周刊》2011,(20):192-192,111
在中国艺术朝气蓬勃发展的今天.舞蹈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在不同的领域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向国人以及世界展示着中国舞蹈的艺术魅力与风采。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舞蹈编导的重要作用。当全国各地都在欣欣向荣的全力发展舞蹈编创事业时,辽宁作为艺术大省、艺术强省却稍显落后。  相似文献   

3.
齐传发 《新闻前哨》2000,(11):40-41
编排版面是一门艺术,近几年的全国好新闻评选、全国广播电视报优稿评选都设了版面奖。这充分说明报界对编排质量的肯定和重视。既然编排是一门艺术,就有指导这门艺术的美学原则,就有深入探讨研究的必要。现根据自己多年办报的实践,以及向同行学习所得的体会,用“得体、和谐、多采”六字略述我所认识的编排艺术的指导原则,以求教于同行。得体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这是一条重要的美学原则。编辑在构思一个版面时,不能脱离其内容而单纯追求形式美,应该在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基础上强调编排的艺术形式。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过:“没有一件艺术…  相似文献   

4.
9月中国,当代艺术界一派兴奋与忙乱。月初和月末,两个全国最大规模的艺术博览会在北京和上海呼应举办,串起了整个9月艺术市场的亢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的各个方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影像艺术行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当前的艺术形式中,影像艺术已逐渐发展为一项重要的形式,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影像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在制作和传播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在新时代背景下,论述了影像艺术的概念、类型、特征以及传播策略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在广播文艺节目中,戏曲节目是广大听众比较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占有一定的比例,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可使听众得到独特的审美愉悦,为此,应发挥广播的听觉优势,合理编排戏曲节目。戏曲节目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内容以欣赏性为主,汇集全国各地戏曲种类,同时加强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服务型,强化戏曲艺术与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渊源关系,并精选全国各地戏曲的优秀传统戏和新编现代戏。  相似文献   

7.
李刚田,1946年3月生。河南省洛阳市人,其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全国篆刻艺术展以及其他国内外重要展览活动。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理事,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篆刻艺术委员会主任等。  相似文献   

8.
从1959年4月在北京举办首届全国书籍装帧插图展览会,到1999年将要举办的第五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已整整40年。40年来,中国书籍装帧艺术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特别是50年代中国装帧艺术曾有过骄人的“战绩”。当时中国作品在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览会上曾获金奖10枚、银奖9枚、铜奖5枚,为中国装帧艺术赢得了国际声誉。但随后,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60年代、70年代中国书籍装帧艺术走入沉寂低谷时期。  相似文献   

9.
地方艺术文献是一定地域的重要艺术资源.记录着一个地域艺术发展的历史.包括艺术种类、艺术现象、艺术团体、艺术人物、艺术作品、艺术经验、艺术规则,等等。本文就如何加强地方艺术文献工作谈一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新媒体艺术的传播形态及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艺术完美地将高科技与艺术结合起来,并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新媒体艺术的传播形态包括数码艺术、网络艺术、影像艺术、移动媒体艺术等形式。新媒体艺术与科技发展紧密相连,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作用显著,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不可小觑。产业合作、业务创新及商业模式探索将成为新媒体艺术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华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全球化的今天,其卓异独具的审美价值日益为全世界所认同。系统呈现5000年(裴李岗和河姆渡文化遗存已有七八千年)中华艺术的精彩内容,弘扬中华艺术的恢宏精神,总结中华艺术的基本规律,传承中华艺术的宝贵财富,开启21世纪中华艺术新的锦绣篇章,应该说是当代中国文化艺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当时的院长李希凡先生牵头,集院内及全国各艺术门类数十位专家、学者,集体攻关,会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决定编撰《中华艺术通史》这一巨著。经报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立项为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唯一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艾晶  李晨 《中国博物馆》2012,(2):112-116
为了加强博物馆陈列艺术的学科建设,促进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不断提升,2012年3月,本刊编辑部委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艾晶和编辑李晨,拜访了我国博物馆陈列艺术著名专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周士琦先生。周先生1951年毕业于原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1955年就从事博物馆陈列设计工作,曾参与中国革命史陈列、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展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科学技术成果展等大型展览设计,1984年担任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1992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奖励,1998、1999、2009、2011年先后担任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的评委,2009年被国家发改委特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的艺术顾问。作者是周先生的门生,此次拜访,向周先生了解中国博物馆陈列艺术学科的发展情况,同时就当前博物馆陈列行业的一些热点问题,与周先生进行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谢尔·克劳斯·奈特的著作《公共艺术:理论、实践与民粹主义》中,艺术—公众的全新关系在美国公共艺术场域中得到了集中探讨。奈特在本书中着重对公共艺术的社会组织方式进行了仔细审视,从而尝试探究艺术公众在其中的客观参与情况与真实参与程度。事实上,《公共艺术》并未主张建立一个新的所谓艺术等级制度,而主要是在公共艺术现有的维度内部提供一些延展性,而这便悬置了公共与私人、精英与大众之间的摩擦。相较而言,一种“新型公共艺术”或许可以被视为重新连接艺术、公众与社会的真正尝试。  相似文献   

14.
国际资讯     
英国国家档案馆举办首届在校学生艺术竞赛英国国家档案馆教育服务部近期推出了首届全国在校学生艺术竞赛,参赛者需要以馆藏档案中任意一份与公平、自由或归属有关的文件为灵感来源创作一件艺术品,本次竞赛由英国国家艺术与设计教育协会(NSEAD)支持。竞赛分为三个阶段,每阶段将有三名获奖学生,他们将会收到国家档案馆商店的30英镑的亚马逊礼品卡和一个书包作为奖品。  相似文献   

15.
由于艺术学发展的客观需要,艺术美学应该重新得到彰显与建构.艺术美学与文艺美学有明显的交叉,但有其自身存在的依据.文艺美学强化文学与艺术的通约性或共同性,文学理论的痕迹在文艺美学中还较为明显,而文学是要通过文字进行折射的.“内在视像”是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艺术则是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而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艺术形式,创造出诉诸人们的视觉或听觉乃至其他感觉的直观艺术形象.艺术美学应更近于艺术学的传统,更多地考虑“艺术的”审美特性.尤其艺术语言是艺术美学必须关注的问题,其关键性功能为:一是艺术创作中构思到外化的过程,艺术语言是根本的媒介;二是不同的种类的艺术,其间的差异是以艺术语言为根本标志的;三是艺术品的流传与经典化,艺术语言是其根本的凝结物.  相似文献   

16.
目击     
《中国新闻周刊》2005,(7):10-11
年刚过完。全国各大院校及省外考点。参加艺术类专业考试的学生早早地排起长队。由于人数众多,有学校请来武警拉起了警戒线维持秩序。以山东省为例,今年艺术专业报考人数达到14.6万人,比去年增长了56%,占到全省72万名高考生的21%。  相似文献   

17.
由蔡康永和艺术经纪人陈冠宇合著的《艺术里的金钱游戏》于8月中旬在全国上市。蔡康永将多年买画看画的经历娓娓道来,讨论了买艺术的人常玩的金钱游戏。他希望这本书传达给读者一个观念:每个人都能做收藏家。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三昧》2004,(9):56-56
为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和建国55周年,9月5日《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创新研讨会暨名师美术作品邀请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家、美术界著名书画家和电视电影专家学者。通过多个视角,审视回顾20年来高等院校美育发展历程,共同探讨未来艺术教育创新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由蔡康永和艺术经纪人陈冠宇合著的《艺术里的金钱游戏》于8月中旬在全国上市。蔡康永将多年买画看画的经历娓娓道来,讨论了买艺术的人常玩的金钱游戏。他希望这本书传达给读者一个观念:每个人都能做收藏家。  相似文献   

20.
传媒艺术是指自摄影术诞生以来,借助工业革命之后的科技进步、大众传媒发展和现代社会环境变化,在艺术创作、传播与接受中具有鲜明的科技性、媒介性和大众参与性的艺术形式与族群.传媒艺术主要包括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新媒体艺术等艺术形式,同时也包括一些经现代传媒改造了的传统艺术形式.传媒艺术的最基本特征是逐渐鲜明的科技性、媒介性、大众参与性.传媒艺术的科技性,主要指近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在传媒艺术的生产创作、传播和接受中所发挥的深刻作用,具体呈现出如下三个特征:一是在创作上走向机械化、电子化、数字化的无损与自由复制创作;二是在传播上走向非实物化的模拟/虚拟内容传播;三是在接受上走向人的审美感知方式的“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