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丁 《世界文化》2008,(11):42-43
玛格丽特·杜拉斯写过一篇散文,叫《小组尔多开出的列车》,很短,大约2000字不到。讲的是在1930年,她和母亲、两个哥哥回法国,回到法国,坐上波尔多开出的列车。那一年,杜拉斯16岁,和她的中国情人已经分手了。他们一家坐在三等车厢的一个包厢里,包厢里可以坐8个人,除了杜拉斯一家,还坐了两三个人,其中有一个年轻人,大约30岁。  相似文献   

2.
颜红 《世界文化》2014,(9):10-14
<正>玛格丽特·杜拉斯,原名玛格丽特·陶拉迪欧,法国著名作家、剧作家、电影编导。她的成名作是1950年发表的自传体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作为法国重要的电影流派"左岸派"的成员,其代表作《广岛之恋》曾获法兰西学院戏剧大奖并被搬上银幕,成为法国现代电影中影响巨大的佳作。1984年,杜拉斯在70岁时发表了她最著名的小说《情人》,该作品于1986年获里茨一巴黎一海明威奖,是"当年用英语发表的最佳小说"。在这部十分通俗的、富有异国情调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正《情人》因着玛格丽特·杜拉斯的传奇而风靡世界,年届七十的杜拉斯用疯狂恣肆的文字抒写着关于记忆与遗忘、距离与背弃、苍凉与激情,以及在黑暗中阅读与爱恋的种种。小说面世7年后,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将这个故事搬上银幕。关系的突转:交易还是爱情脑海里常常浮现结尾这个镜头:年轻的少女站在西贡开往法国的轮船上,头上是越南男人才戴的毡帽,倚着栏杆,两眼含泪,看着岸上那辆黑色的房车,车里有她这辈子最  相似文献   

4.
伊丽莎白女王俊霖编译1937年,在父亲的加冕典礼上,6岁的玛格丽特曾经问11岁的伊丽莎白,“你是不是会成为下一任英国国王?”“是的,”伊丽莎白回答。“你好可怜,”玛格丽特说道。今年已经68岁的伊丽莎白·亚历山大·玛丽·温莎,这位举世闻名的女王,如今正...  相似文献   

5.
刘伟 《世界文化》2007,(6):16-17
“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杰克·克鲁亚克:《在路上》《在路上》是克鲁亚克出版的第二部小说,它与艾伦·金斯伯格的《嚎叫》和威廉·巴勒斯的《赤裸的午餐》共同构成了美国“垮掉的一代”学与化运动的基础。到2007年,这部影响了无数年轻人的小说出版已经整整50年。[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本篇选的是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年轻时的恋人杰西·钱伯斯给她友人信件中的部分内容。D.H.劳伦斯是本世纪初英国文坛上一位颇有争议的作家。他的自传体小说《儿子和情人》中的女主人公爱米丽据评论家所说是以杰西·钱伯斯为原型塑造的。杰西·钱伯斯与劳伦斯在青年时代曾保持了十多年的友情。此信真安地反映了杰西·钱伯斯与劳伦斯断绝来往前后的经历,读者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对劳伦斯这位有不平凡经历的作家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1996年初,一个寒冷的夜晚,杜拉斯突然从睡梦中醒来,对她的最后一个情人扬说:“杜拉斯,完了。”3月3日,星期天,上午8点,杜拉斯离开了人世,离开了她最后的情人。法国的电台、电视台闻讯后当即中断正常节目,插播了这一新闻。第二天,各报均在一版的显要位置刊登了杜拉斯去世的消息和大幅照片。这位极富传奇色彩的法国女作家终于带着她备受摧残的面容离开了人世,离开了她的情人们。1914年她出生于越南南部当时被称为交趾的地方,一直到18岁,才离开殖民地回到法国。那段殖民地的生活,造就了后来的杜拉斯。“杜拉斯”其实是她父亲家…  相似文献   

8.
戈迪埃的梦     
哈罗德·斯坦利·伊德以他的《野蛮的救世主》一书而名扬英国国外。这是一部描写亨利·戈迪埃和索菲娅·布尔泽斯卡短暂而激动人心的爱情故事的小说。戈迪埃-布尔泽斯卡是法国最早的抽象派雕刻  相似文献   

9.
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一生创作过《琴声如诉》《广岛之恋》等六十多部作品。她的文笔简练且极其优美,文本中那种沧桑的追忆口吻表面上波澜不惊,却总是在不经意问触动人心底柔软的角落。她常常在小说中像写诗那样运用情绪的流动、内心的独自、放射性的结构来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旨蕴意念,  相似文献   

10.
雪莱诗三首     
轻柔的声音化为鸟有轻柔的声音化为乌有,音乐还在记忆中颤抖,甜蜜的紫罗兰不再发香,感官中存留着它的芬芳。玫瑰的叶子,当玫瑰变成了枯花,可以堆起来作情人的卧榻,等到你一朝不见,在对你的怀念中,爱情继续微眠。 寄】·**一个字太常被人站污, 我不会站污这个字;一种感情太被错误地轻视, 你不会对它轻视;一个希望太和绝望类似, *波西·比希·雪莱(Pere了By亏she Shelley,1702一1522):英国十九世纪上半期与拜仑齐名的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抒情诗方面有很高的成就,《西风颂》、《云》、《云雀》等名篇以辉煌的想象和优美的情致传诵…  相似文献   

11.
苏联《星火》杂志记者与布哈林的遗孀安娜·拉林娜谈斯大林时代被镇压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党的宠儿”——尼古拉·布哈林“苏共中央总书记米哈依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同志:谨向您提出为我的丈夫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身后在党内恢复名誉的问题……这个申请不只是以我个人的名义提出的,也是遵照布哈林的委托。尼古拉·伊万诺维奇最后一次去参加1937年2-3月举行的全体会议(会议开了数天)的时候,已经预感他再也回不来了。考虑到我当时还年轻,他请求我为他身后平反而斗争……‘你发誓,一定要做到!’我发了誓。违背这个诺言,就是违背我的良心……”  相似文献   

12.
晓明 《世界文化》2001,(4):26-27
世界上有一位只写过一本小说却名扬天下的作家,那就是写《飘》的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书中所写的斯佳丽从漫天大火中逃离亚特兰大的路,就是作者上小学时天天走过的那条路。上小学一年级时,玩疯了的小玛格丽特根本不愿意上学,她不断地问母亲,为什么她要上学?她母亲梅贝勒说不明白,只好强行送她上学。在上学的路上,她们经过了一个又一个农场,可那里的房子已经在民主战争中被烧掉了。母亲梅贝勒总是给小玛格丽特讲从前在这里住的人有多么富,但现在他们的世界坍塌了,她们自己也是一样。“每到最后,她总要告诉我有一天我要探…  相似文献   

13.
英格兰中部一个名叫伊斯特伍德的小矿镇上,住着一位名叫梅勒斯的人,他直到临终,终身都痛恨大作家D·H·劳伦斯。伊斯特伍德镇上凡认识梅勒斯的人都记得,他经常咬牙切齿地嘟囔说,假如他碰上劳伦斯,“非拧断他的脖子不可”。这是因为D·H·劳伦斯在自己的小说《恰特里夫人的情人》里,把梅勒斯当作一个粗俗的猎场看守的模特儿。这个看守还与一位贵族夫人发生了暧昧关系。而劳伦斯竟连名字都没有改,毫不客气地用了梅勒斯的原名。这位《虹》和《儿子和情人》的作者,就出生在伊斯特伍德镇一个矿工的狭小房舍里。由于他常常从镇上人中选取他创作的模特儿,加之他对于两性关系那种直言不讳的态度,使得这个  相似文献   

14.
一个美国人第一次到法国工作一段时间后,别人问他对法国的印象。他说,这里的男人都打领带,女人都不穿裤子。和美国人的轻松、随意风格不同,法国男人上班期间一律打领带,哪怕质料不好的领带;而女人一般都穿裙子,哪怕冬天也很少穿长裤,特别是正式场合。但你可知道,法国女人为了得到和男人一样穿长裤的权利,经过了约100年的奋斗。其中,女作家乔治·桑的作用非凡。1804年7月1日出生在巴黎的法国女作家乔治·桑,是被其同时代人公认的最伟大作家之一。雨果说:“她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特别是,其他的伟人都是男子,惟独她是女性。”乔…  相似文献   

15.
《凡·高的荣耀》一书的作者、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社会学家娜塔利·海恩希前不久发表了她的新作《女性状态——西方小说中的女性身份》。她在该书中分析了250多篇文学作品,以此探索女性的生存状态。她的论著从夏洛蒂·勃朗特发表于1847年的长篇小说《简·爱》切入。这部小说的女主人公简·爱经历了女性生活的各种可能的境遇,艰难地寻找自己正当的身份:从一位准备沦为老处女的出身贫寒的年轻姑娘,到受雇前往一座贵族城堡充任家庭教师;从渴望成为合法的第一夫人,到拒绝接受作为男主人的无名分的情妇;直到最终成为男主人合法的第二任妻子。不…  相似文献   

16.
<正>文学界认为,"杜拉斯那富于传奇色彩的经历、惊世骇俗的叛逆性格使她成为一位令当代法国骄傲的作家和通往法国当代文化的一条重要通道"。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年4月4日—1996年3月3日)法国著名作家、剧作家、电影编导。她的成名作是1950年发表的自传体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代表作有《广岛之恋》《情人》等,曾获龚古尔文学奖、法兰西学院戏剧大奖等奖项。杜拉斯从自身经历出发,将自己真实的爱情经历融进她的创作之中,其作品大都有其自身经历的映射。这些作品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1828年8月28日诞生在距莫斯科195公里的图拉州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镇。这里有占地338公顷的托尔斯泰庄园,他在庄园居住约60年,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名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优秀作品。由于这些宏伟巨作,使托翁在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文豪地位。然而,他在教育上的贡献,可以说并不亚于文学。19世纪50年代,作家致力于普及教育,他在庄园里创办了贫民学校———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学校。托尔斯泰在给姨母的信中曾这样写道:“现在我有一桩不能放弃的诗一般的美…  相似文献   

18.
王梅 《世界文化》2003,(6):29-30
“男人三十一朵花”,这句中国老话,要是放在好莱坞的话,至少可以往后推个20年。一样的皱纹、一样的白发,长在女人身上叫做老,但长在某些男人身上,那就成了一种叫“味道”的怪东西。这些过了50岁还是风度翩翩的“老男人”,就像经过岁月沉淀的酒,老而弥香。年轻的小伙子们可以说自己帅、酷、英俊,但要论风度,论气派,论身价,还得乖乖地给这些年过50的“老男人”让路。皮尔斯·布鲁斯南———英俊得令女人窒息不愿意也得承认,1953年5WORLDCULTURE月16日出生的皮尔斯·布鲁斯南,到现在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了!著名的《人物杂志》用了近乎肉麻…  相似文献   

19.
84岁的罗伯特·佩恩·华伦在睡眠中悄然长逝。他是1986年美国正式授予的第一位桂冠诗人。他曾幽默地宣称,如果是由于写了那些用于礼仪上的诗歌,他宁愿不接受这个称号。“天啊,不,”当时他说道,“我不期望人们将会听到我作诗赞美罗纳德·里根夫妇。”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华伦几乎赢得过每一项文学奖。最突出的是,他是唯一的一位普利策小说(《国王供奉的人们》,1947年获奖)奖与诗歌(1958和1979年两次获奖)奖的双奖得主。这位人们称之为“红色的”肯塔基州人,同时还是一位颇具影响的评论家兼教师,他与克林斯·布鲁克斯合著的《关于诗的理解》和《关于小说的理解》深受几代学生的推崇。  相似文献   

20.
人们纷纷传说小说《尤利西斯》和《为芬尼根守灵》的作者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的妻子诺拉是爱尔兰一个无知的酒吧女招待,她从来不读乔伊斯的作品,她说:“我不知道我丈夫是否是个天才,但他肯定心术不正。”乔伊斯蜚声文坛后,她对朋友们说,乔伊斯用他那妙笔而没有用他那优美的男高音歌喉去建功立业,实属遗憾之事。研究乔伊斯的学者们,甚至理查德·埃尔曼在1959年出版的著名传记《詹姆斯·乔伊斯》中也认为诺拉·巴纳克尔是这位伟大作家的伤脑筋的伴侣。当英国女作家、女权运动的记者布伦南·马多克斯第一次就撰写诺拉的传记征求埃尔曼的意见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