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随着<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指导纲要(2004-2008)>的公布,有中国特色案例指导制度的建立正式提上司法改革的日程.在行政诉讼领域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需要,分析行政诉讼案例指导制度的价值和缺陷,有利于针对行政诉讼的特点,建立健全行政诉讼案例指导制度,完善行政诉讼立法.  相似文献   

2.
司法建议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它以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为基础,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中国的法治传统和各个时期司法政策的影响,从而逐渐成熟并丰满.司法建议制度使法院得以用柔和而富有亲和力的方式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以“无讼”的司法理念、对苏联法律制度的借鉴、“政法传统”下的“司法半独立”以及共产党的司法政策为生成的基础要素,对当今社会仍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3.
2010年11月最高院和最高检通过了《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建立了案例指导制度,意在通过指导性的司法管理和行政方式来弥补司法解释的不足。与判例法系不同,我国案例指导制度有着自己的特色,同时它也使我国成文法传统中法的统一性与司法的创新产生了冲突,加之指导性案例定位不清,与司法解释的关系模糊等问题,在司法实践中操作性不强。  相似文献   

4.
“中国之治”是中国科技创新制度和治理机制的总依据,是塑造“科技向善”文化理念和保障机制的基本遵循。作为人类文明和社会治理的新形态,“中国之治”的制度逻辑与治理范式引领科技创新向善发展,透视出以制度体系建构科技治理路径、以治理之功通达科技强国的生成机制。从“中国之治”视角辨析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本质是建构科技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统一的制度之善,根本是建设中国特色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的治理之善,意义是贡献全球科技治理中国方案的人类之善,回答科技创新“我是谁”的基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开创者、建构者、发展者,是“三个自信”的主导主体;而“三个自信”要走向实践,成为改造生活世界的强大力量,其根本在于作为基础主体的人民群众的自信。要努力实现“三个自信”大众化,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的自觉信仰者、学习者、践行者和捍卫者。  相似文献   

6.
兼顾被害人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兼论刑事和解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恢性司法”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的犯罪处理模式,作为其中最重要的刑事和解制度发展已日臻完善。追溯刑事和解制度的起源,明晰恢复性司法的基本理念的应有之义,文章主张应植根于中国传统调解的司法制度,充分吸收恢复性司法的合理因素,从创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出发。积极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学徒制作为一种制度,其背后隐藏着特定的社会规范、经济秩序和文化认知。与不同国家及我国不同时期的学徒制相比较后发现,党的领导、落实“双元育人”“双招”“双身份”“双基地”等培养方式、传承文化自信等是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核心内涵。现行的制度体系、组织模式和成本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发展,还存在着制度体系缺项、平衡与协调机制缺位、单一的经费投入、质量标准缺乏等制约因素。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的策略包括强化制度引力,规范配套制度;开展多元对话,保护参与主体的相关利益;多元筹措经费,分担培养成本;健全学徒制标准体系,基于标准构建学徒制评价与监管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之“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之“特色”,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伟大奋斗目标意义重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之“特色”是通过“时问特色”、“空间特色”、“质的特色”、“制度特色”等四个方面体现出来的。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之“特色”,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这四个“特色”。  相似文献   

9.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主要"立法目的"在于统一司法适用,标志着中国案例指导制度初步建立。《规定》第七条"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各级人民法院在审判类似案件时应当参照"是其核心,指导性案例的应当参照是指在确定为类似案件的前提下,分别情况对于指导性案例的遵照、仿照和参考。在当前制度条件下,为了充分发挥指导性案例在我国统一司法适用、宣传法制等作用,应当利用法院的内部制度。在我国建立了完备的关于指导性案例的相关制度的时候,再明确赋予指导性案例以法律强制力。  相似文献   

10.
行政行为司法审查标准是司法权对行政权进行监督的根据。通过对我国行政行为司法审查标准的分析,提出区分事实与法律,采用多元化的审查标准;发挥行政案例指导制度作用,使司法审查标准具体化;确立正当程序原则的司法审查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仁、和、精、诚”明确了中医药院校的人文课程体系建设设的方向、目标与内容。具体实施中,重点是以“调和致中”指导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与中医药学相融合的课程设置;以“医乃仁术”指导建立兼备仁爱与文化教育意识、能力的教学团队;以“精勤不倦”指导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以“大医精诚”指导建立综合客观的考核评价机制;以“辨证论治”指导形成区域性特色明显的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与其他教育工作相割裂、内容较为匮乏和路径狭窄单一等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明确“立德树人”的目标、凸显“文化观照”的视野并遵循“细小落实”的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不只是表述核心价值观的24字,还要按照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这三项标准,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国近代先进文化和世界文化精华这三大来源中,选择丰富的文化元素作为相应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创新,关键有两个层面:一是建构和完善“国家—社会—个人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框架;二是探索和使用“国民教育融入法、社会治理贯穿法、宣传教育引导法、榜样示范表率法和优良品德修养法”全面协同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从解释国人不愿“打官司”入手,揭示“理”和“法”的冲突,指出这种冲突造成了人们的“厌讼”心理,也造成了社会普遍存在的对法院不信任的想法。希望这种分析对当代中国主流社会推动的“法治”的形成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一个词的战争——重读王国维诗学中的“自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维诗学中的“自然”观念是利用中西两种诗学传统的思想资源建构起来的。他在建构自己的“自然”观时,面对的是中国传统和西方nature两种不同意义上的“自然”,这两种“自然”观并不具有对等性和同质性,西方浪漫主义时代的原始主义、有机主义、非理性主义等三种自然观构成了它的理论主体。而“自然”一词在中国古代诗学中负载的种种意义或遭受压抑,或被放逐到边缘的位置。因此我们与其把王国维笔下的“自然”看作两种诗学传统的融合,不如看作在特定历史语境的知识/权力关系中二者对符号意义的争夺。正是通过对现代中文里许多类似“自然”这样词汇的符号意义的占领,西方思想在中国现代思想中的权威地位才得以牢固地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5.
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不是将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更不是改革掉传统,而是一种“通变”,即把传统中优秀的文化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地为现实生活服务。中国古代文论对作家、作品分析评论的思想方法对我们极富启发性,把它运用到“大学语文”教学中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改手段。  相似文献   

16.
Thi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uxembourg’s early school (law) system reveals the extent to which European school systems reflect “national-cultural idiosyncrasies” apart from “structural isomorphism”. It first examines the legal soil into which the Luxembourg school system was implanted. Legislative pendular swings, reflecting shifts in power relations, cultural–linguistic affinities and so on, determined the direction in which the school system would develop. Indeed, these oscillatory motions had unexpected results, which the second section reveals by presenting similarities with laws that provided inspiration for the Luxembourg law. Despite criticism of Belgian policy, the Grand Duchy’s first school law system was very similar to it. The article then focuses on some key components of the Luxembourg system and identifies a pattern of borrowings: in more strictly administrative and pedagogical matters, the French and Dutch school laws served, while the Belgian school law constituted the reference for matters intersecting with religious interests. This synchronic analysis is extended by a diachronic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evidence for the selective borrowing of key components of the law. The final section suggests that incipient national–cultural particularities are perhaps to be found only on the level of “inner activities” of a school system’s organisation, and that they are the products of national historiography rather than historical features observable from a comparative–perspectivist viewpoint.  相似文献   

17.
“三位一体”语文阅读教学共同体是指以学生为“中位”(中心)、以教师为“主位”(主导)、以家长为“辅位”(辅助)、以阅读任务为客体(对象)、联通课(校)内外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它是在学习共同体理论启发下,为改变语文阅读小组合而不作的情况,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而提出来的。“三位一体”语文阅读教学共同体以合作学习为形式,共同提高为目的,超越了时空的限制,组织上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阅读过程具有平等性和自由性,内容上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这些特性赋予了“三位一体”语文阅读教学共同体新功能,为构建立足课堂、融通课内外的语文阅读教学共同体提供了理论依据。“三位一体”语文阅读教学共同体需从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中学语文名著阅读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不能在总目的统领下对名著阅读教学进行整体规划”“名著阅读指导难以紧扣其书类特质”“不能引导学生在微观探析基础上对名著进行互文关联阅读”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宏观整体规划与微观探析相辅相成的视角提出构建“中学语文名著阅读课程实施的金字塔结构模型”这一解决问题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传统治国理政思想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来源。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实践中批判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惟邦本""缘法而治""明德慎罚""群体意识"与"尚中贵和"等治国理政思想,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治建设、以德治国、群众路线与和谐社会等独具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理论。这些民主政治理论已被赋予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蕴含着对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深切关怀,有力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是全国人民共同的理想,广大青年大学生要在高校团组织的带领下为这一共同梦想奋斗、奉献。组织文化对组织活力的增强、确保组织工作取得最大成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组织文化对组织发展的重要作用基础上,探讨"中国梦"引导下高校共青团在形成共同价值体系、创新工作方式、加强团干部建设、树立服务意识等方面对团组织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