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品《不差钱》中“屁精”一词引起一些学者争议。文章运用Hymes话语分析模式对该词所处的情景语境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屁精”应理解为“一点儿也不精辟”才符合语境。由于每个人具有不同的认知信息等,对该词产生不同的理解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2.
我的同桌有个响亮的外号———“屁精”。别笑,他施放“响弹”和“臭弹”的本事,绝对称得上世界冠军。自习课上,同学们正争分夺秒地用功,累得头昏脑涨。背诵课文的,讨论习题的,到处乱哄哄。突然,“屁精”敲了一下桌子,大声说:“请大家静一静,好像有个怪声音。”大家安静下来,我看见“屁精”嘴角一翘,接着“不———呜”一声屁响,拖着长音,从“屁精”身下响起来。同学们笑得震天动地,他满不在乎地说:“放个响弹有啥可乐的,大惊小怪!”我班有个“长舌男”,常把同学们不守规矩、调皮捣蛋的事向老师或家长告密,大家都烦他。去年秋天的一个周末,…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史记·孔子世家》中“丧家之狗”的“丧“字读音的考辨,以及该词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否定对“丧家之狗”与孔子形象关系的四种理解,从而肯定“丧家之狗”于孔子而言,蕴涵褒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传统日语语法,"ている"定义为表示动作正在或持续进行。但笔者发现实际运用中该词常发生变化,对日语初学者造成一定的理解障碍。为此,笔者通过分析该词的用法及其在英语中的时态对应,阐述了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语意变化,希望对日语初学者尤其以日语为二外的人士更好掌握该词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大众”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19世纪“大众社会”的兴起赋予该词政治、社会、心理三方面语义;20世纪的文化批判理论在整合原有三个语义场的同时,赋予该词一项新语义——文化精英关照自身的镜像;后现代消费社会中,精英和大众融为一体,“大众”又成为构建现实的拟像。  相似文献   

6.
对词汇的理解离不开语境。只有根据某一词的客体位置,以及说话人/作者和听话人/读者对客体位置的共同认识,才能理解该词的全部意义。对yes这个短小的词的理解也同样受到这一规律的制约。yes在词典释义之外存在诸多语言现象,在不同语境存在表肯定、打招呼、轮换会话、做应答、表让步或不耐烦、作惯用语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7.
多义词的具体意义,只能靠语境才能确定,离开语境孤立地看一个词,就很难准确地理解该词的真正含义。语境是确定和理解词义的必要前提,因此,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学习词汇是一种有效方法。教师应尽量在语境中讲解词汇,让学生倍加注意多义词的语境关系,真正理解词的确切含义及用法,帮助他们掌握更多必要而常用的多义词,才能有效地扩大词汇量。  相似文献   

8.
不差钱     
在百度上输入“不差钱”三个字,跳出来的肯定不是“关于不差钱的社会学研究”,大家似乎更关心小品中的“屁精”是否辱骂了同性恋或是赵本山在节目之中咳嗽了几次云云。人们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从八卦这一视角窥探这个貌似有序,实则混乱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何处”在人们的意识里一般表示“什么地方”的意思,但是,它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也可以表示“什么时候”的意思。这是因为一个词除了有字面意义外,一旦用于一定的语境,它便被赋予了语境义,语境义长期对该词的作用,新的意义也就产生了。根据语境.我们可以判断一个词在使用时的具体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现行辞书和古代汉语教材对“拊(抚) 循”一词的理解存在分歧, 甚至有的注释有欠妥之处。文章对“前四史”中出现的“拊(抚) 循”一词作了穷尽性调查, 初步探讨了该词的构成和意义, 从而证明该词在古代汉语中并无“训练; 调度”的义项  相似文献   

11.
桓瑞 《考试周刊》2012,(76):81-82
语言学习的目的不单纯是增加知识,而是培养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地表达,准确地理解语言的语用能力。本文拟从日语“すみません”着手分析在不同的语境中其交际功能的不同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2002年8月31日,翻阅某报一位郭姓先生之《‘响屁’琐谈》,读之颇觉惊异。“响屁”之议,源自今年某省高考优秀作文《放屁的选择》,原文梗概为:屁分两种,一为响屁,殊不雅听。一为闷屁,虽无人知何人所放,然奇臭。乃有人将响屁憋成闷屁。接下来,文章从写实转入议论,把“放响屁”和敢于直言联系起来,有勇气向领导直言的,往往不受欢迎,而不敢直言的,也就是“放飞屁”者,却能明哲保身。作者主张,应该提倡放“响屁”,营造种直言无忌之风。这篇文章获得了高分。媒体公布之后,备受多方称赞。  相似文献   

13.
Something的用法灵活多样,其译文亦随之丰富多彩。本文从something的不同用法入手,详细介绍了 该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译法。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用“屁大的事”来比喻鸡毛蒜皮的小事,谁也不愿意将“屁”提到台面上来,也很少去留意,但放屁是一个日常的生理现象,它是正常的肠胃蠕动功能的指标,一旦屁产生变化,通常也意味着体内某些平衡的改变,甚至是发生病变。所以屁是人身体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可千万别把这“屁”事当“屁大的事”,平时应多加留意以下情况:  相似文献   

15.
“没有”是现代汉语里使用较频繁且普遍的一个词,而有关它的词性的界定也各有不同,有的词典把它看作副词,有的词典把它看作动词。从“没有”的动词性质、副词性质、“没有”的拆分情况、“没有”存在的羡余现象、“没有”在词语修辞上的用法等四个方面可总结出“没有”是一个接缘性很强的词,并就此可看出在现代汉语词汇里确定某一部分词语的性质必须以该词所在的句子和语境为依据进行理解、确证。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主要通过有声思维的方法探索阅读任务中词汇附带习得的注意过程,以及时间压力和语境识别对附带习得的影响。结果发现:(1)注意过程包括“理解障碍–生词的语境意义”、“理解障碍消除–生词的用法”、“生词复现–生词的语境意义”和“生词复现–生词的用法”等四类,且阅读理解障碍是促发学习者对生词进行注意的重要原因;(2)注意过程对词汇附带习得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注意过程的类别差异对附带习得的影响不大;(3)时间压力的主效应以及时间压力和语境识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但语境识别的影响非常显著,即语境线索越接近注意过程中的语言输入,学习者对生词意义的再认就越容易。  相似文献   

17.
所谓语境,传统的认识是指一个词语、句子或段落与它们的上下文的关系,正是这种上下文确定了该词、句或段的意义,新批评派把这种传统的语境称之为“作品语境”。但他们大大的扩展了语境的范围,他们把目光投向作家写作时的话语语境,如当时的写作环境,当时人们对这些语词的种种用法,称这是语境的现场意义。他们进一步把语境的范围扩展到语词的历史积淀中去,文本中词语所体现的“表示一组同时再现的事件的名称”,语境能够使一个词的意义涉及到“整个文明史”(燕卜荪语),这是语境的历史涵义。这里,笔者将使用语境的理论第三层含义,从词语的历史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营业”一词的词义随着使用域的扩大而不断发生变化。基于自建小型语料库,探讨在网络语境影响下“营业”新兴用法的形成与演变特点。通过从历时角度探索“营业”的成词路径,从共时角度在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层面对“营业”的网络新用法进行分析,发现该词在其新义之上,又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固定结构“营业式”;引发“营业”词义变化的语言因素有“词义引申”“经济原则”“趣味性”等,非语言因素有“娱乐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饭圈文化的发酵”等,并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该词的词典收词建议。  相似文献   

19.
“言传语境”与“意会语境”是对低语境和高语境内涵的表征,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问题。两种语境差异有着不同的溯源,容易令交际者产生困惑、误解和不适。在“意会语境”中从事跨文化交际,应该在语言风格、逆向思维和交际观念等策略层面寻找突破口,并坚持差异性、倾向性和合作性三大语境交流原则。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剧、传播技术手段的进步和民权思想的崛起,“意会”语境中的中国文化有着向“言传”语境迁移的态势,不仅要求“知识共享”,还要求“价值互补”,既要坚持文化“本土特色”,又要加强外部语言文化的“认同”,这对于培养我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理解度和宽容度,增强我们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缩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距,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有关为汉英词典进行词类标注的问题上,许多学者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关注,他们的研究无疑加深了人们对汉荚词典词类标注重要性的理解。词类标注有助于确保词类与配例的一致性,提高释义的准确性等。文章以“拍卖”一词为例,以范畴化理论为出发点,对比“拍卖”在几部标注词类和朱标注词类的汉英词典中的词类标注和译义情况,并基于语料库对该词的使用情况进行定量分析,指出几部汉英词典对该词词类标注及译义的不足之处并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