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课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涉及的面很广,小学生社会生活经验少,对他们来说,很多事情都是闻所未闻的、生疏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社会常识,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小学社会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内容广泛,从历史、人文、地理,到现实生产、生活等,无所不包。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基础浅薄,感性认识有限,对课文中介绍的许多事物缺少生活经验又无法直接进行观察,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感到空洞、枯燥、缺乏学习兴趣。《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社会教学大纲》的第四部分“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规定:“要注意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社会课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应安排一定时间,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实践…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社会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行为的发展与其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品行。  相似文献   

4.
社会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社会课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社会课要求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常识都来自社会,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观察、认识、适应社会能力,只有经过接  相似文献   

5.
社会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社会,来源于生活。社会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社会课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课后实践或者说是学生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6.
社会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新的综合课。开设社会课,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有重要意义。怎样才能上好社会课呢?笔者通过实践认为:一、明确社会课的目的要求小学社会课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认识社会为主线,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认识周围社会开始,进而认识祖国和世界,培养学生正确观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开展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课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课程.重视社会课教学,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儿童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访问、参观、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观察社会、认识社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小学社会学课所涉及的知识面广,许多知识点需要学生从时空的发展和社区氛围的体验来得到了解掌握。“重视实践性原则,让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中学习社会常识,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这是编写小学社会课教材的指导思想之一,也是社会课最为突出的特点。大家都知道,实践(社会实践、模拟生活实践、图像感知实践等等)活动对于领会、掌握社会知识点有益处。那么,如何在社会课教学中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重视实践性原则,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呢?  相似文献   

9.
社会课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人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综合地理解和运用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活动、解决社会问题奠定基础。因此,在社会课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学习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开发和利用社区课程资源。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运用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0.
社会课的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有一定的社会生活基础。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有利条件,在课前、课中、课后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一些社会常识,并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杨云芳 《陕西教育》2000,(10):38-40
为了提高小学生整体素质,国家为小学开设了社会课。这门课是集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思维开发和创造教育为一体的综合课。它的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此,在社会课教学中,我在教法改革上做了以下实践探索: 一、以认识社会为主线设计教学 针对社会课“综合性”的特点,以课堂为主阵  相似文献   

12.
作为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已将生态环境教育纳入教学范畴。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巧妙运用开放式教学策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可使  相似文献   

13.
作为"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已将生态环境教育纳入教学范畴。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巧妙运用开放式教学策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可使学生感受真实生活中的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14.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依赖于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因此,在品德与社会中关注学生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重要的内容之一。下面,我就教学实践谈谈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5.
教师应牢牢把握儿童社会生活这条主线,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本文作者以“关注社会”为主题,自2001年至今,在3-6年级品德与社会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依据研究性学习的5项原则,通过问题情境、实践体验、表达交流、效果评价等研究性学习的环节逐步推进课程,创办学生专刊《童眼看世界》,拓展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空间。  相似文献   

16.
社会实践活动在小学社会课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要求小学生认识的一些常见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常识都来自社会,而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观察认识适应能力也只能在接触社会,置身于社会之中,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学习小学社会课,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参观工厂、调查家庭及其所在社区的变化情况等活动课,教师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本中规定的参观、调查、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以提高社会课的教学效果。例如《我的家庭》,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家庭经济收入来源两…  相似文献   

17.
小学社会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涉及地理、历史、自然科学等各方面知识,同时它又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课堂上的素材也同社会相联系。根据社会课本身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学习营造氛围在教学《去学校的路上》一课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在一段时间以不同的交通方式独自去学校,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把课文中的理论联系学生自身实际,对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自主学习进行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8.
曹林男 《生活教育》2014,(23):50-51
正《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纲要强调通过学生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运用知识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传统的学科课程领域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它是作为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新课程形态,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改革之亮点。先进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育实践不是一  相似文献   

19.
翟文 《云南教育》2003,(13):39-40
小学社会课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达到让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关心社会、适应社会的目标。社会课综合性强、活动性强、实践性强,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课教学应重视各学科内容的综合渗透,注重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学生在生动活泼,富有学习情趣的活动中得到发展。一、组织有效的社会调查小学社会课教材十分简约,给教与学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在六册教材中,大部分课文都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例如,教学《我们的学校》一课,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感知教材内容…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体现个人、自然、社会的内在整合,具有广泛的课程资源。现结合笔者日常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