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建立档案馆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做了界定,论述了建立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馆的价值和意义,并对如何建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馆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命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是在保护和维系我们民族的文化身份,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档案馆以其独特的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弘扬贡献力量。在档案馆参与  相似文献   

3.
关于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浩 《湖北档案》2010,(1):38-4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命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是在保护和维系我们民族的文化身份,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档案馆以其独特的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弘扬贡献力量。在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思考并提出应对策略显得较为迫切和重要。本文试从管理体制、政策法规、分工协作机制、共建共享机制和理论与实践研究等方面对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思考,以求有益于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的申报、入选和呈现情况,能够基本了解和认识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进而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更好地推进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化是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技术、人员素质和开发利用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作为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历史悠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各民族都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但目前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正面临着消失或濒临消失的严峻形势,另一方面又缺乏健全的法律保障措施,其前景令人担忧。笔者就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现状入手,通过分析法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从而明晰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亟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的在制定相应法律规范的立法过程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何秋 《文化遗产》2014,(1):41-46
中国作为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历史悠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各民族都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但目前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正面临着消失或濒临消失的严峻形势,另一方面又缺乏健全的法律保障措施,其前景令人担忧.笔者就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现状入手,通过分析法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从而明晰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亟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的在制定相应法律规范的立法过程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黄鸿滨 《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39(1):120-121,126
在红水河流域,居住着多个少数民族。该流域的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名于世。阐述了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点.指出了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的重要性。在明确数据库建设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广西唯一的一个侗族自治县,拥有丰富的侗族特色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民族性与代表性。在了解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为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档案、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编研以及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展览工作,以期能为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建议与帮助。  相似文献   

10.
王艳 《兰台世界》2012,(11):11-12
文章以民族文化的传承为两者的契合点,分析了公共档案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可行性,并以国外非物质遗产保护经验入手对我国公共档案馆文化的职能进行了拓展分析。  相似文献   

11.
傈僳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民族特色,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实地调研发现,傈僳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档保护存在针对性政策法规缺位、传承人档案缺失、相关档案部门被边缘化等现实问题。因此,应从政策法规、建档保护机制以及对传承人档案地位的重视等方面解决问题,这对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档保护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尚存在不少问题,应在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的前提下,实行"因地制宜"与"因人制宜"的保护方式相结合,以促进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3.
任佳佳  郝会肖  刀妹 《今传媒》2022,30(2):104-107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风情和活态性特征,民族志诗学的视角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译介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以傣族叙事诗《召树屯》为例,对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对外译介,以及基于双语语料库和数字展馆开发等数字档案式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激活传统民族文化产业的创新价值,向世界展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族文化的魅力和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档案学的角度,提出档案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一种双赢举措,以期为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档案有利于保护珍贵文化档案,维护文化遗产资源安全;有利于积累地方特色档案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地方档案馆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档案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和沟通协调机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档案的收集工作,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档案数据库建设。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建设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记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对地方文化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历史及现实价值。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建设分散进行,不利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的收集、积累、保存、利用和合理布局。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档案馆、图书馆应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建立资源共建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保护体系,在政策法规的规范及保障各权利主体利益的前提下共同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建设。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解读,并以云南省为例,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问题,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探索档案馆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世人关注,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保护的重要性及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数字时代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运作模式及实现策略.作为公共文化资源机构,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既符合档案馆的基本职责,又会促进档案馆馆藏结构的优化,并能拓宽档案馆的公共服务范围.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的运作模式包括清晰准确的目标定位、层次分明的服务产品以及多...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陶制作技艺为代表,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视角,研究地方高校特色实物档案馆的建设。首先,介绍了当前学术研究成果,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特色实物档案二者间的关系,并提出建设地方高校特色实物档案馆的可行性和建设价值;最后,就特色实物档案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路径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