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全国第一所围棋幼儿园——浙江省天台县幼松幼儿园,迎来了她的十岁生日。天台幼松幼儿园建园10年以来,输送了近千名幼儿到各小学(有的已上中学),培养了犬批围棋小将。他们中的一些选手在全国围棋新苗邀请赛中荣获团体总分第一、个人第一、二、三名,为天台人民争了光,为围棋之乡添了彩。该园被评为省、地先进托幼园所,负责指导幼儿围棋工作的老师被浙江省体育运动委员会评为省群众体育先进工作者。  相似文献   

2.
围棋奇迹般的教育功能使它能对人的心理素质产生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智力、人格、心理健康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产生这些结果的根本原因是围棋对人脑功能的开发具有良好效果.因此,研究围棋活动对学生学习的促进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及大脑功能的开发作用这样一个课题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围棋文体     
围棋文体是当属文章写作学的一个很有现实研究价值的特殊新文体,也是个新概念。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狭义的围棋文体。围棋腐朽 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形式已趋成熟定型。围棋文体的结构别具一格,表述内容时,它的标题部分精妙概括,画龙点晴;导语部分绘声绘色、渲染气氛、毫壮抒;主体内容部分则谨严构思、波澜起伏,述棋写人、图(谱)文并茂,结尾部分干净利索,耐人回味。总之,围棋文体是值得文章写作学界研究和围棋界值得研究推广的一种特殊文体。  相似文献   

4.
明清徽州有着浓厚的围棋氛围,并发展成为中国围棋史上重要地域流派之一,其繁荣图景有着深刻文化内含.从大量的徽州文献资料出发,将明清徽人不同的围棋活动进行归类整理,总结分析出明清徽州围棋具有竞技文化 、传播文化 、休闲文化等特征.从明清徽州围棋活动看出,明清徽州围棋既是中国围棋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5.
围棋     
我天生喜静不喜动,于是在所有的活动中偏爱棋类,而源远流长的围棋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深深地吸引了我。一盘围棋,棋手所展现给我们的不仅是他们的棋艺,更体现出各自的性格。这也许是其它棋类所不具备的。我一直认为,人生就像一盘围棋。刚出生的人如同一张空棋盘,随着不同的落子结局也各有差异。围棋序盘很有讲究。面对纵横十九道的棋盘有多种下法:有的人讲究实利,开始就猛  相似文献   

6.
五子棋起源于古代中国,发展于目本。五子棋与围棋用的都是黑白子,都是中国古代的传统黑白棋种。对于它与围棋的关系有好几种说法:一说五子棋早于围棋,起源于四千多年前的尧帝时期,比围棋的历史还要悠久;一说五子棋源于围棋,是围棋发展的一个分支;也有传说认为,五子棋最初流行于少数民族地区,以后渐渐演变成围棋并在炎黄子孙后代中流行开来。  相似文献   

7.
围棋活动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最主要的棋类活动之一.三国时,魏、蜀、吴都有著名的棋手.围棋活动已在宫廷内、文武官吏中及乡间田野开展.魏晋之际的名士,也常相聚饮酒围棋.东晋南北朝时期,是围棋兴盛的时期.皇帝、太子、亲王、外戚、大臣、将军,管理机要的寒人以及名士、隐士、道人、高僧,都喜欢下围棋.南朝与北朝之间,曾进行过围棋比赛.北朝时期,围棋活动还传到了我国的近邻朝鲜半岛和日本.在围棋活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南朝时期开始对棋手分级定品,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女儿小美5岁时,就报名上了围棋特长班,从此与围棋结缘.而我也爱屋及乌地"迷"上了围棋,成了名副其实的围棋妈妈. 学习围棋是比较苦燥的,我很担心孩子坚持不下来.  相似文献   

9.
围棋与数学有很大关系,结合围棋教学中与数学相关的内容进行研究,使之成为家长和学员选择围棋作为兴趣的充足理由之一。幼儿教育心理学要求孩子在娱乐中掌握一些能力,如果不能寓教于乐,那就是一种痛苦。围棋作为中国古代文人修身养性的琴、棋、书、画四大艺术之一,不但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而且有其自身具有的启智开蒙的教育功能。运用了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阐述了围棋在开发孩子智力、增强竞争意识、责任感、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功能。学习围棋对促进人的心理素质的发展、健康人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围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和精华,也一直被认为是儿童开发智力的最佳活动。围棋这项活动在在智力方面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少益处,坚持学习围棋是能够让孩子变得聪明的,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长期学习围棋的小朋友数学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数学主要是考查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推演能力,围棋正好能够加强这些能力的培养,因此说孩子学习围棋对数学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0.
赵钟华 《考试周刊》2010,(27):37-38
随着中国城市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城市面貌与城市文化出现了趋同,造成了"特色危机",衢州也不例外,怎样才能屹立于城市之林是摆在衢州人面前一个紧迫的任务,寻找文化的"根"——特色文化,才是唯一的出路。围棋特色文化包括内涵和外在两个方面的内容,其内涵亦是通过地貌的外在物化特征来表现。本文从影响衢州围棋特色文化形成的两个主要因素:自然特征、文化特征两个方面入手来塑造衢州围棋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1.
棋乡明珠     
《现代教育科学》2005,(5):52-52
在围棋之乡天台,有一所闻名遐迩的特色学校——天台赤城三小。学校于1988年12月由浙江省体委、教委联合命名为浙江省围棋传统项目学校。十几年来,学校坚持以“开展围棋活动,促进儿童智力发展”为宗旨,一手抓普及,一手促提高,走出了特色办学之路,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2.
围棋,这一神奇的“天之赐物”,在中国孕育而生,与中国古代文化息息相关。围棋在当今世界日趋流行,成为各国喜闻乐道的文化体育活动。因此,围棋史的研究是中国文化史、体育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古今中外学者做过一些探索,但研究并不深入,且偏重于其文化蕴意的蠡测,许多问题尚未搞清,如围棋的起源目前的结论难以令人信服。作者通过研究,对围棋的起源提出新的看法,即围棋萌芽于中国原始社会的狩猎(围猎),在原始社会末期进行焚田农耕时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3.
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代文人修身养性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围棋。围棋是中国人的发明。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围棋已具雏形。在甘肃出土的原始社会末期的陶罐上,就绘有彩色的条纹图案,纵横交错,格子齐整,考古学家称之为棋盘纹。从《左传》《论语》《孟子》等书中可以了解到,围棋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广泛流行,甚至出现了闻名诸侯列国的围棋高手。  相似文献   

14.
《鹤林玉露》里记载了一个南宋哲学家陆九渊下围棋的故事:陆九渊年少时经常坐在临安街头上看人下围棋.有一位以围棋谋生的棋手对他说:“你每天来看棋,想必是一位高手了,我很想请教一局.”陆九渊忙说:“不敢,我实在不是什么高手.”后来,陆九渊买了一副围棋回  相似文献   

15.
围棋是古老的东方文化,在新世纪又赋予了新的使命,成为幼儿素质教育的几大热门科目之一.众所周知,学棋有很多好处,可以全面开发智力,促进大脑发育;可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可以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围棋是胜负的游戏,下棋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是一把开启儿童智慧的金钥匙.各中小学校也利用第二课堂进行业余围棋教学活动,使广大少年儿童在学习深奥棋理中丰富内涵,提高对弈水平.  相似文献   

16.
文化哲学视域中的围棋与藏围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围棋是藏族地区流传的民间体育活动形式,由于形式、理论及技术与中国围棋相近。因而被纳入中国围棋的研究范围。藏围棋虽说流行于藏区,但其存在本身说明了汉藏民族在认识观上的一致性及藏汉文化的交流,同时也体现出藏汉文化交融时形成的融合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围棋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围棋教育体系理论,对弘扬围棋文化,发展围棋的教育理论体系,强化围棋教育的"必要性",树立围棋教育的"国家意识",树立围棋教育的"国学意识",树立围棋教育的"学科意识",树立围棋的"文化意识",使围棋文化可持续发展,为和谐社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8.
围棋     
吴德铎 《新读写》2011,(2):37-37
围棋是中国人民的创造。它的起源,已不可考。晋张华《博物志》:“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教之。”究竟是“尧”还是“舜”,张华自己都弄不清楚,可见他的说法未必可靠。何况还有许多人以为《博物志》是一部后人伪托的书。  相似文献   

19.
围棋艺术,干变万化,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这是它流传几千年至今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围棋作为一门竞技项目,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智力,启迪思维,锻炼头脑,陶冶情操。作为一个忠实的围棋爱好者,如何把围棋与中学数学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我长期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金庸小说对围棋文化的呈现从其早期作品开始.一直贯穿到其晚期作品.围棋文化在金庸作品中纵向上有"器"、"弈"、"理"、"文"四种演变形态,横向上围棋文化分别与武学、人物、情节等方面融合.金庸在传统文化元素与武侠小说融合上做了非常成功的尝试,充分实现了文化元素的武侠化,提高了武侠小说的品味,丰富了武侠小说中武学、人物、情节等方面的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