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新《数学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机智,注重找准学生知识的起点,善于捕捉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设计教学,根据课堂实际,合理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体现课堂真实、自然的一面,再现师生间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它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主张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对话与交流的过程,它反映了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尽管如此,人们对如何进行生成性教学仍感到困惑,致使不少教师仍运用低效和无效的策略进行生成性教学。本文以小学数学为例,谈生成性教学的几个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3.
陈义波 《考试周刊》2009,(51):112-113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的生成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和随机性,我们所营造的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必须结合当时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使"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就必须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奇思异想,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性这个目标,在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与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引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建构知识体系,诱发学生的动态生成,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过程,生成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生成性教学是新课程关注的焦点,也是教学实践与研究的难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成性教学需要在认识三个注意点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几条操作策略,即整合资源、充分预设、巧抓时机、把握“灵光”、巧用“错误”、以学定教、紧扣教学“中心”、尊重学生“异论”、重视“从形到理”的转型等。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过程,生成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生成性教学是新课程关注的焦点,也是教学实践与研究的难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成性教学需要在认识三个注意点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几条操作策略,即整合资源、充分预设、巧抓时机、把握“灵光”、巧用“错误”、以学定教、紧扣教学“中心”、尊重学生“异论”、重视“从形到理”的转型等。  相似文献   

7.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它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主张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对话与交流的过程,它反映了数  相似文献   

8.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是学生活中的数学。《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也是师生互动、平等对话的过程;数学教学更是师生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乐趣;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如果没有课堂生成,学生的主体性将无法体现,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就不是真实的,从而无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作生成性的课堂,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和师生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教学改革。作生成性课堂着眼于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普遍性,将合作共进的团队精神纳入课堂教学之中。笔在作教学实践中有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11.
《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促进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12.
谈“交往互动”在课堂中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提倡教师与学生互教互学,互动互惠,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中的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师生双方的互动,数学课堂没有了互动,也就没有了课堂教学的活动和师生的对话与沟通."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师生交往互动,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也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实现真正有效的师生互动交往,才能促进教学相长,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态度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由此看出,积极有效的互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学生在互动中不但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中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成就精彩的课堂呢?  相似文献   

15.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理解与思考,交流彼此的体验与情感,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共同发展。动态生成,几乎是每堂数学课都要经历的过程,它是教学中最灵动、最有活力的环节。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内容的开发者,教学的过程是持续生成教学内容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许雪琴 《考试周刊》2007,(39):74-75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叶澜教授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指出:"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  相似文献   

17.
数学学习是师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它是预设与生成辩证的统一体.实践中如何实现从教学预设走向动态生成.本文拟将通过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这一案例的描述.谈谈自己在这方面所作出的尝试及反思。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了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发展的过程。笔者认为数学教学的本质可以用三个关键词表示,即活动、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培添 《广西教育》2007,(11A):37-3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是师生互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如何有效地利用这种形式来提升教学效果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