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采用运动损伤情况调查表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得出球类和田径等项目是损伤多发项目,运动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踝关节、腿部及指关节等部位,运动前不做准备活动和技术动作不规范等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建议增加学生对预防损伤知识的了解,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广东省高校近千名不同专项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校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病率为19.7%,受伤者人均受伤1.47次/人;高校运动员最易出现的运动损伤是肌肉拉伤、扭伤或挫伤和肌腱韧带损伤,较严重的运动创伤是骨折或骨裂伤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踝关节、膝关节和大腿部位;受伤比率最高的运动项目是篮球、足球和武术;运动损伤以急性损伤为主,且在训练中所受运动创伤以轻伤和中度创伤为主,受伤后运动员适当休息或调整训练计划后大多会快速痊愈。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所有前来H大学体育学院运动损伤医疗康复室就诊的该校高水平运动队及体育学院学生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发现:篮球和足球项目相对于其他项目运动损伤发生机率较大;身体接触的运动中进攻队员比防守运动员更容易受伤;训练中的受伤情况较比赛中多;受伤部位多发为膝关节和踝关节。对于将来的训练比赛,应更加注重减少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膝、踝关节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统计,了解引起篮球运动中膝、踩关节运动损伤的原因及有效的预防方法,从而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有效防止及减少此类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31支老年气排球队的106名男女优秀气排球队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男子运动损伤发生率为93.9%,女子运动损伤发生率为75.0%,损伤率与肌肉力量不足、准备活动不充分等因素有关。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是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腰背部、腕关节、小腿、肘、足、骨盆损伤也比较多见。结合老年气排球运动的特点就导致损伤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三维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法,对我国优秀男子铁饼运动员腾空和过渡阶段膝关节运动损伤原因进行研究分析。结论如下:①腾空阶段容易发生右侧外副韧带和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左膝发生运动损伤的可能性不大。②过渡阶段,左膝关节、左踝关节随着左脚的快速落地,易发生左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乒乓球步法足部运动的生物力学规律,在步法训练上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科学数据支持,并探讨乒乓球步法与运动员足踝部位运动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穿同款球鞋的20名乒乓球运动员在击球时分别做3种步法(跨步、并步和交叉步),采集并比较击球发力足在击球位置支撑阶段的足部运动学数据和地面反作用力。结论:1)跨步、并步正手位和3种步法反手位击球时击球发力足着地后足部的运动形式具有相似性,3种步法中击球发力足蹬伸离地时足部的运动形式具有相似性;2)交叉步击球发力足的踝关节屈伸幅度和跟腱角变化幅度最大,且受到地面垂直反作用力的峰值力及力的载荷率最大,运动员频繁采用交叉步步法可能增加踝关节疲劳性损伤的风险;3)3种步法击球发力足所受地面垂直反作用力的峰值力出现时,足部均处于最大外翻角度出现前后的翻转运动当中,加上踝关节此时的最大背屈状态,使踝关节运动损伤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水平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损伤发生原因、预防及恢复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高水平跆拳道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发生率极高,损伤部位以踝关节、膝关节、手、腰等部位最为常见;损伤原因多为负荷过重、自我保护不当、准备运动不足、教练员对运动员状态判断能力和伤病防范意识不强等。  相似文献   

9.
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与运动场景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为研究对象,探讨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损伤成因与运动场景的关系,旨在最大限度地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运用问卷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结果显示:运动场景是导致学生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运动损伤的学生中,由于运动场景的原因,乡村与城市、低年级与高年级、男与女的受伤人数比例成显差异。而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因“情景回顾”受伤人数比例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下胫腓联合是维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其损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运动损伤,容易造成踝关节慢性不稳定、长期疼痛和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通过对其解剖结构、功能特点及损伤机制的探讨,总结诊治方法,提出预防措施,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提高体育教学训练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踝关节被动伸展性抗阻功能训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踝的运动创伤发生率仅次于膝,但在关节韧带创伤中占第一位。提出踝关节被动伸展性抗阻功能训练方法,旨在为预防踝关节的运动创伤,提高踝关节的运动能力方面提供一种专项功能训练方法。该方法可操作性强,可对体育院系、运动队、体疗部门的教师、教练、康复保健等专业人员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与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不同层次足球运动参与者运动损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调查了4类人群(青少年运动员、中学生、大学生和体育专业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的一般情况,结合相关献,通过比较,探讨不同水平的足球运动参与运动损伤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显示:足球运动损伤多发于足踝、膝和大腿等部位,专业化程度低的参与足踝更容易受伤;扭伤、挫伤、拉伤和擦伤是足球运动损伤的4大类型,专业队员挫伤最多见,一般参与更容易发生扭伤和擦伤;一般足球运动参与缺乏有效的足球运动损伤防治知识。认为足球运动损伤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引起,建议加强损伤原因的综合分析,特别是损伤心理学分析。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优秀毽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6年福建省第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毽球比赛的56名男女优秀毽球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福建省优秀男子毽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率为87.1%,福建省优秀女子毽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率为84.0%,损伤率与技术运动运用不合理、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器材等因素有关。常见损伤类型有韧带损伤(43.8%)、关节损伤(31.3%)、肌肉损伤(24.9%),损伤部位以大腿、膝部、足踝部、腰、小腿比较多见。结合毽球运动特点就导致损伤原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了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北大学生常见膝、踝关节运动创伤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 110 5例北京大学学生运动创伤的性质、部位、相关运动项目进行了调查统计 ,结果发现在运动创伤的种类中 ,以软组织的创伤率最高 ,占总创伤的 89% ,而膝、踝关节创伤为多见。导致大学生运动创伤的运动项目以三大球 (足、篮、排 )为最高 ,占总创伤的 6 7.5 %。同时对一般大学生膝、踝关节创伤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并提出防治运动创伤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对"阳光体育"活动中潜在的致险因素进行识别,并引入风险管理理论,分析了这些致险因素的种类和特征,阐述了风险管理在"阳光体育"运动中伤害风险分析与控制方法的具体应用,切实从根本上防范体育伤害的发生,尽可能将风险降至最低点。  相似文献   

16.
旨在调查运动损伤与训练年限的关系。对广东女子手球队员的运动损伤调查,发现参加训练的访3年及7年以上的老队员,其损伤的发生率较高;训练年限与急性损伤成反比,与慢性损伤成正比;发生损伤部位的前三位为踝关节(25%)、手指(21%)和膝关节(17%)。对刚参加专项训练的队员,严格控制一般素质调练与专项训练的转移,规范技术动作,对微细损伤及时处理,是减少运动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北省青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运动损伤情况较为严重;损伤部位集中在膝部、腰部和踝部;运动损伤的性质以慢性为主;二级以上武术运动员运动损伤高发率的时间为五、六、七月份;时期为专项技术训练中及比赛前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