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是庄子学派全部思想赖以成立的基础范畴。因为,人与世界的起源及其存在的合理性取决于天地阴阳的合理性,后者又受制于庄学关于道的规定。于是,依据《庄子》本身阐释道的内涵是我们理解庄子学派的必要手段。在道的世界,庄子学派以为道是绝对的无。它迫使庄学返回现象世界在事实本身中给出万物的起源及存在的依据。“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大宗师》)庄子学派的道包括:a.“无为无形”的道本身;b.“生天生地”的“本源论”的道;c.“无所不在”的存在论的道。  相似文献   

2.
《庄子》的“道”是“有情有信,无为无形”。“自本自根”“生天生地”(《大宗师》);就是“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齐物论》),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又是支配天地万物的;万物按着它的要求而运动,自然而然地发展;已经发生变化了,自己还不知是这样:这就叫做“道”。由此可知,《庄子》所说的“道”,是存在于人的感觉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然而道又“无所不在”,体现在天地万物身上。如《知北游》篇说,道存在于蝼蚁之中,稊稗之中,瓦砖之中,屎尿之中……。道“复通为一”,万物都体现道,都因受道的支配而相通,成为—个整体。由于道虽然“无为无形”,却又“有情有信”,这就使“道”带着一种诗境的深邃与美。  相似文献   

3.
庄子美学与他的哲学关系十分密切.探讨庄子美学的基本特征,有必要失对庄子哲学作一番全面分析.但是庄子哲学的内容相当庞杂,本文只能择取与其美学关系紧密者、亦即作为其美学的哲学基础的道德论部分,作一极粗略的剖析,至于庄子哲学的其它内容,姑存而不论.(一)“道”与泛神论色彩的本体论哲学庄子认为,世间万物必本原(“本根”)于道,即所谓:“形非道不生”(《庄子·天地》,以下凡引《庄子》均只注篇名).那么,道又是什么性质的东西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除了全面考察庄子的有关论点,似乎别无它途.在通读《庄子》时,人们对下面这条材料印象至深:“指(脂)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养生主》)在这里,庄子巧妙地用“脂薪”比喻个体自然物,用“火”比喻化生万物的道,借以说明如下哲理:道无终始,物有死生.(《秋水》)  相似文献   

4.
孙琦 《文学教育(上)》2008,(21):140-141
《大宗师》是庄子内七篇中的一篇。“宗”即“万物之宗”的“宗”,有宗主、本源之意。而“师”则可以理解为效法之意。“宗”实际上相当于庄子所提出的“道”,而要去效法的也正是这个道。虽然庄子的《大宗师》不及《逍遥游》浪漫飞扬、汪洋恣肆,却也论及了庄子对人生、对“道”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道”“气”“形”共同构成《庄子》中万物生化的逻辑结构,其中“道”是生成万物的本根和本原,“道”既是万物生化的起点,也是万物复归的终点。《庄子》之“道”既是“造物者”,也是“造化者”。“气”是万物互相转化之必要条件,《庄子》提出“通天下之一气”,肯定“气”在万物生成以及转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以“气”之聚合解释万物的生成,以“气”之消散解释万物的灭亡。“形”是万物生化最基本的呈现形式,基于构成万物之“气”的同质性,《庄子》提出万物皆可以不同的形式互相转化,肯定一物有转化为他物的可能。《庄子》揭示出万物由道而生、由气而化、由形而显即“道生—气化—形显”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6.
《庄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学与哲学共生不离的典范,《庄子》的文学思想和艺术创造皆与其哲学之“道”的内涵密切相关,其中的艺术形象皆是合于“道”、归属于“道”并体现着“道”的意象。《逍遥游》是《庄子》的开篇之作,在整个庄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逍遥游》中的“鲲”、“鹏”形象是《庄子》哲学理念、文学思想的奠基性意象,它不仅是庄子浪漫主义文学的象征,也是庄子哲学思想“道”的表述。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通常对“鲲”、“鹏”形象的文学性的阐释和把握较多,  相似文献   

7.
汤用彤、冯友兰皆认为王弼之学来自老子,此说已成为魏晋玄学的一个定论。然而,究其实质,王弼的本无论乃是从庄子"自本自根"演化而来。庄子的"自本自根"从纵、横两向消解了老子独立之道,为王弼之说开辟新途。王弼实乃用庄学来注解《老》《易》,正因此,王注却能独立于《老子》而自成一统,而非仅类汉人的章句,由此王学与汉学划清疆界。  相似文献   

8.
<正> “道”是《庄子》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准确地把握其确切含义,是理解《庄子》思想的关键之一。本文想对此作点粗浅分析,以就教于方家。《庄子》书中的“道”,源出老子“道”的学说,他接过老子抽象原则的“道”,赋以客观内容,使之更丰富。庄子的“道”是揭示客观自然界自身的本质问题,它不但不从属于天——天的意志,并拒斥超自然力的干预。他说:“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知北游》)。庄子思想中的道,就是指客观自然界本  相似文献   

9.
《庄子&#183;知北游》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在庄子看来,所有的一切皆在于“道”,“道”是美之所以为美的根源。老子把“道”比作天地万物的母亲,有时也称它为“玄牝”。朱子曰:“玄,妙也。牝是有所爱而能生物者也。”  相似文献   

10.
庄子哲学及其内在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的思想世界既涉及庄子其人,也涉及《庄子》其书。作为哲学家,庄子的哲学追求与他的存在方式,往往呈现内在的一致性。从《庄子》其书看,无论就内在的思想系统抑或外在的历史影响而言,《庄子》都首先呈现了整体、统一的历史品格。从哲学思想的衍化看,庄子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首先通过《庄子》一书而实现,尽管在具体篇数、篇目的划分等方面,它曾发生了某种变化,但《庄子》一书始终作为庄子的思想符号和哲学载体而内在于并影响着思想史过程。庄子的哲学沉思以道为内在指向。作为形上之域的对象,道具体表现为天道与人道的统一,它所实际涉及的,则是广义的存在与人之“在”。  相似文献   

11.
新高中《语文》一册中,对《逍遥游》中“逍遥”的解释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那么“游”呢? 我认为庄子言“游”有三层含义。庄子厌恶充满利害斗争的世界,厌恶功名利禄,厌恶一切人为之事。对蜩、学鸠、蟪蛄、斥安鸟的蔑视,对“鸟吃腐鼠”的讽刺挖苦,对“曹商使秦”的怒骂,甚至对人们眼里的圣人圣君也表示极大的鄙视。在庄子看来,正是这些圣人的作为才使天下不得太平,所以他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盗跖》)圣人圣君是不足为道的,那么庄子欣赏什么呢?他赞美那种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而重生轻利的古代隐士,曰:“此存身之道…  相似文献   

12.
庄子是先秦七子之一,道家的重要人物。我们对其学说进行研究,不无重要意义。庄子以相对主义作为认识论的基础,以相对主义作为论证方法,由此而形成他“浑沌”的世界观,“梦幻”的人生观,“混世”的活命哲学,“诡辩”的认识论的整个思想体系。首先,庄子从相对主义出发,把老子的“道”发展为主观唯心主义。在老子那里,“道”是作为一种客观独立自存的精神实体,而庄子则把“道”的“无形”“无名”一面加以膨胀,进一步提出了“无无”的概念,试图彻底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存在的只是一个“自本自根”“神鬼  相似文献   

13.
《庄子·齐物论》中“道隐于小成”在各校注本中有不同释义 ,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曰“小成”指小有成就之人 ,如成玄英云 :“小成者 ,谓仁义五德小道而有所成得者 ,谓之小成也。”另一派则释“小成”为“偏见”、“一孔之见” ,如宋人林希逸《庄子斋口义校注》云 :“小成 ,小见也 ,一偏之见也。因人之偏见而后此 ,道晦而不明。”又王先谦《集解》云 :“小成 ,谓各执所成以为道 ,不知道之大也。宣云 :‘偏见之人 ,乃致道隐。’”此两种释义似各有合理之处 ,但经查证 ,余以为“小成”之真意当还为“仁义五德小道而有所成得者”…  相似文献   

14.
老子的道论包含有本体论、宇宙生成论,也包含有体验、把握“道”的智慧与方法,人生修养的工夫与境界论。庄子的“道”是宇宙的本源,具有超越性、普遍性、整体性,其特性为“通”,是“自本自根”的。庄子的道论包含了破除成心,跳出藩篱,超越彼此是非,把握“道枢”的方法论与通过“心斋”“坐忘”“齐物”等工夫,达到“无待”“与道同体”“寥天一”的精神自由的境界论。  相似文献   

15.
人们通常认为庄子的思想是出世的,这种观点在表面看来不客置疑,因为《庄子》一书有大量出世的言说,但是庄子独特的言说方式决定了他所言说的内容与他的精神实质并不一致,在他的“道说”里面尚有“未被道说的东西”。实际上庄子热爱生命、批判现实、追求自由,执著于为人类寻找一个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为社会培养精神健康、心理正常、“重生”和“乐生”的人,可以说在庄子“狂人狂言”式的出世言说之下,蕴藏的却是真正的入世精神。  相似文献   

16.
“道”是庄子哲学的中心思想,庄子讲“道”,更讲体“道”,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对中国山水画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它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庄子“道”的境界,而意境的创造和真正实现也体现着庄子“道”的深层意识。  相似文献   

17.
郭玥 《文教资料》2013,(35):18-20
道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老子》和《庄子》是道家文化最重要的两部经典.虽然老庄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然而两者对于“道”所侧重的角度却有所不同,老子的“道”心怀天下,庄子的“道”专注个人.而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与两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思维意识有关.  相似文献   

18.
《大宗师》是庄子内七篇中的一篇。宗即万物之宗的宗,有宗主、本源之意。而师则可以理解为效法之意。宗实际上相当于庄子所提出的道,而要去效法的也正是这个道。虽然庄子的《大宗师》不及《逍遥游》浪漫飞扬、  相似文献   

19.
庄子(公元前369—前286年),战国宋国蒙城人。主要著作《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作。 庄子的哲学休系是博大精深的,其中心是“道”。“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它集中反映了道家学派对宇宙本体和物质变化的总体认识。“道”有多层含义,可以指宇宙的本质,可以指万物变化发展所依  相似文献   

20.
《庄子》是庄子和他的后学者的哲理性著作,也是一部极富文学色彩的著作。其文笔纵横驰骋,汪洋恣肆,变化多端,语言魄奇多采,句法灵活跳脱,又善用巧妙的寓言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哲理,使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明代罗勉道在《南花真经循本》释题中说:“《庄子》为书,虽恢恑谲怪,佚宕于‘六经’外,譬犹天地日月,固有常经常道,而风云开阖、神鬼变幻,要自不可阙。古今文士,每每奇知。”这段话形象鲜明地说明了《庄子》散文的奇诡,《庄子》一书的奇诡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奇特的想象在《庄子》一书中,天帝鬼神、日月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