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现在许多老师动不动就随便“传唤”家长到学校,学生犯了一点错误,动不动就叫家长。诚然,在某种情况下教师确有请家长的必要,家长也应该配合老师的教育。但是,请家长到学校何必一定要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呢?我认为,教师随便“传唤”家长的行为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2.
请家长的“四戒”78中姚佳宏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中,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是这个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而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直接体现。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往往是通过家访或请家长到校谈问题等方式进行的。据笔者所知,目前在请家长配合学校做...  相似文献   

3.
现在许多老师动不动就随便传唤家长到学校,学生犯了一点错误,动不动就叫家长。诚然,在某种情况下教师确有请家长的必要,家长也应该配合老师的教育。但是,请家长到  相似文献   

4.
刘良华 《班主任》2010,(8):47-48
有效的学校教育总是需要学生家长的介入与配合,而且,孩子所在的年级越低,家长的介入与配合就越重要。但是,在学生家长介入学校教育的同时,在获得“通情达理的家长”支持的同时,老师也会遇到一些难以沟通的“偏激的家长”。与“偏激的家长”打交道需要讲究策略。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更新教育观念已成为时代对家长的呼唤。因此,家长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家庭教育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四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那么,家长应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呢?第一,在指导思想上,要从“单纯依靠学校教育”转变到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同步进行。家长要特别注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步调一致,配合学校,合力教子,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第二,在教育目标上,要从“单纯治家型”转变到“育子报国型”。家长要从“传宗接代”、“养儿防老”  相似文献   

6.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棘手问题,约见家长到校了解情况和配合教育在所难免,但如果约见家长方法不当,往往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因此、约见家长要注意方法,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四个注意。一是注意通知家长的方法。教师约家长到学校多数是因为学生或严重违反校规校纪,或经常不完成学习任务,或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或因突发事件等。而恰恰是这样的学生极不情愿家长到校。这时,教师千万不能强迫学生通知家长,或让其停课;否则往往导致学生因怕请家长而逃学出走。较稳妥的办法是教师亲自打电话或请其他学生代为通知。二是注意约见时…  相似文献   

7.
射阳县兴桥乡中心小学积极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系,做好学生教育工作。他们请进七种人,开好七个会。1.即一年级新生家长“学前会”,使家长了解孩子在校内外生活的新要求;2.毕业班学生家长“鼓劲会”,要求家长重视子女在小学最后一段征途  相似文献   

8.
胡维春 《新教师》2021,(1):10-11
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双边合作.对学生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侧重点不一样,因此对家长的要求也不一样.通常学校会以家长会的形式告知家长学生在校的表现,请家长配合教育.这种模式的效果很不理想,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首先,家长不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工作和教育孩子不能兼顾的情况下,会责怪学校"甩锅",不太愿意配合学校,造成"5+2=0...  相似文献   

9.
请跟我来     
本文可以称为本刊刊发的《教一年级的日子》(2005年1、2月合刊)的姊妹篇,个别段落稍有重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形成的。因此,很多学校使用了“家校联系手册”,甚至办起了“家长学校”,目的就在于让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的工作。但是,效果怎么样呢?教育是以心感动心,以火点燃火的情感事业,常丽华老师从去年开始教一年级,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周起,她就针对教育问题给家长写信,主题是“请跟我来”。这种对家长的引领,不是下命令,不是简单的点名或训话,而是把信任交给家长,把力量倾注到唤醒和点燃上。这些信产生的作用,使我们想到了志同道合、荣辱与共、风雨同舟、齐心协力等语汇。  相似文献   

10.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发展人、完善人。由于教育目的的一致性和教育对象的共同性,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探讨两者的合作。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脱钩或偏差,导致育人效果不佳,甚至出现教育效果相抵消的现象,极不利于青少年的成才和全面发展。为了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有机地配合。  “减负”的配合。首先学校要向家长宣传学校给学生“减负”是和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进行的,也是统一的,使广大家长消除心中的疑虑和担忧,使其明白“减负”并不是放松…  相似文献   

11.
很多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生活”这一课程是一无所知的。学校在开学初要举行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宣传课程的理念,解释相关教育工作的行动意图,向家长讲明“生活课程”的目标、任务,使家长与教师之间有所沟通,以便学生在一个新的氛围中学习时,家长不至于感到困惑和生疏。同时将本学科的初步安排向家长公布,征求他们的意见。一些家长在征求意见表中写道:“就像学生刚入学一样,我们对孩子的学习和教育也充满了热情,但不知如何做。学校对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指导我们参与到学校的整体教育之中,教给家长配合学校进行教育的方法,我们从心里感…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指出:尊重家长,教师要主动和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和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家长.所以,在与家长的交往中,班主任的言行是否得体,工作方法是否得当,就会影响对学生的教育能否适时、适当地进行,就会影响到家长是否愿意配合老师的工作和学校的教育,就会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只有在家庭、学校与学生之间建起一座心桥,才能达到行之有效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3.
“现在老师动不动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孩子肯定调皮,我们也不是不管,可孩子就是不听话,我们真没办法。”“说真的,我就怕孩子说,老师请您去一趟。”“一张条子或一个电话就把我们‘请’到学校,站在老师面前,我们做家长的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现在的老师,教育家长比教育孩子更有招数,只要你往他跟前一站,准会被劈头盖脸地数落一番。”……茶余饭后、公交车上、放学路上,常常听到有家长这样议论着。从家长的抱怨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共同教育好孩子,但是,彼此沟通起来是多么不容易呀!十几年的教育教学生涯…  相似文献   

14.
请跟我来     
本文可以称为本刊刊发的《教一年级的日子》(2005年1、2月合刊)的姊妹篇,个别段一落稍有重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形成的。因此,很多学校使用了“家校联系手册”,甚至办起了“家长学校”,目的就在于让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的工作。但是,效果怎么样呢?教育是以心感动心,以火点燃火的情感事业,常丽华老师从去年开始教一年级,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周起,她就针对教育问题给家长写信,主题是“请跟我来”。这种对家长的引领,不是下命令,不是简单的点名或训话。而是把信任交给家长,把力量倾注到唤醒和点燃上。这些信产生的作用,使我们想到了志同道合、荣辱与共、风雨同舟、齐心协力等语汇。  相似文献   

15.
谈“请家长”和家访七十八中学姚佳宏请家长是老师的一个“法宝”.许多双差生都怕它。请家长究竟好不好?这要看老师请家长的目的、动机和效果了。目前,一些学生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影响,厌学情绪比较严重,不少教师的劳动强度、精神压力相对增强,“清家长”以配合教育...  相似文献   

16.
现在许多老师动不动就随便"传唤"家长到学校,学生犯了一点错误,动不动就叫家长.诚然,在某种情况下教师确有请家长的必要,家长也应该配合老师的教育.但是,请家长到学校何必一定要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呢?我认为,教师随便"传唤"家长的行为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7.
“现在老师动不动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孩子肯定调皮,我们也不是不管,可孩子就是不听话,我们真没办法。”“说真的,我就怕孩子说,老师请您去一趟。”“一张条子或一个电话就把我们‘请’到学校,站在老师面前,我们做家长的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现在的老师,教育家长比教育孩子更有招数,只要你往他跟前一站,准会被劈头盖脸地数落一番。”……以上并不是个别现象,茶余饭后、公交车上、放学路上,常常听到有家长这样议论着。从家长的抱怨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共同教育好孩子,但是,彼此沟通起来是多么不容易呀!十…  相似文献   

18.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一方面学校要加大力度 ,另一方面也亟待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长配合得好 ,能使学校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强化和巩固 ;如果配合不好 ,就会大大削弱或抵消学校教育。因此 ,家长应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积极支持者 ,努力配合学校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一、要转变人才观念 ,为每个孩子扬起上进的风帆办学校、兴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但究竟什么是人才 ,在认识上、理解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很多家长认为只有学习优秀、成绩突出、能升上大学的才是人才。在这种人才观的支配下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 ,一旦孩子达不到…  相似文献   

19.
“现在老师动不动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孩子肯定调皮,我们也不是不管,可孩子就是不听话,我们真没办法。”“说真的,我就怕孩子说,老师请您去一趟。”“一张条子或一个电话就把我们‘请’到学校,站在老师面前,我们做家长的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现在的老师,教育家长比教育孩子更有招数,只要你往他跟前一站,准会被劈头盖脸地数落一番。”……以上并不是个别现象,茶余饭后、公交车上、放学路上,常常听到有家长这样议论着。从家长的抱怨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共同教育好孩子,但是,彼此沟通起来是多么不容易呀!十…  相似文献   

20.
张翠萍 《宁夏教育》2011,(10):66-66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通讯手段的发达,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变得便捷起来,"家访"慢慢被人淡忘,"请家长"却在校园逐渐流行起来。教室里、办公室里经常会听到老师这样训斥学生:"如果你再这个样子,就请你把家长叫来,如果家长叫不来,你就别想上课……""请家长"到学校配合老师教育孩子,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不论事情大小,动辄就把家长请来,我认为很不妥。"请家长"要慎重,不能随便拿这个来威胁学生,否则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