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狂风暴雨在不知不觉中停歇了,时间就在嘀嗒嘀嗒的房檐水的滴落声中流逝.快到零点了,我记得先是看了一会儿书,又在稿纸上写了一篇小文章.我起身在小屋内转悠的时候,突然从窗户上扑楞楞地坠下一个小黑点,我定睛一看是一只小鸟,小小的惹人喜爱的小鸟,是我在乡间常见到的那种鸟,不知它在动物学里的学名是怎么称呼,我们乡间通常把它唤作"小碎米雀".时间已经走到零点时刻了,这只鸟儿怎么会想到来造访我的小屋,这寂寞而朴素、属于边缘地带的客居的小屋.  相似文献   

2.
《记忆中的“哒嘀哒”——〈传记文学〉与几代〈小喇叭〉人座谈纪实》 “哒嘀哒!哒嘀哒!小喇叭开始广播了!”这清脆、嘹亮的声音,从1956年9月4日起,随着电波飞进了千家万户,到今年已整整58年了。  相似文献   

3.
又闻鸟叫     
正听到那只鸟在叫,是在哀牢山腹地的低矮丛林地带:"呼——呼——呼,啾,啾,啾!"它进入我的镜头:头部黑色,头顶至后颈灰蓝色,两翅棕褐色,腹部灰白,一面叫,一面跳跃。"啾,呼——啾,呼,呼呼呼——啾!"远处,传来鸟的应和。我按动快门,拍下了它的照片。这是一只山呼鸟,又名珊瑚鸟。懂鸟的一个朋友说。山呼鸟,我记住了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4.
一只黄鹂捧在手中,犹如捧住了千年时光。瞬间,我看见它在唐诗里啭鸣飞翔的身影。这是第一只撞网的鸟。时间是二0一一年阴历八月三十日晚八点三十分。我用左手捏住它的时候,它拼命挣扎着。我怕捏痛了它,又不能不捏紧它。因为,我的右手,正在疏解着绊住它身体的网丝。这只鸟被我展现在帐篷的灯光下,引发了一片惊奇的欢呼声,为着它的美丽。  相似文献   

5.
白腹锦鸡,苍山游隼,血雉……苍山是美丽的,它的美在山、在花、在大理石、还在一只只可爱的小鸟上,这些小鸟如同一只只藏在苍山深处的小精灵.一次偶然的机会,爱好摄影的张炜在他的镜头里发现了几只可爱的小鸟,从此,拍鸟成了他的摄影主题.短短三年的时间,他往返于苍山,前后拍摄了280多种鸟,被人们戏称为"苍山摄鸟人".  相似文献   

6.
吹萧鸟     
太大的悲伤最好将它忘记,太疼的伤口只希望它早日痊愈.回忆,有如重新撕开伤口--我,就这样想起了吹箫鸟.……  相似文献   

7.
二头鸟     
二头鸟从前雪山里有一种鸟,一个身子,两个头,一头名迦喽,一头名优波迦喽。这只鸟通常是一头若睡,而另一头就醒。有一天,迦喽醒着,它身边有一棵叫摩头迦的果树。忽然一阵风刮过,从树上掉下一颗香果,落在头边,它想:我独自吃这香果,但两个头却同时获得营养和气力...  相似文献   

8.
向鸟致意     
我一直对鸟怀有一种对不起的感觉. 它们在天空渐渐稀疏的飞翔使我的视野一片茫然,早先那种充满灵动的蓝天只剩下寂静.我肯定还要看到什么,在我把视野投向长空之前.但我的视野却一次比一次寂静,这种不断加深的寂静使我的视野一次比一次失望.我感觉不到没有鸟的视野是什么样的视野,没有鸟的天空还是不是天空.眼睛将失去一种最美丽的陶冶,视觉将失去一次最彻底的领悟,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鸟在天空自由飞翔更美更直截!  相似文献   

9.
    
夜幕已经笼罩着乡间。一轮红月正从树林后面徐徐升起,天上几乎看不见星星。在这苍茫的夜色中,寒气与露水降下来了。我坐在敞开的窗前欣赏着这夜色。耳边只听着那夏天的风声。大树的阴影像黑色的大船停泊在波浪起伏的茫茫海上。虽然我见不到红红蓝蓝的花朵,但是我知道它们在哪儿。远处的草地上,银色的查尔斯河闪闪发光。木桥那边传来了踢嗒踢嗒的马蹄声。接着。万物俱寂,只留下夏夜绵绵的风声。有时,我丝毫辨别不出它究竟是风声,还是邻近的海涛声。村子里的时钟敲起来了,于是我觉得并不孤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邂逅鸟鸣     
清晨,在小镇偏僻的东南角的一个简陋小院里,我尚躺在床上,朦胧间,有鸟声清脆地从窗外传来,只闻其声,不见其影.我肆意想象着鸟的数量,一只,两只,或是一群.……  相似文献   

11.
一根嘀格儿的树嘞 打一个嘀格儿的床嘞 一个嘀格儿的姐姐儿哟 配一个嘀格儿的郎 2004年5月9日,中央电视台第3频道,在走进艺苑风景线栏目<走近张家界>的节目中,著名主持人吴微微邀请白族青年歌唱家黄道英,用一首<嘀格儿调>把节目推向了高潮.张家界的风景、风情、风俗再一次让世人惊叹.  相似文献   

12.
一只跛腿鸟     
邻居因事外出,临行前把他的一只画眉鸟提来让我帮他喂养.对鸟,我也喜欢,也曾养过几种鸟,因此,对鸟的喂养也颇为驾轻就熟,所以就欣然领命了.  相似文献   

13.
吹箫鸟     
太大的悲伤最好将它忘记,太疼的伤口只希望它早日痊愈。回忆,有如重新撕开伤口——我,就这样想起了吹箫鸟。那年,我大学毕业,分到了苦松寨教书。苦松山是一座奇峻的高山,可惜山上的树木已经很少了。据寨中的老年人讲,他们小时候砍柴只须在寨子背后,那时房前屋后都是又高又大的苦松树,所以寨子才叫苦松寨。可如今,砍柴得走半天的路了。我第一次上山拾柴火,是和肖玉老师一起去的。她是本寨人,已在这里教了十多年书。但她不回家吃住,仍带着她的一个独姑娘和我们两个外地人开伙。她说,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烟火     
乐祥涛 《大理文化》2021,(10):48-55
瓦屋檐 瓦屋檐,是鸟.我知道这种称呼是不正确的,但我从儿时起都是这么叫的,说是老家的一种土语、俚语也行,说是一种习惯也罢.它真正的学名是啥,属于哪一类的什么鸟,我真的说不上来.之后,我还专门在百度和有关书籍上去查过,令人遗憾的是没有结果.现在仔细想想,最好的解释就是,它是寄宿在瓦屋滴水檐下的鸟,感觉这种说法比较妥帖.  相似文献   

15.
星光月夜     
10月的一个夜晚,我心情沉重地走在海滨小镇的路上,去探视一位病重卧床的朋友。皓月当空,大地沐浴在银色之中,美丽的月色使我的心得到些许安抚。见到朋友,我发现他显然也意识到了这美好的夜色。透过窗子可以看到,迷人的月光穿过树梢,洒向海面。我坐在他的身边,一只鸟在歌唱。沉默片刻之后,朋友说:“我曾以为这是我在世上的最后一个夜晚了,听到窗外鸟的歌声,我知道我会好起来的。”朋友床边的桌子上摆满病人所需要的一切,这些并未解除他的病痛,然而,柔美的阳光,芬芳的气息以及鸟的歌声却给他带来了真正的慰藉。他对我说:“…  相似文献   

16.
正我轻轻地从口袋里掏出钥匙,又缓慢地将钥匙准确无误地推进锁孔,随着一声细微的"咔哒"声,锁头弹开,两扇比我还老的木板门随着我的双手向两边敞开,并发出它特有的声响。我想,此时此刻,偌大的老瓦房的某个角落,一定会有一只老鼠惊恐地逃进阁楼上的玉米秆堆里。因为我听见厨房里的土灶中的小猫无比哀怜地"喵"了一声。它的妈妈不知跑到哪里去觅食了,它只有蜷缩在冰冷的土灶中在等我进门的时候徒劳地叫唤,好像在问我是否给它带回一点吃食。  相似文献   

17.
客家方言中"鸟"、"卵"二词,连袂指称自然界的禽蛇龟的卵和男性生殖器、睾丸等意义,"鸟"还有"交合"的意义。文章着重梳理了"鸟"的各项意义及其演变轨迹,并对其意义在客家方言中的分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从中看出它们是各地客家广泛用来表示男性生殖意义的词语。文章还通过唐五代以来的文献考察,进一步揭示了客家方言词语"鸟"和"卵"蕴含男根崇拜和鸟崇拜意义的渊源。文章的主要观点是:客家方言词语"鸟"和"卵"所负担的意义直接联系着男根崇拜和鸟崇拜的思想观念,是整个客家族群对男根崇拜和鸟崇拜文化的现代呈现,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男根崇拜和鸟崇拜思想观念的遗留和记忆。  相似文献   

18.
一已经接近凌晨了,他仍然泡在网上。他已经习惯了孤单,习惯了晚睡晚起,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唉,孤枕难眠啊"。"嘀嘀嘀",QQ上一条消息发了过来,是加好友的申请。他没有任何的犹豫就同意了。网上互相添加好友是很正常的,  相似文献   

19.
《世界文化》2014,(6):28-28
<正>内容简介一根羽毛,一会儿被风吹到这边,一会儿被风吹到那边。"我属于那只鸟呢?"从某一刻开始,羽毛开始不住地问自己。她问过翠鸟:"我是你的吗?"问过布谷鸟:"我是你的吗?"还问过苍鹭,问过大雁、孔雀、天鹅、琴鸟、百灵……尽管鸟儿们的姿态各异、对羽毛的态度或冷漠或热情,但他们给羽毛的答案都是一样的:"不是。"这根羽毛究竟属于哪只鸟呢?羽毛琢磨的问题,其实也是人类思考的根本问题,那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20.
我犹如一只永远被关在笼子里的鸟。失去了自由,失去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每天,我就像一位小公主。早上起来时,父母给我做早点,让我每天都能吃上香甜的饭菜。其实,这些我都不想要,我只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