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满堂讲”“满堂问”“满堂论”的低效课堂弱化了学生的思考,肢解了文本,也降低了教学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有效的连锁问题可以改变这一现状,它通过设置主问题,构建有逻辑关系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螺旋式提升思维品质,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探究名师课堂教学案例中的连锁提问方式,思考设置主问题、构建问题链的技巧和要义,以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师就文本对学生的问题设置是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之一。它的实质是教师用自己与文本对话中产生的思维火花去点燃学生思维火种的过程。对话教育理念贯彻于阅读教学,要求我们反思传统的问题设置方式,通过改变问题设置的策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并学习问题设置,进而逐步学会质疑问难,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中设置适切可感的阅读情境,进行沉静氛围的营造,能使学生的身心浸润在课堂之中,从而深入感知文本。教学中要设置问题障碍,强化思考的深度;明确价值主旨,提供辨析的资源;拓展学生视阈,开阔思维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设问必须经过必要的整合与删选,从文本内容与学生的认知需求出发,遴选出既紧扣文本核心、又契合学生认知需要的核心主问题,使其成为学生思维高速运转的强大牵力,有效地支撑课堂教学的平台。如何才能设置出新颖、深刻、高效的主问题,从而夯实学生的认知思维,提升课堂教学的核心力量呢?本文提出要尊重学生能力,将主问题的设置指向表达重点;把握文本特质,将主问题的设置指向阅读障碍;依循认知规律,将主问题的设置指向真实学情;把握语文本质,将主问题的设置指向文本语言,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堂中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引领学生主动地思考,提升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深入把握文本主旨,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体味文本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之时,有时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扩展思维视角,从文本的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计问题,不但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更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6.
文本细读与思维品质的提升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提升思维品质;在文本细读中,教师可以借助有效的学习支架,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一节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案例,从文本和学情的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来探究基于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优质提问对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如下教学策略: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合理运用文本图片观察预测,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把握文本细节提取信息,提升学生思维的系统性;提炼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深层思考,拓展思维的深刻性;读写结合,迁移运用,体现思维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8.
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学习了但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思考后而不学习就会精神困倦而无所得。可见学习和思考应并驾齐驱,缺一不可。但事实是语文课堂上,鲜见师生之间思维的碰撞,灵感的闪现。究其因,是老师精心设置的问题降低了文本解读的难度,甚至有时越俎代庖,当学生回答似是而非时就直接告诉了他们答案,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兴趣。可见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一些能克服的困难,让他们跳起来摘桃子,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呢?一、自主设疑,激活思维笔者…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初中生在名著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名著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途径:通读文本,绘制思维导图,阐释文本脉络;跳出文本,设置深度问题,推断言外之意;回读文本,挑战作品权威,质疑求证观点;整合文本,开展专题探究,鉴赏评价作品。旨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思维发展与提升”需要在具体的、实际的思维活动情境中达成。真实、深刻的问题是思维情境的重要载体。执教契诃夫名篇《装在套子里的人》时可以以文本矛盾为切入点,设置问题,架构课堂,引导学生在深度解读文本中训练思维。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究,让学生能够在探究和思考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教师要关注课堂问题的设置。本文主要探究了教师课堂问题设置的原则,通过教师有效地设置课堂问题会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产生探究的灵感,促进学生思维的快速运转和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于漪老师说:教师要想方设法让爱思考的学生多思、深思,让不会思考的学生爱思、会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善于选用恰当的钥匙,不断拧紧学生思维的‘发条’,使它转动起来,不断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引导他们发挥聪明才智。追问是连续的启发,是引导学生就基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提问方式。在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追问下,文本理解会更准确、深刻。追问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训练。怎样才能使追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导学生走入文本呢?  相似文献   

13.
陈胜 《教学月刊》2021,(10):62-64,封3
当前的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试题,还存在着问题设置零散浅显,设问缺乏针对性,设问层次单调、角度单一等诸多问题.命题人应根据文本特点分别从主题、内容、语言、文体、作者等五个视角来解读文本,灵活设置试题,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4.
正思辨能力是思考与辨析的能力。阅读时,学生只有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利用自己的阅读经验、体验与文本互动,思考辨析,才能获得对文本的深度理解与创新发现,才能形成个性化的阅读鉴赏能力。一、个性阅读中思辨能力的重要性新时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辩证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互动、问题探讨中提高语文素养。学生思辨  相似文献   

15.
朱莹 《考试周刊》2023,(44):30-33
思辨性阅读是指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通过提问、推理、评估和判断等思维活动,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的阅读方式。在开展思辨性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表层意思,思考作者的立场、意图以及内容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通过示范与引导、提供学习策略、开展合作学习、提供适宜的阅读材料等方式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相似文献   

16.
如果将学生数学课堂的思维比作音乐的流淌,那么教师在课堂各个不同运行时期问题的设置就是决定音乐流畅度以及优美度的节奏.只有音乐与节奏相互协调,即教师设置的问题所产生的节奏与学生思维奏出的音乐相互协调,所产生的课堂思考才是有效的.通过对现实课堂中思维节奏之失的审视以及学生思维节奏重要参量的思考,从而对常规模式下的问题设置进行整合,引领学生的思维不断"拾级而上".  相似文献   

17.
巧妙设计问题,能够有效引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时,教师要挖掘问题、文本与学生思维之间的连结点,并利用课前设问、课中设问等方式,引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巧妙设计问题,能够有效引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知识时,教师要挖掘问题、文本与学生思维之间的连结点,并利用课前设问、课中设问等方式,引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一、善于激疑,教人思维.教师在设计课堂激疑时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思".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有意识、有计划地采用多种激疑的方式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创设问题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是教师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激疑思考就是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通过设置相关的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望.在激疑思考的环节上,问题的设置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的阅读教学,在问题设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民主阅读、情境阅读、想象阅读、自主阅读等途径,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打开阅读思维,走进文本深处,和作者、文本对话,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全面性、立体性,获得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