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编辑记者的新闻职业素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使整个世界变成了鼠标轻点就随时可见的“信息显示屏”。由于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以传播者为中心”的新闻传播模式逐步被“以受众为中心”的网络传播模式所代替。网络媒体给受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信息以及发表反馈意见的自由和方便。受众随时可以在新闻报道后面“跟贴”、“灌水”,发表各种信息、评论或意见,信息的发出者不再受控,而网络媒体的控制者却无法对网上的各种信息立即全面有效地控制。在这种格局下,网络媒体的记者编辑如果对网络新闻报道及反馈信息处理不当,就难免对社会造成不应有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的到来将人们从先前的“沙发土豆”状态,即一家人聚在“电视机”前观看电视的这种习惯迅速改变,客厅不再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角,而电视机也不是日常生活的常伴媒体了。电脑轻而易举地将人们变成了“鼠标土豆”,一人一台电脑,分而治之。随着移动互联的到来,手机作为“新进入者”也参与到这场新的受传习惯改变的革命中来了。  相似文献   

3.
栾轶玫 《视听界》2012,(6):125-125
互联网的到来将人们从先前的“沙发土豆”状态,即一家人聚在“电视机”前观看电视的这种习惯改变了,客厅不再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角,而电视机也不是日常生活的常伴媒体了。电脑轻而易举地将人们变成了“鼠标土豆”,一人一台电脑,分而治之。随着移动互联的到来,手机作为“新进入者”也参与到这场新的受传习惯改变的革命中来了。  相似文献   

4.
“全媒体”是近年来在新闻界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一个词。“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战略”“全媒体报道”“全媒体记者”“全媒体传播”“全媒体出版”等字眼儿,经常跳入传统媒体人的眼帘,使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传媒生态,以传统纸媒为主要介质的产业形态正陷入数字技术的挤压之下——新时代的读者越来越多地习惯点击鼠标纵览天下:越来越多的产业利润被新型媒体抢先分羹;越来越多的纸媒读者正在被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分流……  相似文献   

5.
网开新生活     
两千年前,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今天,全世界的网民都可以说:"给我一个鼠标,我可以点平整个地球。"因为互联网,世界变成平的;因为互联网,生活更加多元。短短十几  相似文献   

6.
正全球范围内,人们对于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这一论断已经不再有任何异议。从工作、购物、社交、娱乐、旅行、美食乃至寻找人生伴侣,网络几乎无所不包,网络生活已经越来越多地占领了人们生活内容的大部分。一个没有了互联网的世界似乎已经是一个不再值得生存在其中的世界了。而网络对于学习和教育方式的改变则同网络对于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一样,无处不在,并且同样也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侵入到传统教育领域。网络、数字技术、数字化学习和教育正  相似文献   

7.
作为先进通信和传媒技术的结晶——互联网,在中国已经走过了第一个十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与网络“嫁接”呈现出“网络版”、“电子版”等新形态,报网互动、网络媒体与广播媒体的互动、网站与网站内容合作、网络媒体采访等方式得到广泛的认可,并已形成一定规模,越来越多的新闻通过互联网传遍世界。一、对新闻传播活动主体的影响首先,互联网提高了公众自由参与传播的可能性,传媒机构有可能不再是新闻传播的垄断者。在应用互联网上发布新闻的在线媒体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传统媒介机构在互联网上创立或与通信等其…  相似文献   

8.
《中国广播》2012,(8):93-93
我国首部移动互联网蓝皮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2)》6月7日正式发布,该书由人民网组织撰写,对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作了全景式的回顾。蓝皮书指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平板电脑的热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门已经开启。“移动改变生活”已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广告词,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世界最大的移动终端产能,移动互联网正潜移默化地融入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栾轶玫 《视听界》2013,(6):18-22
多屏时代,“鼠标人”成了“鼠标土豆”,在多了视频内容选择的同时,依然拥有沙发土豆的“放松”与“娱乐”感。“鼠标土豆”回到了电视屏,却跨过了电视台。他们有着“娱乐”与“社交”的双重需求,喜好“多屏”与“跨界”的传播方式。对他们来说,看电视已不是“一屏互动”,而是“多屏联动”了。广播不再是区域性的,传统电台面临着成千上万个电台的竞争,广播竞争是全球性的。电视机不再是原来的电视机,而是全新家庭智能娱乐终端。“用户”与“圈子”是未来媒介竞争的王道。  相似文献   

10.
《声屏世界》2009,(5):40-40
崔永元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说,“以前我以为我可以改变这个世界。如果我改变不了世界,那么我至少可以改变我生活的环境;如果我改变不了我生活的环境,那么我至少可以改变我身边工作的同事;如果我改变不了同事,那我应该可以改变我的家人。但是后来我发现我错了,我连我女儿都改变不了。不过,我改变不了这个社会,那么.这个社会也甭想改变我……”小崔是理想主义者,张越说,他像个没长大的孩子。  相似文献   

11.
当互联网不再是一些高级科研人员的“专利品”时,当用户使用的网络服务不再集中于某一项功能时,我们才可以说互联网普及了,互联网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2.
全球范围内,人们对于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这一论断已经不再有任何异议.从工作、购物、社交、娱乐、旅行、美食乃至寻找人生伴侣,网络几乎无所不包,网络生活已经越来越多地占领了人们生活内容的大部分.一个没有了互联网的世界似乎已经是一个不再值得生存在其中的世界了.而网络对于学习和教育方式的改变则同网络对于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一样,无处不在,并且同样也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侵入到传统教育领域.网络、数字技术、数字化学习和教育正是目前为止不断在改变人类学习和受教育方式的终极根源.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背景下迅速崛起的新媒体时代,传统的报纸的商业利益首当其冲受到了巨大冲击。可以预见,如果年轻一代读者继续流失、办公室上网条件进一步改善,广告投放的不断萎缩,传统报纸的消失已不再是杞人忧天,取而代之的将是上网“读报”时代的全面到来。  相似文献   

14.
李翔昌 《青年记者》2010,(13):13-14
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大举进入人类生存的各个领域,网络在深刻地改变着当代中国的新闻传播格局。传媒生态的改变,不可避免地对传统的媒体管理观念、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管理范围产生一系列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当互联网媒体成为“公共话语平台”、“信息聚散地”、“社会舆论放大器”之后,管理手段就不再像过去对付传统媒体那样采取“内部管控”、简单要求总编辑一个人怎么办就能奏效了,媒体的管理者今天面对的不仅仅是几千家具体的传统媒体,还有几百万个网站及四亿多中国网民。  相似文献   

15.
写手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新名词如果是专门为网络写稿的就叫网络写手.在互联网时代,市场化媒体与写手的互动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他们之间的互相需要可以说已经到了“缺了对方无法生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如果您骂俺“五毒俱全”,那您可是太客气了。不瞒您说,这些年来,俺食毒无数,毒大米毒小菜毒香肠毒肉松毒牛奶毒牛肉……应有尽有穿肠而过。要问俺中毒有多深,苍蝇能代表俺的心。  相似文献   

17.
Internet正奇迹般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坐在家中 ,打开电脑 ,轻轻点击鼠标 ,就可以遨游世界 ,这一切已不再是梦想。以前 ,各出版社的选题策划都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进行图书市场调研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推广 ,很多出版社的编辑可以足不出户 ,通过Internet便可“一览众书” ,了解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图书市场的最新动态 ,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策划出好的选题 ,甚至通过Internet与各地的读者、作者交流 ,通过E mail向作者约稿 ,或通过电子公告栏(BBS)公开征集作品 ,对新书利用网站发布信息等。…  相似文献   

18.
陈兵 《新闻界》2002,(3):32-3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报告》中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及网页,具有改变世界及人类的潜力,计算机空间(Cyberspace),即这些新关系发生的空间,使我们的时空概念、表现方式和语言发生了变化。”[1]Internet(因特网)的发展是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激昂乐章。媒介技术的发展方向可以归结为:“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2]  相似文献   

19.
四个认识互联网趋势的词组 被称为“互联网女皇”的美国金融分析师玛丽·梅克尔(Mary Meeker)每年发布的《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愈来愈受到世人的关注,因为这个报告逐年颇为正确而真实地展示着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态势.如果概括一下近年来梅克尔的报告所展示的互联网发展的新现象、新趋势,可以使用四个词组:一个核心、两种现象、三大趋势、四个挑战.  相似文献   

20.
1998年底俺终于搭上“末班车”来到部队,走入黄河滩头的一座军营。说啥也没想到,新兵结束下连队时,却分配俺干“火头军”,你说这算当的哪门子兵?牢骚归牢骚,工作还得干,“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嘛。为早点进入状态,俺利用节假日跑到地方宾馆拜师学艺,还自己对照食谱琢磨着把连队的萝卜、黄瓜、辣椒等品种腌制成30多样“家常菜”。后来,集团军一位将军检查工作到俺连视察,品尝了俺腌制的小咸菜后,赞不绝口,把连队官兵乐得直冲俺竖大拇指:“建华,你小子行。”“舍得宝来宝换宝,舍得珍珠换玛瑙”。俺在提高炊事技术的同时,还琢磨着发挥爱好“爬格子”的特长。可能是没经过专业培训的原因吧,俺写的文章大多都是“豆腐条”,要么刊在报缝中,要么登在报屁股上,因而大伙儿都昵称俺为“中缝杨”。俺呢,不急不恼,反而乐呵呵地接受了。只是在心里暗下决心要有所突破。这不,前几天一不留神竟然上了大报,《解放军报》发了俺的一篇文章。晚上点名时,连长“狠狠地”表扬了俺一顿:“杨建华同志是咱连有史以来第一个在全军官兵面前‘露脸’的,我们应该向他表示祝贺,大家以后要多向他学习……”当然,俺也有着急的时候。俺高中时的同学——用现在时髦的说法就是“女朋友”要跟俺“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