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氧气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命所必需的,所以人们通常会以为地球外的大气及其组成从来就是像现在这样的。如果有人提出怀疑,那么一定会遭到反问,如果地球上原来没有氧气,生命是怎样延续下来的呢?加之人类有史以来,特别是拉瓦锡著名的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以来,从来没有发现过大气成分有任何变化,因此人们很少考虑大气组成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地球磁极将倒转”的报道引起人们很大关注,报刊上这方面文章较多。2004年7月19日南京一家报纸刊登了一篇文章《下个千年,指南针还能指南吗?》,文章认为:“地球磁极将在2 000年内因倒转而暂时消失几年,也可能会经历更长时间。届时地球大气将被太阳风吹走,进入100千米低空的粒子流会破坏地球高空臭氧层,有害的太阳紫外线也会因为臭氧层对其吸收能力减弱而直达地表,地球家园很可能像火星在40亿年前因失去磁场一样,成了不毛之地……”地球磁极倒转会引发地球磁场暂时消失吗?如果会,消失后会引起如此可怕的灾难吗?地史上是否引发过这样的灾难?  相似文献   

3.
“行星联珠“这几年成了人们关心的话题.“行星联珠“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它会不会在地球上引发灾难呢?研究“行星联珠“对人类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4.
1957年10月4日这一天将永远记载在人类历史上,在这一天天空里升起了一颗新的“月亮”,它就是苏联发射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现在,这颗直径58公分,重83.6公斤的人造卫星,正在离地面900公里的高空,以1小时36分钟绕地球一周的速度,围绕地球不停地旋转着。这个人造卫星发射的成功,标志着科学发展的又一新纪元的开始,标志着人类已经迈出了进入宇宙空间的第一步。很早以前人们就幻想着飞行到宇宙空间去,但是许多年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很大的进展。这不仅是由于大气高层空气的极端稀薄和特殊环境条件的阻碍,而重要的是由于地球吸引力的束缚,飞行器械必需具有极高的速  相似文献   

5.
科技快递     
如果地球上没有雪如果没有雪,世界会变成怎样?不能滑雪、不能乘雪橇……但除了失去这些冬日里的运动乐趣,还有更让人忧心的事情。根据科学家最新的计算机模拟预测,一旦失去雪,地球的平均温度将会上升0.8摄氏度。气候学家介绍说,雪能明显影响气候,它有给地球“降温”的作用,比如反射太阳光,比土壤更加有效地辐射热量。不过,积雪却会使得地表局部温度上升,因为积雪相当于将地表与空气隔离起来,像“棉被”一样将本应扩散到空气中的地表热量束缚住。变色围巾在寒冷的冬天,如果你不太擅长衣物搭配,是否会为了围巾颜色与外衣不相称而烦恼呢?日本科…  相似文献   

6.
20“地球表面可供人类生存的面积急剧减少,人类文明四分五裂。一些持个人拯救宇宙观点的人及一伙伙的劫匪奸商们为争夺地球上最后的陆地而相互厮杀。瘟疫流行,人们成群地自杀,灾难深重的人类在炽热的沙漠和沸腾的海洋中苦苦挣扎……到处呈现出《启示录》中世界末日的景象……”读到这里,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好莱坞恐怖片《水世界》中的场面。但这不是电影,而是科学家对“温室灾难”最后阶段进行的科学描述。置疑“地球之肺”多年来,森林是地球“绿色的肺”的说法已在包括学术界在内的社会各阶层人们的思想中扎下了根。但近年来俄罗斯…  相似文献   

7.
在地球大气平流层中有一层薄薄臭氧层,它是保护地球一切生命的一把巨大天然“保护伞”。过去人们一向认为这大自然恩赐的空中“保护伞”坚不可摧,万万没有想到它已被捅了五个大窟窿,反过来又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 大家都知道,太阳是以它的光和热哺育地球万物生长的。所以人们常常用“万物生长靠太阳”  相似文献   

8.
蚂蚁的世界     
人们对蚂蚁都不在意,因为它们太小了,而且又不碍事。但是,蚂蚁却是迄今为止,地球上所演化出来的最成功的生物之一。不!甚至连这个“之一”也可以不要,它们就是地球上最成功的生物。有人也许会问:难道蚂蚁比人类还要成功吗?这得看你如何去分析。当然,蚂蚁没有用上电视和计算机,它们也没有飞机、大炮、原子弹。但是,也许正因如此,它们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大约有1亿年了,人类却只有短短的几百万年。那么,人类能在地球上生存1亿年吗?这是个很大的未知数。地球就像是一个大舞台,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想在上面表演一番,新的生物不断地产生,旧的生物不断…  相似文献   

9.
大气降水是水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适度的雨水是人类所必需的。对农作物生产来说更是如此,恐怕世界上没有一个农民不企盼年年“风调雨顺”。曾有一位西方哲学家这样说过:“雨既有用,又会带来麻烦。”仔细想一想,你会觉得这话很有道理。其实,在我们周围就有这样一种不受人们欢迎的雨——酸雨。 一个时期以来,雨水酸度的增加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早在1872年,英国化学家罗伯特·安格斯·史密斯(Robert Angus Smith)就在《空气与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一书中叙述了他对英国曼彻斯特市污染情况的观察和研究,描述了空气中的硫酸如何漂白织物,又  相似文献   

10.
细菌是地球上最成功的物种,它们已经在地球上繁衍了30多亿年,它们为后来出现的“高等”动植物塑造了生存环境。无论千差万别的土壤、海洋、大气,还是高温的海底火山口.高盐碱的滩涂、南北极冰冠下的严寒水域,细菌无处不在。它们构成地球上“活物”质量的一半或更多。即使人类把环境破坏到子孙后代无以为继,细菌们还会愉快地生活成十上百亿年。  相似文献   

11.
经过多次推迟,“地球观测系统”中的两颗重要卫星——“云卫星”和“云-气溶胶激光雷达和红外探测者观测卫星”(音译为“卡利普索”)终于在2006年4月28日发射升空了。它们可对地球的云层和浮质进行新型的3D观测,用于了解全球云层是怎样影响地球大气和全球变暖,获得有关云层全球分布和演化的新知识,解决云和浮质如何形成、发展以及如何影响水资源供应、气候、空气质量的疑问。探云专业户云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然而人类对云的认识并不深入。云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它是地球水文循环的关键因素,能将水从空气中带到地面,通…  相似文献   

12.
正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氧气。但你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些生物可以为人类生产源源不断的氧气吗?还有,你知道5亿年前生产氧气的大功臣竟然是一种石头吗?早期地球的氧气含量极低空气里有多少氧气?大家都会说,21%!但是在很早以前,地球上的氧气含量却远没有这么高。已有研究表明,早期地球是极端缺氧的。实际上,在地球接近46亿年的历史中,有着近一半的时间可供动植物进行自由呼吸的氧气的含量,还不到现在大气氧含量的0.001%!而现在占据现代大气含量21%的氧  相似文献   

13.
<正>包围地球的空气称为大气。人类生活在地球大气的底部,一刻也离不开大气。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人类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它的状态和变化,时时影响到人类的活动与生存。  相似文献   

14.
如果没有雪,世界会怎样?不能滑雪、不能乘雪橇……但除了失去这些冬日里的运动乐趣,还有更让人忧心的事情。根据科学家最新的计算机模拟预测,一旦失去雪,地球的平均温度将会上升0.8摄氏度。雪能明显影响气候,它有给地球“降温”的作用,比如反射太阳光,比土壤更加有效地辐射热量。不过,积雪却会使得地表局部温度上升,因为积雪相当于将地表与空气隔离起来,像“棉被”一样将本应扩散到空气中的地表热量束缚住。所以,地球失去雪之后气候会变得怎样,不是一个能轻易找到答案的问题。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气候学家斯蒂芬·瓦夫鲁什专门设计了一个计算…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I0015-I0016
科技日报讯这是一个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地球未来的数学模型。如果人类从来没有进行过集约化养殖,地球又是怎样一番面貌。这个“错误”大概算是“马丁利”所作的第一个预测吧。科学家打造“虚拟地球”演绎物种兴衰 可在全球规模上模拟所有生物互动方式 这是一个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地球未来的数学模型。它可以告诉我们,如果所有的蜜蜂消失了,环境会怎么样;大熊猫灭绝后,世界将有什么不同;如果人类从来没有进行过集约化养殖,地球又是怎样一番面貌。这就是微软科学家开发的“马丁利(Madingley)”模型,也是第一个在全球规模上模拟所有生物互动方式的计算机模型。  相似文献   

16.
了解水足迹     
曾有人形象地将生态足迹比喻为“一只负载着人类与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的巨脚踏在地球上留下的脚印”,这一概念既反映了人类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也包含了可持续发展机制:即当地球所能提供的土地面积容不下这只巨脚时,其上的城市、工厂、人类文明就会失衡;如果这只巨脚始终得不到一块允许其发展的立足之地,那么它所承载  相似文献   

17.
林泉 《百科知识》2010,(19):27-28
在地球大气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氧气了。早在19世纪,英国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曾经为地球上的氧气有过这样的担心:“随着工业的发达和人口的增多,500年后,地球上所有的氧气都将被消耗殆尽,人类将趋于灭亡。”这位学者的担心看起来似乎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8.
林泉 《百科知识》2010,(16):20-20
一些科学家预测2012年地球将遭遇强太阳风暴袭击,届时将给地球带来“多米诺骨牌式”的影响,其影响力将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不禁会问,这次太阳风暴是否真的会到来?它究竟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了解水足迹     
曾有人形象地将生态足迹比喻为“一只负载着人类与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的巨脚踏在地球上留下的脚印”,这一概念既反映了人类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也包含了可持续发展机制;即当地球所能提供的土地面积容不下这只巨脚时,其上的城市、工厂、人类文明就会失衡;如果这只巨脚始终得不到一块允许其发展的立足之地,那么它所承载的人类文明将最终坠落、崩毁。  相似文献   

20.
人类将走向灭绝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20世纪全球人口突破了60亿大关。人口学家预测,如果按此增长速度,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0亿。正当人们为日后地球上人满为患感到担忧时,东京却爆出了一个新的预言:到新千年结束时,地球上不仅没有人口压力,反而会出现人类灭绝的危机。对此人们感到困惑不解:今日还是人口爆炸的地球,明日又将变得荒芜人烟,难道这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