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着那个包容着真和善的东西。它时常溢满我的胸腔,让我幸福得窒息,令我感动得落泪,从而一次又一次激发我去体验更深刻的人生,追求更崇高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丁琍 《宁夏教育》2011,(5):70-70
在为人师的日子里,我常常这样想: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是多么幸福和伟大!因为,人民教师是照耀每个学生人生道路的一缕阳光,而这缕阳光将伴他走过人生最美好的一段历程,让他感动,让他幸福,让他丰富知识,让他快乐成长。教育是一种长久的期待,教育是一次次温暖的牵手,教育是一回回难忘的感动。教育像洋溢着微笑的面孔,教育也是饱含着真情的问候。这是让人永生难忘的心灵的触动。  相似文献   

3.
感悟教育     
一排弯弯柔柔的绿柳,一场清清朦朦的细雨,一座书卷浓浓的殿堂,一次让人难忘的学习。在课堂教学时,与学生相处中,我日益怀念起在北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暑期学习时光了。专家的报告,学者的讲学,名师的指引,实地的考察,让我一次次感动着,受用着,反思着。我对北京之行的感悟越来越多,越来越实,越来越深。于是,我记下自己的点点感悟,以激励自己,并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4.
我对情境教育的创始人李吉林老师虽旱有所闻,但真正让我从理论上深刻认识李吉林老师所创立的“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体系的是在一次次研读了李老师充满诗意的教育专著《情境教育的诗篇》之后。手捧着这本承载着李老师二十余年创造性生命旅程的专著,感受着李老师二十多年来走过的中国教育改革之路,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相似文献   

5.
享受教育     
魏军 《四川教育》2004,(12):1-1
时下,享受教育成为时髦词语。“教育是诗一样的事业。”(马卡连柯语)这是因为教育总是和那些美好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总让人充满憧憬,以一种虔诚的心,向往着美好的心灵诗意地栖息。大众化的享受教育,就是让学生少吃苦,或者创造一种让学生自觉、愉悦、自愿吃苦的环境,让学生不再对  相似文献   

6.
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随处可见育人的痕迹,这是好事。然而,如果留心也会发现,校园里因为人为的刻意或者不注意,造成教育的反讽让人尴尬,更使得教育披上滑稽的外衣。有一次走过一所学校,进门就是广场,广场旁竖着一块硕大的提示牌,上写着:"校园里有一块纸屑,就是**  相似文献   

7.
中央电视台中有这样一个电视广告:李宁,一切皆有可能。读了全国特级教师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后,我想改用一下广告词——“能爱,一切皆有可能”,以此来形容李老师的成功教育。因为书中那一个又一个的爱心故事是那么真实而又强烈地拨动着我情感的心弦,震撼着我的思想,让我一次次地反思自己与孩子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也一次次清晰地认识到,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本源,爱是教育的真谛。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师生关系是关键的问题。教育作为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它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学生对教师的期望。期望影响着行动,行动的结果又改变着期望。只要教师对学生寄予殷切的期望,并付诸行之有效的行为,且将期望信息传递给学生,引起共鸣,就能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期望。学生一旦形成某种期望,同时为了实现教师对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正以人们难以预料的速度快速发展,促 进着教育领域的不断革新,使课堂一次次突破传统的教学模 式,产生新的教学手段。同时,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网络资源 的高度共享,大数据的教学模式更是能够总结出学生们学习的 问题,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让课堂变得更加高效。本文主要 探究如何实现智慧教育,让高中化学课堂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9.
(一)近年来,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时常焦灼地拷问着中国教育,也拷问着所有真正具有教育情怀的人,那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其实,谁都知道,这个疑问隐含着的问题便是:我们的学校,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的教育究竟病在哪里?于是,破解曰:让教育家办学!让真正明白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10.
蒲琴 《贵州教育》2014,(13):43-44
正虽然我从事教育工作才六七年,但我本着一颗"热爱教育"的心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在工作中,从最初的"一只无头苍蝇"乱飞乱撞,到渐渐地将一些教学技巧巧妙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并从中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再到现在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喜欢你所上的课程,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我总结为:首先得成为学生的朋友,并让学生喜欢!在教学中中,老师们要使尽浑身解数让学生不同程度地增长自己的知识,让他们在学校蔚蓝的天空下健康、快乐地成长。一次在与同事闲聊时,我受到了些许启发:她  相似文献   

11.
汶川大地震刚刚过去,余震尚未平息,人们还都沉浸在哀痛之中。网络上流传“文烛”写的一首题为《孩子,来生我们一起走》的诗,让无数人为之动容。作为一名教育研究工作者,当我读到其中“孩子你走吧,前面的路再也没有忧愁,没有读不完的课本和爸爸的拳头”这一句时,除了为之心酸,更多了一份心灵的震撼。它让我再一次痛心地认识到: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技术与思想     
正在教育领域,大概没有哪个分支学科能像教育技术一样,让教育发展总是充满新意,让教育不断推陈出新。技术还拓展了教与学的空间,丰富了教和学的方式,深刻地改变着教育的观念,推进着教育渐进地发生变革。技术发展的背后当然是思想的引领。由此,我们不禁要问:越来越先进的技术是不是也会引领着教育越来越先进?或者说,伴随着先进技术的应用,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或者教育实践是  相似文献   

13.
随着第二次大战的结束,开始了一种新的殖民方式--后殖民.各发达国家对"第三世界"的影响不再是血淋淋的暴力与强权,而是通过文化霸权与文化渗透的方式,对弱势文化的一种缄默化过程.作为发展速度最快的中国也经历着这种"灵魂的侵蚀",尤其在教育领域,回顾中国近百年教育研究历史和教育实践,中国教育对"他者文化"的推崇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中国教育研究的原创性.  相似文献   

14.
在这个信息时代,网络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汶川地震再一次让中国的民间网络力量喷薄而出,让人不能不惊叹于网络力量从虚拟到现实所产生的无穷威力.网络载体作为一种较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从群体心理入手,通过群体压力、群体舆论、群体凝聚力,层层深入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  相似文献   

15.
教育口号具有凝聚人心、催人向上的功能,是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的体现,也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反映。 临近中高考,学校为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力一搏,往往会让班主任组织学生张贴宣传标语,各种教育口号成为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次外出学习,我看到一个班的教室赫然张贴着“努力改变命运,拼搏才有qian途”的口号。  相似文献   

16.
蔺丽燕 《班主任》2014,(4):71-71
正我是一名热爱文学的语文老师,平时特别喜欢阅读《十月》《北京文学》等刊物。然而,去年夏天与《班主任》的邂逅,却让我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第一次翻开《班主任》,第一次读到那么真实、那么贴近我当下生活的教育故事,我便被深深地吸引了。于是,我仔细地阅读着,品味着,思考着。"班级发展与管理""学生教育与转化""心理健康教育""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教育过程中有许多细节,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都有可能成为让我们为之一振的教育细节;教师的一声问候,一个动作,一次表扬,也有可能演绎精彩的教育。只要我们敏锐地抓住它,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甚至可能形成一股强劲的教育旋风,让学生的心海泛起波澜。  相似文献   

18.
教育过程中有许多有待开掘的细节: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有可能成为让我们为之一振的教育细节;教师的一声问候,一个动作,一次表扬也有可能演绎精彩的教育。只要我们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挖掘它,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甚至可能形成一股强劲的教育旋风,让学生的心海卷起波澜。  相似文献   

19.
教育,肩承着民族的希望,一直备受众人关注。“制度是最重要的资源”,历史上任何一次成功的重大教育变革都依赖于教育制度的突破,而产权制度的改革无疑是其中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之一。以往虽然也有不少学作过探讨,也有不少专出版,但这些专大多是在同一平面上重复,鲜有那种“激荡思想、促进交流、催生新知、让人茅塞顿开”的力作,教育产权制度研究一直未获有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20.
徐芳 《江苏教育》2014,(9):75-77
教育是一首诗,一首激情澎湃的诗;教育是一幅画,一幅色彩斑斓的画;教育是一首歌,一首常唱常新的歌;教育更是一种情怀,一种让人感觉无比温馨、无比美好的情怀。流连于教育的烂漫风景中,于我而言,每一个早晨都是一次愉快的邀约,每一个深夜都是一次惬意的回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