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象是古典诗词创作中最基本的艺术元素;在登高的生命体验中,文人士子将所见之景与所抒之情密切结合,构成具有情感内涵和审美内涵的文学意象;登高意象体现了多重复杂的内涵,显示出意蕴丰满的审美特色。其审美内涵或是怀古,或是抒怀,或是怀远,它既是文人士子寻找心灵自由的阶梯,又是文人士子的审美创造。  相似文献   

2.
张荀 《美育学刊》2020,11(1):112-120
明代是茶文化历史上的变革时代,从朱元璋罢龙凤团茶改进芽茶,到品茶方式自上而下的变化及普及,茶事作为一种符号,频繁出现在文人士大夫寄情的诗书画中。陈洪绶是晚明杰出的画家,他的茶画在明代文人画中独树一帜,其作品中的茶事场景既展现了简古、幽趣的画境,又具有文人式的审美意蕴和精神内涵。通过梳理陈洪绶的茶画作品,可以考察当时的茶事活动发展和晚明时期茶在生活与艺术中如何融入文人美学世界的历史。同时,这些茶画中的审美意识形成了一种明末特有的茶事美学风貌,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清客是依附在贵族权门的落第文人,<红楼梦>首次将其引进了文学殿堂,为我们了解彼时才情人品俱佳的士子文人科场失意之后曳裾权门、仰人鼻息的生存景况,进一步了解清客这一特殊的政治群体在有清一代重新兴盛的文化现象,提供了鲜活而真实的文本依据.  相似文献   

4.
渔樵形象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在元朝达到了高潮。元曲中塑造了丰富多彩的渔樵形象:寄形山水、寄情庙堂的渔樵,洞明世事人情、志在山水的渔樵,潇洒、善良、淳朴的渔樵。渔樵形象的高度繁荣与元代独特的社会制度与不安的社会状况息息相关:严重的民族歧视,科举时行时缀,入仕无门,使得文人普遍滋生出淡泊名利的避世情怀。  相似文献   

5.
晚明时代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是一个极富个性的时代。晚明世风的转变有着厚实的哲学基础,其世风表现为越礼逾制以及种种张扬个性的鲜明特征。晚明世风对文学的影响是突出了言情内容,使晚明文学成就裴然,并对后世发生了深远影响,甚至在当代,晚明文学的痼疾也呈溃疡之势。  相似文献   

6.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明中叶以后,经济社会思想领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来自各层次要求自由发展工商业的思想应运而生。作为一代儒学宗师王阳明,高举反传统大旗,对传统的四民观提出了挑战,积极倡言发展工商业。王学的传播,催生了晚明经济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促进了晚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相似文献   

7.
张岱小品文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岱是晚明小品文作家中具有集大成性质者。他以艺术家的审美的眼光写作小品文 ,作品题材非常广泛 ,内容丰富 ,他的小品文个性鲜明 ,主体色彩鲜明、强烈 ,处处流露着自己的真精神、真性灵 ,挥洒自如 ,疏宕无拘 ,自自然然 ,情韵生动。张岱的作品 ,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善于于极普通、极深细处捕捉描写对象的特点而以传神的笔墨出之 ,其次是不重雕镂 ,不求奇峭 ,不咬文嚼字 ,而善用本色的语言 ,于切中肯处下笔 ,因而亲切、自然、富于生活气息 ,有天然的韵趣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文学的发展史上,战争对文学产生的影响浸入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改变着文学作品的内涵及所表达的思想价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众多国家,特别是对美国和苏联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两个国家的作家立足战争,分析和反思战争中的各种因素,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中不同程度地塑造了战争中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美文学的创作概况,结合具体的作品分析苏美二战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比较并总结苏美二战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9.
《文学台湾》从“文学叙事”和“理论想象”两方面详细描述了台湾文学基本概貌、发展轨迹,填补大陆对台湾文学研究的某些空白,还通过塑造“文学台湾”"的形象对台湾进行文学审视.为此,作者谱写了一部由还原的记忆、感性的理解和理论的想象交织而成以“文学台湾”形象为主题的“奏鸣曲”.它们从知觉形象、感性形象和“抽象形式”上演奏出“文学台湾”形象的丰富内涵,同时,也使得该书对台湾问题的文学审视具有文艺学、社会学的意义和思想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男子而作闺音"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独特的但也是一个普及于文人创作领域的一个现象。由于这种现象的出现,使中国古代抒情诗歌呈现出了特殊的抒情面貌和精神特质。"男子而作闺音"不仅对中国文学具有影响的深远,也从中折射出深刻的文化与文人心理内涵。  相似文献   

11.
汉乐府中的民歌与文人五言诗都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而后者对前者显然有着吸收、借鉴、提炼和创新的作用。本文在对比汉乐府中的民歌与文人五言诗代表作的基础上,再次阐述了民间文学是一座宝库,文学只有深入生活才能丰富与发展;而从民间文学中吸取营养,也可以使得文学丰富与发展;同样,民间文学的丰富与发展,也有待于文人的提炼加工。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中的“敬天保民”思想和忧国忧民的王道情怀对中国封建社会王道文学观念的产生与发展产生了定位性的影响,而《诗经》民歌所突显的现实主义也成为后世民间文学顽强生存与 发展的源泉。《诗经》民本思想以及《诗》学传统所演化的民本思想,不仅对我国两千余年的文化观念、文学创作产生了定位性的影响,而且对当代文学的创作与繁荣也有其极大的启示意义,即文学必须为人民大众服务。  相似文献   

13.
晚唐五代诗僧,虽然思想上深深打上了佛教禅林的烙印,但是这并没有泯灭他们悯农济世的情怀。他们对现实红尘有着似乎比一般世俗士子还要强烈的参与热情。在他们的笔下。个人悲喜、入世渴求、针砭时弊、关注民生等内容都得到大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元曲中出现离经叛道思想,属于“叛逆文学”,即文人们出于对统治者和旧传统的不满和失望而产生的逆反心理。本文从历史、社会和文化等多个角度对元杂剧中产生的离经叛道思想的具体原因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推敲”使贾岛背叛了释子本性,但后世文人在改诗故事和贾岛是一个“为作诗而生活”等问题上的认识趋同,则说明后世文人在迫使贾岛背叛释子本性的同时,又使贾岛背叛了为仕的俗人本性,通过这一点也使后世文人自己背叛了本性,表明了文人本性的迷失。文人本性的迷失,究其原因则是对尊者的崇拜,对文学主流的认识和确定,是一种主流审美意识的确立,而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文人失去了判断力,失去了自我。但也正是这样,文人终于构建了文学的境界,构建了脱离现实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6.
吴应箕既是文学家,也是史学家,对诗文的源流本末有着很强的自信.在立足晚明现实的基础上,在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深入地思考之后,他提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学发展观与继承观,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诗学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早期翻译文学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近代晚清时期和现代五四以后到建国前。它对中国文学在思想、语言、艺术形式上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8.
唐诗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吟诵诸葛亮的佳作。这些作品一般分为怀古吟游诗、咏物游仙诗、书怀赠友诗、祭祀题字诗四类。这些"诸葛诗"中的诸葛亮形象是以忠智为特征的人格化的贤相形象,而这又与唐朝文学传播的历史背景、社会基础以及文人的创作动因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漫长的文学史中,男性文学一直处于主流地位,女性文学被定义为"边缘"文学。女人在社会中被看做男人的附属和随从,无论在文学界还是社会生活中都处在"他者"的位置上。男性笔下的女性形象完全是按照男权思想定义的"天使"女性形象,而女性作家在作品中展现了女性生存的现实,表达了渴求男女平等与独立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海洋文学历史悠久,晚明是整个海洋文学发展轨迹中特殊的一环.“二拍”中的若干海洋叙事篇目是我国海洋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时代赋予的特殊性:首先,海洋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人们与海洋的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次,商人的海外经商和冒险经历成为这一时期海洋文学最突出的特点,体现了时代的大发展;再次,这一时期海外叙事反映了整个社会审美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